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支援部队比海陆空等军种少了2个机构,首任领导班子仅6位将军

史座 2024-04-07 11:56:58

众所周知,在2015年最后一天,我军隆重举行了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成立大会,拉开了“16军改”的序幕,在此后的两三年时间里,全军各军种、各军事院校、各战略区等单位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

在那次成立大会中,涉及了3个军种部队的调整,要说其中最特殊的当属于战略支援部队。

因为陆军只是成立了领导机构,火箭军则是在二炮部队的基础上改称而来,只有战略支援部队属于一支新建的军种部队,是以前从未有过军种力量。

对于陆军,我们都很熟悉,是执行地面作战任务的部队;而火箭军掌握着我国的常规导弹和核导弹,属于执行战略任务的力量;那么战略支援部队又是一支什么部队呢?

其实,与陆海空等其他军种部队需要与敌人短兵相接的作战模式不同的是,战略支援部队往往是一种无硝烟的作战模式,主要执行情报战、网络攻防战、心理战、电子电磁战、技术侦察战等任务。

由此可见,战略支援部队的作战特点更贴近新形势下的现代化战争趋势,它的优势是其他军种部队所不能比拟的。

那么如此重要的一支军种部队,究竟有哪些将军有幸能领导战略支援部队,进入第一任领导班子行列呢?

根据官方披露的消息,主要有6位将军进入了战略支援部队的首任领导班子中,分别是军科院院长高津中将转任战略支援部队首任司令员、北京军区政委刘福连上将转任战略支援部队首任政委、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饶开勋少将升任战略支援部队首任副司令员、总装备部副部长李尚福少将转任战略支援部队首任副司令员兼首任参谋长、济南军区副政委兼纪委书记吕建成中将转任战略支援部队首任副政委兼首任纪委书记、总政治部干部部部长冯建华少将升任战略支援部队首任政治工作部主任。

当看到这个名单时,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战略支援部队的班子成员配备数量似乎有点少。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军政主官的副职成员编制相对减少。战略支援部队的首任班子成员中,关于军政主官的副职编制只有3个,其中2个是副司令的编制,1个副政委的编制,这与陆军和火箭军两大军种部队首任领导班子都配备3个副司令员岗位和1个副政委岗位的编制相比,战略支援部队少了1个副司令的岗位。

第二是出现一人兼任两职的情形。我们看到战略支援部队的首任参谋长、首任纪委书记皆是兼任的,分别由首任副司令、首任副政委兼任,这与陆军、火箭军的首任参谋长、首任纪委书记由专人担任有很大的不同,这就决定了战略支援部队的首任班子成员数量肯定会比陆军和火箭军首任班子成员的数量要少。

第三是总部机关缺少了2个机构。无论是陆军,还是火箭军,其首任领导班子中,除了有军政主官,军政主官的副职之外,还有参谋部、政治工作部、后勤部、装备部、纪委这五大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然而战略支援部队却只有参谋部、政治工作部、纪委3个职能部门,缺了装备部、后勤保障部两个机构,就会减少2位班子成员。

话又说回来,战略支援部队不设装备部、后勤保障部,也就意味着战略支援部队的班子成员中不再有正军级将军,成员组成除了军政主官两位战区级将领之外,其余皆属于副战区级将领,这是其他军种部队领导机构所不具备的特点。

所以,战略支援部队是一个特殊的军种部队,相应会有一些特殊的机构设置,这也能理解为何它的首任领导班子成员数量会少于其他军种部队。

不过,现在距离战略支援部队成立已经过去了8年时间左右,首任领导班子的六位成员都已经离开了原来的岗位,那些在上任时属于中将、少将衔的将领都已经晋升为符合其职级的军衔,其中高津中将晋升了上将衔、饶开勋少将晋升了中将衔、李尚福少将晋升了上将衔、冯建华少将晋升了中将衔。

但只有1人成功晋升为副国级上将,他便是战略支援部队首任副司令员兼首任参谋长李尚福,其在战略支援部队任职一年半后,就升任为军委装备发展部部长,继而当选为军委委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迈进副国级上将行列,职级地位还超过了它曾经的顶头上司、战略支援部队的首任司令员高津上将。

虽然高津上将被曾经的下属超越,但他作为战略支援部队的首任司令员,在离任后,并没有退役,而是转任军委后勤保障部部长,成为战略支援部队唯一一位在职服役的首任班子成员。

除了高津上将之外,战略支援部队的首任班子成员现在基本都已经退役,或者被罢免了职务。

4 阅读:2773

史座

简介:读点小历史,涨点小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