应届毕业生应不应该考公务员

流年排队 2024-03-31 18:38:51

应届毕业生要不要去考公?

公务员考试

说这个事情之前,我先讲个朋友的经历。

我这个朋友,从小学习不错,可惜高考失利,去了一个名声不响的211,专业也比较冷门。他本人是那种比较心高气傲的人,大学时候对本专业兴趣不大,成绩不挂科就行。自己去外头做各种兼职,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毕业以后从事了通信行业,干了一年觉得没多大意思,跳槽到国家电网的下属企业,做电力软件。这行业待遇可以,相对也没那么累,当初我俩聊天的时候,他觉得能长久的干下去,还计划着买房。

然后疫情来了,项目现场去不了,只能待在家里。公司还是很有实力的,工资照发,毫不拖欠。

但是,大环境使然,再加上家里父母一直希望他能回去,鬼使神差之下准备考公。

当时我还跟朋友聊过几次,也时刻关注着他的考公历程。头次他是裸考去的,按他的说法就是参与一下,看看考试氛围,检验一下他的水平能拿多少分。结果自然是没考上,但是他之前读书的时候积累可以,行测上了60,申论太差,刚过50。按朋友的说法,他申论太差的原因是不清楚答题的文体,格式不对,这点上应该扣了不少分。

当时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期已经过去,朋友回到了项目上工作。这个时候,我能明显感觉到,他的目标不单单是考上公务员,而是把公考当成一个挑战,看看能不能拿高分。

于是,他每天下班回去就刷会题,看会视频课,偶尔做做真题。那会我还劝他报个班啥的,毕竟人家更专业,朋友拒绝了,一来要花钱,他觉得不值得,二来工作也不允许专门去上课,项目上还是挺忙的。

第二次考试,朋友的笔试成绩,行测67,申论65.5,是他们岗位的第一名。这会他很纠结,专门叫我吃饭聊聊这个事情。我当时还调侃:“别人花了大几万都考不上,你这下了班随随便便就上了,人才!”

朋友苦着脸:“别笑话我了!我现在发愁的要命!”

我听了一会,明白了朋友的苦恼所在。他现在的工作不错,按现在的发展势头,过两年弄个大区项目负责人没问题,收入也能涨不少。但是公考笔试成绩第一,他舍不得这个成绩,毕竟能进编制,也是很多人渴求的。

“这事我没法给你建议!不行了回家找父母好好聊聊!”我俩十几年的朋友,但在这种人生大事上,我也不敢随便帮人下结论。

之后,过了一段时间,朋友打来电话,父母得知他考了笔试第一后,让他赶紧准备之后的面试,别纠结了,还直接准备了几万块钱,让他报个面试班。

我朋友拒绝父母的好意,后续的面试他会准备,面试班就不报了。按他的说法,都混社会四五年了,项目也管了三四个,已经不会怯场面试这种场合,目前的问题是不知道面试的内容考些啥,得准备一下。

资格审查之后,朋友拉着我帮他准备面试,我模拟考官,他做考生。两周以后,朋友参加面试,综合成绩还是第一。

据我了解,其实朋友的面试成绩是考场的普通水平,综合成绩排到第一,一个是面试成绩差距很小,另外一个是他的笔试成绩不低,比后面的高出两分。

之后就是体检、政审,这两个步骤一般不会刷人。面试后的两个月,朋友顺利入职,成为一名公务员。

公务员

算一下,到现在为止,朋友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三年了。我们经常出来坐一会,有时候也聊到,考上公务员后不后悔?

朋友的回答很微妙:“头一年很难,收入断崖式的下降,有点接受不了。但现在,已经习惯了,真让我回到以前的工作,我现在啥也不会,能干点啥呢?”

我很诧异,朋友是个心高气傲的人,换在以前,绝对说不出这种话,现在居然这么谦虚了,体制内还真是锻炼人!

说我朋友谦虚,也不是在客套。据我所知,在体制内的三年,他自学法律,已经快拿下法律从业资格证,还时不时的写点文章,有的还被上级部门采用。

在个人的发展上面也不赖,入了党,转正之后的第一年拿了个优秀,第三年的时候列入组织部的后备干部考察人选。

说真的,之前我还不了解体制内,通过我的朋友,我才知道,现在的机关单位,要想入党,真挺难的,特别是疫情后公务员扩招,僧多粥少。优秀也是竞争出来的,他们单位跟他一批的普通公务员就有3个,优秀的名额也是他们单位开班子会讨论出来的。

现在他的目标就是解决一下人生大事,找个媳妇成个家,再生个娃,让我们这群还在外面单着的老伙计羡慕羡慕。

听完我这个朋友的经历,是不是觉得,考公很容易?

如果这样想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这个朋友,有两点我是真的服气。一是善于学习,他的学习不是那种装的学习,只要他觉得有必要,一下子就能学进去,从小时候就爱看历史军事地理,我们聊天说起历朝历代,如数家珍。

二是善于调整,只要他发现当下的路走不通,就会做出改变,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尽快的适应环境。

应届毕业生要不要考公务员?决定权在于自己。其实,当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答案就有了。

通过我自己和我朋友的经历,刚毕业的第一年,可以专职备考,这个时候有应届生的身份,报名的选择更多一些。一次性能考上最好,如果没考上,就要看看自己的短板在哪里。

其实,我自己是不赞同去分析历年的考试题目,公考每年的政策都在变,考点随着热点的改变也在变,往年的题目可以参考,也只仅限于参考。

备考

公考的真谛在哪里?在于积累。

行测考的是你从小到大积累到的各类知识,如果你的积累足够雄厚,裸考也能拿到不错的分数。

申论考的是你从小到大积累到的写的东西,如果你的笔杆子足够硬,行文流畅,言之有理,拿个及格分没一点问题。

应届毕业生头一年没考上,就不要全职备考了。找份工作,一边工作一边备考。相信我,蹲在家里备考太长时间,那种心理压力,一个没经过社会毒打的大学毕业生,根本承受不了。

说得现实一点,把公考当作自己人生的目标,是不可取的。手里有份工作,即使考公失败,也有条退路。要知道,公务员考试限制到35周岁,人的一生可不止35年啊!

总之一句话,应届毕业生,头一年可以全职备考,后面就要考虑更现实的问题了。考公是谋生的手段,不是避风港,更不是借口!

该走向社会就走向社会,孩子,该长大了!

0 阅读:55

流年排队

简介:爱好技术,喜欢写作,分享技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