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有意记忆习惯,孩子容易克服记忆过程中惰性,从而提高记忆力

观澜历史 2023-12-06 19:20:02

首先有的父母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没有记性或记性不好,抱怨他记不住课文,记不住九九算表,记不住公式,甚至记不住老师布置的作业,因此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父母对此也没有什么办法,有的父母干脆认为孩子不聪明。我们竟该如何看待孩子的记忆呢?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记性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先让我们一道来了解一下人类记忆究竟是怎么回事。

心理学家们的许多研究发现,根据人们所记内容在人脑中保持的时间不同,可以将人类的记忆分成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保持时间较短的叫"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一般不超过1分钟。例如,有时我们在打电话前查的电话号码,等到打完电话可能就不再记得了。因此,有人把这种一会儿就忘的记忆称为“打电话"记忆。科学研究还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在短时间内,人脑一次大约只能记住7土2个记忆单元(专家们称之为组块),7±2是个不大的数,这是不是说我们的短时记忆非常有限呢?不见得。虽然短时记忆能记住的记忆单元数是有限的,但记忆单元本身可以是有所不同的。

记忆单元可以有大有小,如当有人要你尽快记住"316742810951112"这样一个15位数时,你可能会觉得一时有困难。但如果换成"123456789101112"这种形式,你可能会觉得毫不费劲,看一眼就能记住。同样是一个15位数,而且组成的数字也一样,为什么前者难记而后者好记呢?显然,前者没有规律,每个数字只能当作单一的一个记忆单元来记;而后者不同,根据你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很快就能发现它的规律,于是整个15位数被当成一个单元来记。

由此看来,知识和经验对我们的记忆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要证实这一点并不难,只需让一个会下棋的孩子和一个不会下棋的孩子同时记一个实战棋局(如残局),限制时间为30秒,然后让他们各自按原样摆出来,看谁的结果好。您不妨试一试。当然,人类的记忆是很复杂的,它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有时紧张会使我们什么也想不起来,脑子里一片空白。另外,记忆过的东西也不一定总是保持在记忆中。

科学家们发现,人类的记忆有一个遗忘的过程,其特征为刚学过的内容如果不复习,有一部分很快就会被遗忘,从记忆中丢失,丢失的速度是先快后慢(见图),有人根据这一规律提出了一套复习方法,即在刚学完的短时间内复习次数较多,以后慢慢拉长复习的时间。例如,学完20分钟后复习1次,1小时后复习1次,6小时后复习1次,1天后复习1次,以后则隔几天、隔几个月再复习。

由于各人的记忆有很大的差异,上述的复习方法也不一定对所有的孩子都适合,但及时复习肯定是有利于记忆的。所以,要在孩子刚学过不久就帮助他们复习。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习惯的培养问题。儿童有没有记东西的习惯,也是影响他记忆力的一个方面。如果能经常让孩子有意识地去记一些简单的东西,如电话号码、家庭地址、人名等,培养有意记忆的习惯,孩子就容易克服记忆过程中的惰性,从而提高记忆力。

2 阅读:130

观澜历史

简介:观澜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