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骨质疏松怎么办?

长岳看健康 2024-05-05 19:13:04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我国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到现在约有1亿人,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56%,老年女性更是高达3/5。

预计2050年,将有一半人口发生骨质疏松。这是一个值得深究及探讨的问题,骨质疏松症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我们的健康。一直以来,骨质疏松的危害性被大众所忽略,或是对其认识普遍模糊,没有引起重视。其实,骨质疏松离我们并不远。

图片来源: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01

关于骨质疏松

✎什么叫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

图片来源:生命时报

✎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因素

内分泌功能减退、遗传、营养等因素有关。

随着激素、代谢水平的改变,致使体内活性维生素D缺乏,继而引起机体对钙的利用率降低,骨量减少。

不可控因素:一般来讲,不可控的危险因素有:种族、老龄、绝经、母系家族史等。

可控的因素有:体重、药物(如皮质激素)、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如类风湿、甲状腺或甲状旁腺疾病、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缺乏体力活动、饮食中钙缺乏、维生素D缺乏等。

图片来源:山东省妇幼保健院

✎骨质疏松症有哪些症状?

腰背痛、驼背畸形、脆性骨折是最常见最典型的症状。

图片来源: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

✎骨质疏松症怎么防治?

杨俊兴教授如是说:

一级预防:注意合理的膳食营养。

二级预防:应每年进行1次骨密度检查,每半年查1次骨代谢指标,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三级预防:对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尽早及时地进行促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的药物治疗,更应该防跌倒。

防治骨质疏松,我们经常会使用诸如“唑来膦酸注射液、阿仑膦酸钠、地舒单抗注射液、特立帕肽”等药物,大家知道骨质疏松有“续观治疗”,而且用药的顺序是有讲究的,大家往往忽略,科学的使用应该是先使用促进骨形成的药物,再接着使用抑制骨吸收的药物,这一点很重要。

02

如何获取维生素D补钙?

✎疑问1

问:为什么我一直吃钙片,还是会骨质疏松?

杨俊兴教授答:吃钙片不吸收是没有用的,还得吃维生素D,只有维生素D才能促进钙质的吸收,不然吃进去后不吸收都排泄出来了。

图片来源:山东省妇幼保健院

✎疑问2

问:如果不吃维生素D或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人体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获得维生素D?

杨俊兴教授答:晒太阳,大家都知道晒太阳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但是你们知道太阳到底怎么晒才科学吗?

早上10点及下午4点左右的太阳是最适合晒的,而且不同年龄段晒太阳的时间有所区别,并不是越久越好:儿童一般30分钟,青中年人一般45分钟至1小时,老年人90分钟左右。你们知道晒太阳,到底是晒什么?太阳光线有很多种,是哪一种在促进人体维生素D的转化?

是紫外线!

✎疑问3

问:紫外线啊,不会造成皮肤癌吗,对人体有损害,那我可以隔着玻璃晒太阳吗?

杨俊兴教授答:适当的紫外线对人体是有益的,晒太阳掌握好时间及时长,隔着玻璃,其有效性会降低90%。

03

骨质疏松防治

对于骨质疏松的人群,防跌倒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件事。樊粤光教授指出:骨质疏松时,骨骼“弱不禁风”,即使是咳嗽打喷嚏这样的震动,都会引起脆性骨折,更何况跌倒。

图片来源:云南省中医医院患者服务平台

骨质疏松的患者,一旦发生一次骨折,如未进行科学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及预防,那么他三年之内再骨折的风险几乎为100%。一般认为,当机体的骨量丢失20%以上时即可发生骨折。许多老年人,就是因为一次跌倒而发生骨折,从此改变生命的走向,致残或者死亡,不要让老年人的骨折成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

因此,科学的防治十分重要,需要医院、社康、社区的密切配合,形成有效的骨质疏松防治体系。为此我们成立了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骨伤科中老年人防跌倒中心,致力于以“膝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骨折”为主的研究及防治,筋骨并重,打造阶梯式“三级预防”。

➤医师简介

杨俊兴

主任中医师

硕士生导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骨伤科主任,首届院级名中医,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骨伤科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深圳市第五批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特色疗法名匠,深圳市中医药学会骨科康复专业委员会主委及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骨伤科专委会主任委员、世界手法医学联盟常务副主席等。

曾任职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具有中西医结合骨科及岭南骨伤科特色,注重补益肝肾活血通络祛风湿等的方法。提出“五体相关”的学术观点,善于运用筋骨辨证、肌骨同源等理论治病防病。掌握肩袖、盂唇修复,膝交叉韧带重建、半月板修复等,股骨头坏死保髋手术、髋膝关节置换手术、软骨修复术、骨肿瘤等,及各种伤病的矫形手术。

参与基础、临床和教学各级课题二十余项,主持8项,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专利3项,发表中西医结合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SCI论文6篇,主编或参编专业论著5部。

樊粤光

主任医师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教育部重点学科骨伤科专业学科带头人

广东省名中医

第1批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

全国第六批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

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基金课题13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教育部课题2项、卫生部课题1项、国家中管局课题1项,省局级课题6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7篇,其中5篇被SCI收录。在骨伤学科的临床研究曾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中医管理局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

图片除标注外,由科室供稿,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0 阅读:48

长岳看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