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沉默的“给爸爸发288生日红包”事件:年轻人终于学会了闭嘴

小航说 2024-01-26 22:25:53

人是社会性动物,沟通这一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奇怪的是,好多年轻人在父母面前就如同被施了法术,能不开口说话就绝不多说一个字。

一篇“这个家瞬间就不想回了”的帖子,让全网的年轻人都沉默了:

做个情绪稳定的子女,第一步就是学会闭嘴。

帖主是个女生,已经工作的她也有些存款在身上了。

刚好,最近她爸爸过生日,为了表达对父亲的祝福,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发了一个288.88元的红包给父亲。

她还在幻想父亲收到红包的喜悦画面,没想到得到的回复是一通教训。

“你要记得我们是什么关系?你称呼我为同志关系吗?有没有点教养,但是你还记住我生日,没有心情收你红包。”

短短两个反问,一句“没有心情收你红包”,直接让女生落泪,心情瞬间跌落谷底。

原本她以为称呼爸爸为“同志”,只是为了缓解突然煽情的尴尬,却没想到成了自己没有教养的“罪条”。

看了下评论区,我也沉默了:

“我爸妈也是,她们跟我说和她们发信息和聊天要用您。”

“我爸也是这样,我以后说话都要说‘您’,‘谢谢您’。”

隔着屏幕都觉得窒息,虽然明白这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鞭策,希望孩子礼貌用语,这样在别人看来很加印象分。

不过为了孩子好,有必要一定要如此言语激烈,用冰冷且小题大做的方式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吗?

以爱为名的伤害,是最伤人的,为了回应这种爱,大多数人都选择了闭嘴。

斯蒂芬柯维有句名言:

“沟通是所有关系的基石。”

善意的谎言不会因为是善意的就变得真实,同样伤害人的语言不会因为出发点是好的,就不会刺痛对方。

02

雨果曾说过:“沟通是爱的语言。”

如果人难以从别人的言语中感觉到爱,那便不是沟通,那就是教训,指责和谩骂。

一位女性网友曾发帖说,自己的母亲让自己感到难过,原因是她和妈妈坦白了自己与男朋友发生了关系。

这位妈妈作为一个过来人,她明明想保护女儿,担心女儿识人不清,没有重视亲密关系而受到伤害。

最后还是选择了辱骂女儿的方式,渴望通过打压式教育,来限制女儿的行为。

这是中国父母的通病,大多数父母都无法放下长辈的身份,站在孩子的立场去和孩子沟通。

因为他们有过来人的经验,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对年轻人是有帮助的,所以他们不肯放下姿态,平等地和孩子对话。

明明这位妈妈可以很好地利用女性身份,和女儿感同身受,分析男女亲密关系建立的利弊。

经过她一番打压后,女生不仅不能感受到妈妈的关心,也得不到什么正确信息,最后会选择以后什么事情都不会说。

03

最近看到一个很值得让所有父母思考的问题:

“我父母平时都挺和善的,但我却非常害怕麻烦他们,为什么?”

其中有一个高赞回答提到了关键一点:

因为你在躲避父母的“恩情高利贷”。

大家有没有发现,其实大多数正常父母根本就不求孩子的回报,但每次又非常喜欢强调自己的付出。

他们害怕自己难以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孩子浪费自己的心血,过不好自己的人生。

“棍棒底下出孝子,棍棒底下出英雄”这样的过时思想仍然是父母教育的基本原则。

明明都是为了孩子好,却总是用一种打压式的方式表达出来。

中国的年轻人一生都在张嘴和闭嘴间纠结,他们害怕那种不被父母理解,认可的紧张感,害怕一和父母沟通分享就会出现无硝烟的战场…

中国年轻人终于学会了闭嘴。

04

艾斯奇勒说过:“好的沟通是建立牢固关系的基石。”

父母和孩子间的爱本就是世间最纯粹的感情,真没必要为了让一方接受自己的思想而争个输赢。

利用好沟通,可以增进理解,利用不好,就会把对方越推越远。

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千万不要选择最伤人自尊的那种,带刺的爱没有人可以理解,珍惜。

希望所有的父母,子女都能修炼好说话这门艺术,不要把我们所爱之人,爱我们的人越推越远。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