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和量子物理

机器人老魏 2024-03-28 17:05:58

道德经很多人都读过,我也就懂个1%,大部分人可能也都不太明白。

道德经和量子物理有什么关系呢?就开篇第一章道德经(道经),我把我的理解和量子物理结合一下跟大家分享一下。

《道德经》开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是整个老子思想的核心,“道”是宇宙的规则和宇宙的法则,整个宇宙世间万物运行的规律,我们称之为“道”。

但“道”是无法用语言完全描述的,道只要说出来就不是长久之道,所以长道是很久的意思,不是永恒的道理,不是真正的道理,这是“道可道,非常道”的本意,老子说的这个道说的也不是很完善,所以他说的恒道也不是永恒之真理。

“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是,你叫它这个名了就不是恒久之名,不是它真正的名字,举例说苹果,中国人叫苹果,英文叫Apple,法国人叫La pomme都不一样,但是苹果这个本质没有变,但因为世界万物的名称因文化、语言等因素而异,所以“名”只是一个指代,一个假托之名,并非其本质。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它是天地万物的初始,那么怎么去更深刻的理解,其实可以简单的幻化把它理解为“无”是“能量”,“有”是“物质”,我们地球太阳系整个宇宙生于“无”,就是从一个“能量”起点开始爆炸出来的,“有”名万物之母,“物资”创造了我们世界一切。从太阳、月亮、星际、星球、我们地球、细胞、生物,这些都是由物质来创造的,这样就容易理解了。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这句话一般人都不太理解,或者解释的不够好。

这句话的理解主要涉及到我今天提到的量子物理了,如果你没有目的的去研究它,观察它,你可以看到它“有”和“无”的全貌,这是它的精妙所在。

“有”和“无”,“能量”和“物质”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与量子物理中的一些概念有相似之处。在量子物理中,我们知道薛定谔的猫,它处于一个叠加态,即生和死的叠加态。

当我们观察它时,它会立即坍缩为一个确定的状态,要么生要么死。这与我们的常识相违背,但在量子力学中却是一个标准的概念。

什么叫有欲?有欲就是有目的,当你有目的的去观察的时候,你只能看到它的一个现象,一个结果一个轨迹,当有目的想观察猫到底死还是活的时候,只要你打开你看见它了,观察了,就能知道是活是死。

那么当你不看它的时候没有目的的时候,它既非生也非死,还可能是有生有死叠在一起,就能观察它的全貌。

我现在这么一解释,大家应该更容易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了,道德经跟量子物理,这句话它只是映射了一部分的解释。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简单理解就是“物质”和“能量”同出而异名,他们是一个根,一个妈妈来生出来的,一个是“有”,一个“无”同出而异名,就像双胞胎一样,一个男孩一个女孩长的都不一样,但是都从一个娘胎里出来,所以叫同出而异名。

因此,“无”和“有”是同出一源的。

世界物理的运行规则是由“有”和“无”来组成的,而“有”和“无”,可以简化为“能量”和“物质”。

爱因斯坦很重要的方程式, e=mc²,“能量”和“物质”是互相转化的,由它产生的各种作用规律,反射成了各种现象,形成了大千世界,由物质组成的大千世界,同时这个大千世界也会转化成能量,这个不停的转化过程就是是众妙之门,众妙之门是由“有“和“无“组成的,是由“能量“和“物质“组成的。

我们现在都是在研究“能量”和“物质”,比如研究粒子物理,量子物理的时候,我们物质都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来组成,质子和中子又是由夸克组成,夸克下面有可能是弦来组成的。

现在就是一个能量的频率来组成这些基本粒子。如果这么分下去的话,我们一切的物质是由“虚无“组成的,“虚无”是由“能量”组成的,那么就跟道德经的开篇刚刚说的“有无”对应上了。

以上是我个人对道德经的第一章的理解的,如果对理解道德经有帮助,或者觉得我说的不错的都感谢大家关注“进化者机器人CEO老魏”,有任何想法和建议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5 阅读:26
评论列表

机器人老魏

简介:老魏分享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未来以及对大家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