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东望着桌子上的豇豆和咸菜,对女儿发了火:你怎么给我吃这些!

文史故事 2024-02-19 21:22:31

1958年8月某日,徐海东将军,身体带病,回到久别的故乡——湖北大悟县新城镇的徐家村。

归家首事,他走访了家族的坟地,为因自己涉及而牺牲的66位族人扫墓祭奠。之后,他拜访了乡亲邻里,探望了他的女儿徐文金。最终,他决定在女儿家中共进午餐。

踏入女儿住所,徐海东的眼泪刹那间滑落:只见住处是两间破败的土胚房,屋梁仅仅由一根木棍勉强支撑,随时都在吱嘎作响。窗户破损,寒风习习。屋内无一件完好的家具,仅有几块木块供坐。这一切显露出,女儿徐文金这些年来生活颇为艰苦。

坐在简陋的木块上,徐海东目睹女儿端上的简单饭菜,情不自禁地发怒:“你怎么给我吃这些!”

他的女儿徐文金准备的是四样菜品:豇豆、咸菜、炒鸡蛋,还有一个是……。

当徐海东表露出怒意,女儿徐文金一时之间愣在原地。

徐文金为什么会用豇豆和咸菜招待父亲?徐海东对女儿发了火,真的是女儿招待不周吗?

对于徐文金端上豇豆和咸菜招待父亲的原因,其实非常简单。那时,农村经济条件艰苦,徐文金家境贫寒,难以提供更好的食物来招待她的父亲。家中的几个鸡蛋还是向邻居借来的,这已经是她所能尽的最大努力了。

至于徐海东对女儿发怒的第二个问题,其背景要追溯到六年前。

1950年,徐文金在与父亲失散二十余年后,偶然从报纸上得知了父亲徐海东如今已是位高权重的官员。在村民的鼓励下,徐文金跋涉千里到大连寻找她的父亲。与父亲的团聚两月,成为了她人生中最为幸福的时光。

在父亲愉快的笑声中,徐文金提出了她人生中唯一的请求——希望父亲能帮她找一份工作。

徐海东夫妇

出乎意料,徐海东对女儿的请求斩钉截铁地拒绝了,他坚定地表示:“爸爸不能滥用职权,而且只要你勤劳,无论在哪里都能生存。”

面对父亲的拒绝,徐文金并未多言,只是默默地离开了。从那以后,无论生活多么艰辛,她都未再向父亲提出任何要求。

在接下来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徐文金一家生活极为困难,五个孩子饥寒交迫,丈夫更是因饥饿而病逝。面对如此苦难,人们往往最先想到的是亲人的帮助,但徐文金却默默承受,从未向外界透露一字半句。

尽管生活艰难,徐文金对父亲的思念并未减少,但她更加不愿意在自己遭遇困境时向父亲求助。她知道,父亲长年卧病在床,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

然而,血缘关系的牵绊是刻骨铭心的。当得知父亲将回家用餐,徐文金几乎倾尽所有来准备。家中缺少食材,她不惜向邻居借鸡蛋;为了让父亲能够品尝到一口肉的滋味,她甚至牺牲了家中唯一能下蛋的老母鸡来为父亲煲汤,尽其所能地表达对父亲的关爱和尊重。

在那个时代,农民几乎没有什么稳定收入,农村居民的生活极其艰难,连最基本的盐和调料都成为奢侈,更不用说在疾病面前的无助。在这样的背景下,老母鸡不仅是食物的来源,更像是一家之中的“小金库”。

徐文金决定将家中唯一能产蛋的老母鸡炖了,正是这份深厚的家庭情感驱使她做出了牺牲。徐海东的初次愤怒,可能源自对这种“小金库”命运的触动。

面对女儿显然的困惑和不安,徐海东意识到自己的言辞过激,随即缓和了语气,他坦言:“我知道,这一生中我最亏欠的人就是你。这些年你吃了很多苦,我已经够对不住你的了,你本不应该为了我把家里正在下蛋的老母鸡炖了。”

自那以后,徐海东未再踏入徐文金的家门。徐文金也继续她那朴素的农民生活,随着时间流逝,周围人渐渐忘记了她曾是一位开国大将的女儿。

到了1970年,徐海东去世。徐文金紧抱着父亲的遗像,悲痛至极,几度失去意识。

幸运的是,在徐海东临终之际,他嘱咐大儿子徐文伯:“你大姐一直生活在乡下,别忘了经常去看看她。”徐文伯铭记父亲的遗言。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徐文伯终于回到了故乡。当他看到正在村头弯腰捡拾树叶的大姐徐文金时,她的身影宛如一株风中摇曳的高粱,身形已然弯曲。

徐文伯

思考自己在父亲身边过着幸福的生活,而大姐一生在乡下艰苦度日,徐文伯的眼泪不禁流了下来。

在临别时,徐文伯留给了大姐徐文金两百块钱和父亲曾经使用过的手电筒,这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家族情感的传承。

徐文金将这只手电筒视为一件无价之宝,她并未将其投入日常使用,而是小心翼翼地保存着。这只手电筒不仅仅是一件物品,它承载着父亲的记忆,象征着家族的爱和传承。对徐文金而言,这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家族荣誉的象征。

她将这份珍贵的精神财富传递给了自己的儿子,使其成为家族传承的一部分。这只手电筒成为了一束永不熄灭的光,照亮了徐家后人的道路,不仅是在物理意义上的照明,更在精神层面上指引着他们继续前行,传递着勤劳、坚韧和家族之爱的价值观。

8 阅读:2681
评论列表
  • 2024-02-29 18:35

    [点赞][点赞][点赞]革命前辈的高风亮节和他们亲属通情达理牺牲个人利益,吾辈楷模值得钦佩。

文史故事

简介:深掘历史深处的珍宝,带您领略古今中外的文化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