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软件精神2030

测量于纸话科技 2024-05-18 05:23:12

赵堂钰:心得体会:中国工业软件精神

第一条,不能被洋人吓死。。。

独立不改,兼容并蓄。

不入旁门,已有半子。一入旁门,难胜半子。如果旁门能有半子,那也是旁门的半子,而非我等所求的半子。求道可修道,求佛难成佛。欲望之所以是欲望,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可以实现欲望。但是,也告诉我们实现了,也会失去。失去欲望,得到所有。实现欲望,失去所有。得失之间,不论成败,只论本心。本心已坏,成败得失又有何意义。忘记初衷,忘记理想,失去信念,背叛自己,失去所有。到头还是一场空。买办思维,不在手段过程,而是让我们形成思维惯性,认为能力可以用钱买来,认为体系可以用钱买来,认为知识可以用钱买来。中国之所以提倡义务教育,不仅在于是否义务,更重要的是提倡一种理念,规避一种杂念。知识只能通过学习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买来的知识,不可能成为自己的知识。这就是书非借不能读也的真正含义。我们只是借用别人的知识,整合自我认知和体系。当我想把我的认知和体系,普及给别人的时候,就需要把我的认知和体系组成知识,通过文字告诉别人。这就是知识的本质。知识是一种认知和体系的集合,但要普及必须通过共性来普及,必然会扭曲,必然会失真。可以武断地讲!知识可以借,可以学,可以用,唯独不能买卖。卖给你,你也买不回去。我想卖,也要找到那个能学会的人!买办根本实现不了科技的腾飞。任何标榜买办可以实现科技跨越的人,只是知识的看门狗而已!

本质上讲就是,只要软件还是通过大量的英语来开发,终归还是会失去开发的能力。一个民族不能使用自己的语言来开发软件,软件必然是昂贵的。众所周知,昂贵的东西难以普及。不能普及,就必然会有一天被历史消磨殆尽。一群没有自己知识体系的人,无法实现软件本土化。扯得比较远了。国产化不等于本土化。本土化,是让某种知识变成种子,适合本土发育。缺乏本土发育能力的,生存能力就有限。千万不能忘记软件种子思维。否则今天得之不易的成就,也会骤然间失去。(期待华为鸿蒙开发中文IDE以及底层中文编程。。。)

软件三元论。种子,软件种子,软件土壤。三元论,是实现软件国产化向本土化发展的另一个阶段。实现这个目标。只有一个半的办法。其中半个,就是汉语掺杂部分英语。因为英语词汇量会无限膨胀,所以这个办法不能长久。所以只算半个。一个办法,就是实现软件汉语开发,而非软件汉化补丁。

所以说,软件本身就是一类知识。开发汉语工具,并不是仅仅与英语工具做抗争。更重要的是,怎么实现软件在本民族长期发展,最终实现本土化自然发展的必要目标。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商业竞争的成败输赢,那就是一个极其短视的行为。在中国的认知体系上,短视就=失败甚至是灭亡。

存地失人,人地两失。存人失地,人地两存。

从软件一元论,到二元论,是一个阶段。从二元论到三元论,就关乎生存。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就必然联系竞争。如何负阴,如何抱阳?这可不是买办能做到的事情!

失去竞争,失去发展。失去传承,失去所有。何为阴?就是竞争!何为阳?就是传承!资本一元论根本支撑不住生存多元论!

0 阅读:3

测量于纸话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