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爱打游戏却讨厌学习?千字精辟解读,让你发现那个爱学习的自己

先生坐何至于此 2024-03-05 07:36:03

在讨论任何一个问题时,我都习惯于先把问题的定义厘清。搞清楚问题是什么很重要,因为对问题不同的定义会影响到后续的解答。

对于学习,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是以下三段话:

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学习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

狭义: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理解、探索、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例如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知识的过程。

广义:是人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方式。

但在这之中,我认为应该再分出一个更加通用化的定义:读书,上正统课程,九年义务外带十三年自学。在本文后方,我将用读书代表这个定义。

学习包含读书,读书不包含学习。读书是学习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可这个观念一般都是你父母给你的。久而久之,你越来越厌恶学习这个东西。你一想到学习就厌烦,就抗拒。但现在,你可以通过打游戏的角度来改变你对学习的定义。

注意了,如果定义没改变的话,一定是没法改变你的看法的。

游戏最最能令一个人喜爱的原因就在于它的需求迎合。游戏市场是一块巨大的蛋糕,每一家游戏公司都想要从中分割得更过一些,因此想要把游戏做好,以便获取他们目标客群的青睐与喜爱。

因此,我想你一定也不是对什么游戏都上瘾或是喜爱的人,你仅仅是其中一部分游戏的用户罢了。这些游戏成功地迎合了你的需求,走进了你的心里,所以你爱玩。

如果是其它类型的游戏,这个游戏死死地逼着你玩,送你一大堆的福利补偿,你可能还比学习还厌恶他,因为你根本就不想玩。

这里我举个最经典的例子,贪玩蓝月。这狗东西的广告天天在我看视频的时候跳出来坏我的兴致,而我也不是它的目标客群,因此我对此十分反感。

如果硬要我玩这款画质低剧情看起来也垃圾的东西,一个月没4000我是不干的。要我打这款游戏我宁可去考公,那也比玩这破游戏有趣多了。

对于学习来说也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会讨厌读书?因为你没有选择权,读书也不是针对你的需求设计出来的,九年义务教育是必须的。甚至是它之后的十三年自学教育。(三年高中——四年本科——三年研究生——三年博士)

况且,在时代不断进步对人们的通识水平需求更高的今天,大家的观念基本是人均本科,虽然有些不太现实。

因为读书不迎合你的需求,所以你不喜欢,这很正常。但除了游戏,你应该还有学习其他方面的需求。它们或许已经被你发现,或许还未被开发出来。你不是没有学习的需求,只是你不够了解自己。

就拿苹果触屏手机来举例,在它开发出来之前,谁都对触屏手机没有需求。但当它公之于世后,许多人都跟疯了一样前来抢购。

你要学会读懂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每个人的天赋领域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你还没有明确的方向,我的建议是扩大自己与社会的接触面,接触更多的领域,这能让你更好地发现自己的需求。

除了需求与选择权,另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便是难度阶梯。对于一款上手难度很高的游戏,你很容易就会被劝退,或者是当一个云玩家。

为了保留住你这个金主爸爸,或是白嫖党,游戏公司会尽可能让游戏难度从低到高逐步增长,缩短每个阶梯之间的间隔。(金主爸爸主要功能是开金矿,白嫖党功能是促进宣传。从某种意义上说,白嫖党其实也帮游戏公司省下了一部分宣传费用)

放到读书上,教育专家和出版社确实有在考虑这方面的情况。但实际上,许多书与课程都会让你从入门到弃坑。毕竟很多东西都很难学,定义极其晦涩,不像游戏教程那么简单易懂。很多这方面的专家一开始都不是为了赚钱,都是用爱发电。

本来读书就不迎合你的需求了,还难,那怎么可能学得下去?

如果是在学习方面,也许你也曾有过学习一些东西的兴趣。但是这些东西真的太难太难学,纵使抱着满腔热血,但你的热血或是天赋还不够,于是你便只得忍痛放弃了它。

谈到这,还有一个东西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你能不能在读书与打游戏这条道路上坚持下去——成就感。

在游戏中,运营商会尽可能地把龙傲天的结果拆分开来,帮你细化成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有主线,有支线,有家园,有宠物,有好友,有斗擂,有副本。

放在学习上,如何一一对应?

