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现传说中的“大武直”,直20瘦身为贾玲?我军有很强的迫切需求

皇家橡树1972 2024-03-22 17:21:16

刚刚在网络上出现了一架新型号的大型攻击直升机(大武直)测试飞行的视频,从截图来看似乎是用直-20多用途直升机的机体衍生出的装备。

与先前出现的能挂载空地–10/KD-20的型号不同,新的大型攻击直升机机头安装了直-10攻击直升机那样的链炮,机身也变窄了,瘦身可以降低迎风飞行阻力,提高了飞行速度和降低了燃油消耗。

主桨和尾桨同直-20母机相比似乎是没变,通用化也减少了研制时间和后勤保障的复杂程度。

直-19也是通用直升机衍生的。

看到网络上出现的,可能是新一代的大型攻击直升机军迷们有些失望,想象当中的隐身化并没有出现,其实用通用直升机衍生出更专业的攻击直升机早就有先例了,就是著名的UH-1“依洛魁”衍生出AH-1眼镜蛇/蝰蛇攻击直升机,两型直升机目前在美军和其他国家的军队当中仍然在大量服役,并且还对其进行适当的改进,我军用直-20衍生出攻击直升机也很正常。

通用直升机在战场生存能力是很差的,在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当中都有上千架被击落,这就很有必要发展出攻击直升机,并且给通用直升机武装化,由于发动机功率大,安装反坦克导弹、火箭发射巢…等武器装备后,通用直升机的飞行能力不受多大影响,比如:苏/俄的米-8/17系列,安装航空武器后的对地攻击能力不亚于米-24攻击直升机,其自身携带重武器在实施机降前对地面进行火力扫荡,也降低对攻击直升机的依赖。

米-17Sh对地攻击能力不弱于米-24,一阵57毫米火箭弹急袭至少开辟出1平方公里的安全机降场,所以不要轻易地认为通用改武直就不好。

目前我军有直-10和直-19两型专业攻击直升机,但它们都属于中小型标准,携带的航空弹药不多,降低了火力持续性,如果提高携带量航程就会大幅度下降,再与直-8/18、直-20运输/通用直升机编队飞行时,航程不足就提供不了保护,这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就需要有大型攻击直升机来改变,但研制大型攻击直升机不但花钱太多,研制时间也得10年以上,而我军目前面临的军事斗争准备又很急迫,合理的利用现有装备进行衍生是很好的解决方案。

我军已经比较好地组成了直升机和无人机战队,发挥出装备的最大作战效能。

有军迷会问,无人机已经大行其道了,为啥咱们还要发展大型攻击直升机呢?

其实,攻击直升机在当今还是有很高的使用价值的,因为无人机的自主能力还不能满足需求,比如说:远程控制的问题,虽然说有卫星通信和远程地面站辅助,但这其中有复杂电磁干扰、障碍物阻隔和互通信号延时…等问题,对于图像传输都会造成很大影响,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畅通无阻,这些问题都影响到无人机的作战效能发挥,而攻击直升机就极少出现这种情况,并且安装的战场感知装备更多,发现目标的概率更大,打击精度也会更高,更能在复杂的地形地貌战场上作战,而目前主流固定翼察打一体无人机却不能。

当然,这架“大武直”未必就是我军需求的型号,也可能是用直-20作为验证机。

随着现代军用数据链(军用WiFi)的进一步完善和扩容,直升机与无人机之间的能进行大容量信息沟通和人对无人机的控制(主要是抗严重电磁干扰的视频传输),未来由攻击直升机控制无人机进行作战,更能发挥出1+1>2的作战效果。

3 阅读:2328
评论列表
  • 2024-03-22 20:50

    祝贺你说错了,你先去了解一下黑鹰和阿帕奇是什么关系,再有通用改的担忧吧[笑着哭]

皇家橡树1972

简介:一起学习和交流军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