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工于学,不若寓学于工

先生坐何至于此 2024-03-06 07:54:43

学习,学个屁!

我一直是个很讨厌学习的人,并且深信如我一般讨厌学习的人不在少数。当然,这篇文章写出来也有些发泄不满的情绪罢,想喷鄙人的诸位尽可以在评论区发表发表高见抨击抨击我,鄙人也不会把你们当喷子处理。

当然,要是真有喷子那也没事,就当是倒一倒情绪垃圾,反正每个人都有不如意的时候,对此鄙人也表示理解。

言归正传,我真的觉得中国的教育是一件非常蠢的事。

但在批评前,我们也要肯定一下这种学习的好处。

它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把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的基本素养迅速点满,同时培养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中国的凝聚力。这样做的结果便是,中国人常常会发现外国人许多的低级错误。

但如果真要办起事来,大家通常会发现,大多数中国人的效率其实是十分低下的。

虽然表面上推崇集体观念,但其实为了维持各自的小群体要产生许多不可避免的冲突与内耗。大家都不敢当出头鸟,都不敢表现自己。如果出了什么丑,便会担心自己面子及仕途受创。

但我自认自己是没什么顾虑的。就拿当今网课时代来说,老师说当众唱歌加平时分我就直接唱,露脸加平时分我就开视频(大学视频是可以不用开的)。在之前没有上网课的时代之前大家都不敢举手发言,就算遇到不会的题我也是抢着站起来硬答。

于是乎我的平时分就比其他人高了许多,老师也十分愿意在我挂科之际给我抬一手。他觉得我很积极,或者说至少有勇气。

大抵是因为灌输式教授的缘故,感觉所见的中国学生许多都是答得中规中矩,很少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学什么便答什么,很少会多加思考,更不要提创新思维。

但学校多多少少也总会给学生们一些实操课,让学生们来到机房抑或是实验室、社会上实践实践他们的理论知识,并且难度也不高,学生们也因此感觉良好。以上,便是寓工于学了。

可在鄙人看来,这样的做法缺陷真的太多太多了。

抛去必须需要硬核知识的理工科,其他的许多科目仍然是保持了这种灌输式教学。学生们都明白想要过期末考试,就得把定义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基本案例背熟,要不就是对着模板照猫画虎,把逼格稍微提高一点,然后署名一换就完事。

确实,大多数学生已经习惯了这种投入时间短但“见效快”的提升方式。但要这么说,许多工作也不会说有工作经验的优先了。

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让你套个模板写个答案下去就完事的,那是需要许许多多细节共同组合而成的。

这就和许多成功学宣扬“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是一个道理。许多学生看了课本上的知识就觉得自己挺行的,但是毕业工作了才发现自己菜得一匹。

毕竟成功学只传授了成功最靓的那个点,并没有把雷区都说出来。一方面,雷区实在太多太多,他就算想讲也讲不完。但是,许多雷区只要一踩就原地爆炸,当即被炒鱿鱼或是血本无归。

另一方面,你想要怎么传授给你?那不还是得通过具体工作才能告诉你吗?但你要想想,行业不一样,他怎么能让你有兴趣听下去?可如果只讲他自己的行业,那割的韭菜少了,利润这一块谁给他补呢?

还有,就算是讲他自己的行业,他也不可能全盘托出。人家辛辛苦苦拿命摸出的致富经就这样给你用去,那他竞争对手多了,市场饱和了,还赚个屁的钱?要知道,赚钱永远只有两种途径:信息差与资源差。如果他能让你达成这两点,那还不改名叫致负经算了。

因此,要致富,还是得靠自己老老实实从基层干起。如果你没有身处在一个人的位置上,你永远没法清楚地知道这个岗位的潜规则,以及工作质量的好坏,员工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很多管理都栽在这点上,毕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想要成功,还得把雷区一脚脚踩下去才行。

只有脚踏实地,踩到雷区,你才能真正地记住这些东西。记忆一个东西的最好办法就是日复一日地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住这样一个知识。若是背了没用,很快还是会遗忘。

我就不信谁大四还能把大一背过的知识点一个不漏地说出来。并且,我高中的时候数学真的是忘了又忘,学了这本必修忘了上本必修,十分地折磨人。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在面试的时候像你面试官背知识点,他恨不得现在把你连人带椅抬出去。面试,真的是十分考验一个人的时候。你既要展现得你有能力,还得表现出你的专业,以及明白潜规则。

而要达成这一切,寓工于学是最好的选择。

这种方式可以让你最好地体验到言传身教,记住各种各样的知识,踩到各种各样的雷区,体验到各种各样的潜规则并且不会感到昏昏欲睡。

更重要的是,它还能让你明白自己的价值究竟是几斤几两,通过同行业工资对比很容易就能得出来,不至于使人过于自负,眼高手低。

最后,寓工于学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它能带你彻底认清你自己。总有许多人眼红什么行业,讨厌学习,想要打电竞,但真让你训练了一段时间之后确实有很多人门槛都爬不进,Rank叱咤风云比赛被教官军训动辄0-8、0-9。

也有人觉得主播是一件来钱快又好上手的行业,但当你实操的时候才会发现,即便是增加一个粉丝都能让你开心上一天。当你真正成为一个全职UP或是博主的时候,每一条评论每一次点赞你都是那样地珍惜,那样地希望每一次打开网站的时候能有几个小红点在等待着你。

那时,你才会开始感到危机,开始学习如何迎合这个社会,根据你的目标用户做出各种各样取悦他们的内容,学会制作标题,制作封面,包装自己,加标签,做推广……你要做的事太多太多了。

或许有些没涉足这类领域的人会觉得这很可笑,仿佛粉丝破千上万是一件最最基础的事,为点赞评论涨粉这样区区一件小事就开心可谓是十分可悲。

对于这样的东西我们并不要说自不量力,敢于尝试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认清了自己之后,你才能真正明白自己真正的方向,而不是怨天尤人自怨自艾,感概命运的不公。

通过比较,学生们更可以很好地了解自己相对擅长与弱势的领域以便更好地发光发热,真正地实现爱一行、干一行。

如果真的能有这么一天的话。

0 阅读:1

先生坐何至于此

简介:工商管理专业,精通经济学、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