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僧!!!!!!!

字在人心 2024-03-11 17:05:01

在东京的繁华之中,有一位名震京城的王太尉。身为朝廷重臣,他的财富自然丰厚。然而,王太尉并非那种守财奴,他常常慷慨解囊,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因此赢得了“王大善人”的美称。

某日的午后,王太尉觉得有些无聊,便来到家中后花园的亭子中,独自饮酒赏花。他的侍从们则在旁边唱戏助兴,试图让太尉的心情变得愉快。就在王太尉准备品尝第三杯酒的时候,突然听到一声异响。他抬头望去,只见一个弹丸从花园外飞来,落在地上后,竟然像铜钱一样旋转起来。渐渐地,弹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股袅袅的烟气。当烟气散去,一个和尚的身影出现在了他们面前。

这位和尚的装束颇为奇特,身披烈火般的袈裟,耳朵上挂着硕大的金环,显然不是中原地区的僧人。看到这一幕,王太尉和侍从们都惊讶不已。有几个胆小的侍从甚至吓得夺路而逃。然而,王太尉却保持着冷静,他知道这位和尚定非凡人。

“请问圣僧,光临寒舍有何贵干?”王太尉恭敬地问道。

和尚微笑着回答:“贫僧来自代州雁门县的五台山文殊行院,此行是为了筹集修建山门的资金。听闻王大人乐善好施,特来化缘。希望大人能慷慨解囊,助我山门一臂之力。”

王太尉听后,立刻吩咐下人准备好酒菜款待这位圣僧。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和尚的食量惊人,八壶酒和三十二个菜竟然被他一扫而光。看到这一幕,王太尉对和尚的敬仰之情更甚。

于是,他郑重地表示:“圣僧,您的请求我自然不能拒绝。只是三千贯钱毕竟数目不小,我这府上虽有积蓄,但一时之间也难以凑齐。不知圣僧能否告知我如何将这笔钱带走?”

和尚闻言,微微一笑:“大人只需将钱备好,贫僧自有办法带走。”

听到这里,王太尉心中一动。他决定试探一下这位和尚的本事。于是,他吩咐管家去准备铜钱。很快,管家带着一群人抬着铜钱来到了花园。这些铜钱堆放在一起,犹如几座小山一般。

看到这一幕,和尚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随即恢复平静。他走到铜钱堆前,双手合十念诵起咒语。随着咒语的念诵,铜钱竟然开始自动飞入他的袈裟之中。不一会儿功夫,所有的铜钱都被他收入囊中。看到这一幕,王太尉和侍从们都惊呆了。他们知道,这位和尚绝非寻常之辈。和尚从袖中取出一卷经书,轻轻抛向空中。经书在距离头顶三丈之处悬浮,上面的文字纷纷脱落,化作小巧的行者。这些行者高约一尺,各自持有一枚铜钱,随后飞回卷轴上。王太尉目睹此景,惊叹不已。行者们反复飞翔,搬运铜钱,不过数十回合,三百万铜钱便悉数移至经书上。和尚见状,满意地将经书收回袖中,向王太尉施礼告别。

众人目睹此景,无不惊叹和尚的神奇本领。王太尉亦不敢怠慢,亲自送和尚离去。回到府上,王太尉心中欢喜,认为此举既助寺庙,又积大善。

次日早朝,王太尉与府尹大人谈及此事。府尹虽表面附和,心中却生疑惑:和尚化缘,何需如此炫技?莫非犯了痴戒?退朝后,府尹召来温殿头,询问近日是否有怪异之事发生,特别是与妖怪、异人或和尚相关的事。

温殿头略一思索,道:“近日郑州知府遇害,传闻凶手精通法术,被称为妖人。郑州已发榜捉拿,但尚无结果。”府尹闻言,疑心凶手便是那妖僧。他命温殿头外出打探妖僧的消息,若有线索,速来禀报。

温殿头领命而去,他手下有五十名衙役和十名眼线,散布于城中各处。他们迅速行动起来,搜寻妖僧的踪迹。温殿头自己也亲自出马,寻找线索。一时间,整个城市都陷入了紧张而忙碌的氛围中。温殿头亲自探访了大相国寺,目睹了一场不同寻常的表演。只见人群中央,一个名叫杜七圣的人正在展示一项传说中的异术。他身旁坐着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旁边摆放着一把锋利的刀子。

据杜七圣的手下介绍,这位杜七圣擅长一种能够将人杀死后再救活的神奇技艺。而这个孩子,正是他的儿子,他们父子俩经常在这里表演,希望能为观众带来一些启示。

温殿头和同伴挤进人群,仔细观察起来。只见杜七圣郑重其事地让孩子坐好,随后开始念诵咒语。紧接着,他一刀刺入了孩子的心口。孩子瞬间低下头,脖子一软,仿佛失去了生命。周围观众见状,纷纷捂住嘴巴,露出惊讶的表情。然而,也有一些人似乎对此并不陌生,表现得十分淡定。

就在这时,杜七圣再次念动咒语,将刀子从孩子体内拔了出来。令人惊奇的是,孩子竟然重新恢复了生机,连伤痕都消失无踪。观众们纷纷发出喝彩声,有人甚至大胆地上前检查那把刀子,确认它确实锋利无比。