主线就是你的最终成绩,你的一次次大考。每次主线的历程中间很大一段时间都是空白的,你的每次大考之间也一样。

支线就是你的小测,这些小测十分频繁。

家园则就是你的家,没什么好说的。

宠物便是你的心灵寄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宠物。在你心力交瘁,感觉生活无趣的时候,这个宠物总能带给你一种温暖,让你觉得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一个小东西下可爱陪伴着你,你并不孤独。

好友也就是生活上的好友,你与他们并肩作战,一同面对主线和支线的挑战,相互扶持,共同迈向更高的等级。当你裂开,觉得自己很惨的时候,你知道还有人和你一样惨,这样你的痛苦感会减轻很多很多,甚至还会享受那种共患难的感觉。

斗擂便是你的攀比心,许多人也许喜欢,也许不喜欢。但在你所兴趣的学习方面,你一定是有着极强的好斗心的。

甚至有许多游戏就抛开其他所有元素,把你的攀比心发挥到极致。就比如我喜欢玩的英雄联盟,我基本不看什么人物背景,但我就是喜欢越塔强杀,一个人跑去浪,一打三,这会让我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

面对游戏里喷我的言论我一定怼回去,嘴甜加举报。但要是现实里别人骂我不努力,是个学渣,那我也就认了,无所谓。

现实里唯唯诺诺,网络上重拳出击,说的就是这样的我。你只会在意你想做好的东西。

副本是什么?是你的额外兴趣,增加游戏玩法的。你可以各种各样你能够想象的方式来学习,但最终的目的还是服务于你的主线。

那么在这个层面,读书与游戏最大的两个差别究竟在哪?

游戏由游戏公司限定结局,而读书由社会公知认定结局。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讲,游戏的结局是你自己选择的结局,因为你选择了这个游戏。而社会公知则是许多人观念的集合,是这个时代的大流,你难以违抗。

就拿我自己的例子来举例,现在社会普遍认为都要上一个本一,本一是最基础的,211也很正常,985才算好一些。恰好,我也混上了本一。但是,我后来看了一下本省的本一率,仅有百分之二十,五个出一个。

天天游戏抽卡欧气爆发的你想必认为百分之二十的爆率很高了,这也不怪你,因为你对社会的了解还是太少了。当你去学学炒股的时候,你就能够知道百分之五十这个概率究竟有多低。百分之五十的概率,你还得掂量掂量自己的钱包,思考一下对策。

也许前一天你还是千万富翁,这个百分之五十就能让你赔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所以你真不必对自己要求太高,抱有太大的期望,做个百分之五十,不香吗?但如果你不想努力还想通过文科考上本一,建议去翻一下我的另一篇专栏。那是一个铁混子的心得,带你原地起飞用最少的努力和时间踏上本一这条时代的破船。

游戏的主线之间距离更短,读书的主线之间距离较长,因此游戏更有粘性,让你更有成就感。而读书虽然也有一丁点儿的成就感,但由于间隔时间太过久远,很容易就会被冲散。

在以斗擂为主的游戏里主线其实就是段位。通过段位的引诱,游戏甚至可以让你废寝忘食,有时不吃不喝通宵都要把这个段位打上去。它的Rank分都是实时变化的,你打完一把变动一次,因此它带给你的感触颇深,并且能够很好地维持它的粘性。

因此,你之所以不喜欢读书,原因显而易见了:

一、兴趣、需求、选择权

二、兴趣强烈程度、相关天赋、上手难易度

三、成就感满足空白期,越短你越容易得到满足

四、能否有精神寄托与一个与你并肩作战的伙伴(宠物与好友)

为此,你需要通过自己制定的副本(学习方式,比如唱书,虽然看起来很蠢但真的有趣)来培养起你对学习的兴趣。

审视自己的能力,不要给自己定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有时候真的本二甚至是专科就够了,高中毕业就出来混社会也不是不可以,只要你能吃苦。但如果你吃不了苦,眼高手低,就算读到博士也是没人要你的,因为老板都是让你拿一份钱打三份工的。

自己把主线目标进行适当地分割,并且确立其余的支线目标。这些目标的难度一定不能太大,是看得见的,触手可及的。及时给予自己成就感,只有这样你才能够有继续学下去的信心。

对于找宠物与好友这个方面,能找就找,找不到自己虚构一个就行了。如果你感情真的足够丰富,真情实感,情深意重,那么你可以每天写一些想要对他们说的话,乃至构想他们的反应。等你考完了,这些材料可能还可以出一本自传或是小说。

如果你认为读书对你是必要的,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加以改善;如果你认为读书是不必要的,那么你就得从现在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你需要看清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天赋,找到那些门当户对的方向进行学习,并坚持下去,直到能全职用这个专业赚够你的生活费。

对于父母的反对,你也不要放在心上,不要与他们争辩。时代在不断的变化,他们已经是过去时,他们一定是跟不上这个时代的。虽然不想承认,但其实你也跟不上,只不过比他们落后得更少一些罢了。

所以你还是得尽力朝前看,默默做好自己。如果找不到所爱的,那就爱你该爱的;如果找到所爱的,那就祝你:

集中一点,登峰造极!

0 阅读:1

先生坐何至于此

简介:工商管理专业,精通经济学、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