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飞亚洲日本泪目:搞20年大飞机还是输给中国!日媒学学人家!

王倩科记 2024-05-20 14:12:14

最近,中国C919大飞机频频腾空,飞越亚洲,途经香港,新加坡,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这些都是中国在这次试飞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

看着中国造的巨型飞机在天空中飞翔,一向自诩为亚洲航空领头羊的日本,难掩心中的艳羡。日本已经展示了自己的“SpaceJet”,这是在C919之前2年开始的第一次飞行。然而,在历经20余年的艰难工作后,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宣布,将第一个样机搬到美国华盛顿州摩西湖格兰特县,并于2023年结束这一计划。见证了“SpaceJet”计划的结束,整个日本都沉浸在了他们的航天梦中。

俗云:罗马非一日成,很多原因都导致了失败。三菱公司的“SpaceJet”计划之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其研发战略,资金和成本控制,技术挑战,市场环境变化,行业竞争与合作伙伴关系,内部管理与决策流程。我相信,这一计划之所以会失败,有两点:第一,三菱一家独大,很难担负起研制大飞机的重任。其次,日本地域狭小,国内航空市场相对狭小,面对波音、空中客车这样的巨无霸,就算研制出来了,也很难拿到足够多的订单。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的“SpaceJet”所面对的挑战与中国的C919计划形成了鲜明对比。从表面上来看,C919看似只有中国商飞一家在自主研发,但事实上,这是一个庞大的、集大成的系统工程,是无数中国科学家的心血,所有人都在为实现这个梦想而努力。根据数据,现在已经有22个省市,200多家企业,36所高等院校,60多家研究机构,近百万从业人员,10万余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参加了30多个子系统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制,涉及飞机机身,机翼,航电系统,飞行控制,起落架,发动机,电力系统,导航,通讯,氧气供应,照明,水处理系统,液体管路等30多个子系统。

中国C919工程涉及的系统工程范围之广,工程机构之复杂,人员之多,超乎日本的想象,这也是“SpaceJet”计划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回想起2007年C919工程刚开始的时候,周围的一些国家嘲笑中国没有个一百年是别说进行第一次飞行了,就连它的原型机都造不出来。但是,中国在短短10年内就已经向那些怀疑它的人展示了他们的实力。

C919的成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航空业中的地位,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是中国通过集体的努力,以及国家的大力扶持,把这个伟大的理想变成了现实。C919的成功,不仅仅代表着一架飞机的诞生,更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技术发展与产业升级。

这条路也为其它国家,特别是在追逐他们自己的飞机梦的国家,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课程。该报告突出了国家计划、财政支持、国际合作以及科技革新的重要意义,以及坚持不懈和团队合作的威力。

对日本来说, SpaceJet计划的失败并不表示以后就没有机会了。相反,这次会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与学习的契机,尤其是对于如何有效地整合资源,进行国际合作,并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进行自我定位。日本有着雄厚的技术底蕴和创新实力,只要再进行战略调整,就有可能在航天或者其它高科技方面取得突破。

中国C919的研制成功,不仅为世界航空工业建立了一个新的基准,也为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事实表明,只要各国齐心协力,开展国际合作,就能战胜各种科技和经济难题,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C919工程为我国航天乃至其它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6 阅读:2096
评论列表

王倩科记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