随后,杜七圣开始让儿子向观众收费,声称接下来将有更加精彩的表演。许多人被吸引,纷纷掏出钱来。然而,就在这时,一位和尚悄悄出现在人群中。他远远地看着杜七圣的表演,心中默念咒语,将孩子的魂魄收入了手中。然后,他离开人群,来到对面的酒楼二楼,点了一碗面吃。同时,他还要了一个小碟子,将孩子的魂魄扣在了碟子里。

就在杜七圣准备进行下一轮表演时,他再次将孩子的脑袋割了下来。然而,这次却与往常不同,孩子的脑袋虽然被割下,却没有一丝血迹。观众们惊恐地尖叫起来,担心孩子真的死去。杜七圣却镇定自若,将孩子的脑袋放回原处,念动咒语试图复活他。然而,尽管头被安上了,孩子却依然没有醒来。

杜七圣开始感到慌乱,他环顾四周,突然大声说道:“列位啊,看来今天有能人来了,收走了我的孩子魂魄。是谁收了?请还给我吧!”观众们被他的话弄得一头雾水,不知道是真是假。有些人甚至觉得这只是表演的一部分,觉得很有趣。然而,杜七圣看着依然没有苏醒的孩子,眼中闪过一丝愤怒。他咬牙切齿地说道:“既然你不肯主动还我孩子魂魄,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他自袖中取出一颗葫芦籽,轻轻置于地上,随后轻喷一口清水。那葫芦籽仿佛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催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根发芽,藤蔓迅速蔓延,开出鲜艳的花朵,最终结出硕大的葫芦。杜七圣精心挑选了一个葫芦,果断地将其摘下,然后利落地一刀剁下葫芦的头部。周围的人群目睹了这一幕,惊叹连连,对葫芦的生长速度感到不可思议。

与此同时,对面楼上的和尚正悠闲地享用着面条。突然,他的脑袋从脖子上滚落,然而他却表现得异常镇定。他伸手捡起脑袋,轻轻地安回脖子上,轻轻一转,仿佛一切恢复正常。他淡定地开口:“哎呀,光顾着吃面,我都忘了那孩子的魂魄在我这里。”实际上,这一切都是他的计策。如果杜七圣的法力不如他,那个孩子就会丧命。和尚说完,便揭开碟子,释放了孩子的魂魄。如果不这样做,他的脑袋就会真的离开身体。孩子重新获得了生命,杜七圣见状,终于松了一口气。

人们并不知道这是和尚精心设计的表演,纷纷为他的神奇法术喝彩。还有几人兴奋地叫喊着,一边给杜七圣打赏,一边要求他再表演一次。就在这时,有人注意到对面楼上有个和尚脑袋掉了又自己安了上去。温殿头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对手下吩咐:“哪有人头掉了还能安回去?这和尚一定是大人要找的人。我们快去抓他!”

两人迅速赶到对面二楼,看到了那个和尚。正当他们准备动手抓人时,和尚轻轻一指,楼上的人瞬间变成了和他一模一样的和尚。和尚趁机混入人群中,温殿头根本无法分辨出哪个才是真正的他。无奈之下,两人只好放弃。回到府尹处,温殿头将情况汇报给府尹。府尹沉思片刻,悄悄教给他一个计策。温殿头听后大喜,立刻带着一群人行动起来。

不久之后,那个和尚因醉酒被成功抓获。原来,府尹的计策是让温殿头带领众人到京城各家各户传话,如果有和尚借住,就悄悄来告知官府。和尚毫不知情,醉酒后回到李小二家借住,结果陷入了困境。府尹搜查和尚的随身物品时,发现了一本经书。他轻轻一抖,经书内掉出大量铜钱,足足有两百万个,相当于两千贯钱。府尹大喜过望,他断定这些钱就是王太尉所失的财物,而这个和尚正是妖僧无疑。李小二因得到府尹的一千贯赏赐,有了启动资金,便投身于商海,不久便赚得盆满钵满。与此同时,那作恶多端的和尚被关入牢狱,待府尹准备提审时,却发现他已踪影全无。府尹无奈,只好亲自前往大相国寺,寻求高僧的协助。

谁料,他们刚踏入寺庙,便听到八臂哪吒塑像发出声音:“我在此,府尹大人,你有何能耐?”还未等府尹回应,寺庙中的老和尚便厉声喝道:“你这孽障,多次行凶,冥顽不灵,恶行累累,实乃罪无可赦。你曾杀害郑州知府,玩弄其夫人;近日又骗取王太尉钱财,流连青楼,令人愤慨。昨日更是无故夺人魂魄,险些害了无辜孩童。你如此猖獗,真以为世间无人能治你吗?”

老和尚言罢,伸出食指,指向塑像,一道红光疾射而出,将和尚紧紧束缚。那和尚惨叫连连,身体逐渐从塑像中浮现。“府尹大人,老僧已将他困住,法力尽失。前日他因杀害郑州知府,躲入本寺忏悔,老僧原以为他能改过自新,却不料他仍执迷不悟,甚至险些酿成大祸。老僧有罪,自当面壁思过,这孽障便交由大人处置。”

府尹担心夜长梦多,便上奏皇帝,获准后,立即将妖僧押至闹市,斩首示众。自此,这妖僧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世间也少了一害。

0 阅读:1

字在人心

简介:字行千里,万剑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