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一个人睡?探索黑暗恐惧的深层根源

正坤智慧心理 2024-05-14 09:48:59

黑暗,是人类天生的恐惧之一。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没有灯火,晚上是最危险的时候,夜晚也是野兽最容易出没的时候。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对黑暗的恐惧就深深的刻在了骨子里。

在白天视线良好的时候,我们能看到周围的一切,什么东西是利是害,是友好还是恶意,我们很容易就能够感知到、并且可以做到控制和预防。然而在黑暗中,我们看不清,甚至完全看不到,这让我们觉得对环境失去了控制力,我们很容易让自己陷入有可能被迫害的恐惧之中。

黑暗中真的有什么东西会伤害我们吗?

如果说在远古时期或者是在以前生活困苦的年代,人们露天而眠或住在仅能遮风的茅草屋里,黑暗中可能会出现伤害我们的猛兽、企图迫害我们的他人,那现在我们住在钢筋水泥的房子里,我们的防盗门必须使用专门的工具才能暴力破开,我们晚上在自己的家里,却依然害怕得失眠是为什么呢?难道我们的柜子里面藏了头老虎吗?

黑暗恐惧症是焦虑障碍的一种,患者在面对黑暗时,可能会出现明显的身体反应,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等。他们可能会感到极度的恐慌和不安,甚至可能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

除了身体上的反应,黑暗恐惧症还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影响。他们可能会对黑暗产生过度的恐惧和焦虑,担心在黑暗中会发生不好的事情。对于没有黑暗恐惧症的人来说,对黑暗会有正常的恐惧,害怕看不清摔倒、害怕碰撞到其他的东西、甚至也会害怕窜出其他的人或动物,这些都是正常的,而有些人害怕的,是一些不可知的东西。为什么称它为不可知?因为这些东西是人自己想象出来或想象都想象不出来的东西,这些未知的东西能被黑暗恐惧症的人无限放大,这种恐惧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例如不敢独自走夜路、不敢关灯睡觉、不敢独自睡觉等。

黑暗恐惧症具有遗传性,如果父母有这种症状,并且常常对孩子讲,或者常常需要孩子晚上陪伴才能入睡,多半这种症状就会遗传到孩子身上。如果个体曾经在黑暗下受到严重的惊吓或经历过创伤,也可能导致黑暗恐惧症。还有一种黑暗恐惧是作为对关系恐惧的一种外在表达形式。

有一些人并非是顽固的一如既往的对黑暗恐惧,而是有的时候会有,有的时候没有。那么在恐惧黑暗的时间段,你可以好好想一想,是不是在生活中出现了可能对你不利的人或事件,比如说被领导狠狠的责骂、和他人产生了剧烈冲突、或者父母或老师要对你进行惩罚,如果有类似这样的情况,你可以注意审视自己,是不是紧张的关系消失了,这种恐惧症状就消失了。通常情况下,意识到了黑暗恐惧的原因,恐惧感就会大大的降低。

心理因素在黑暗恐惧症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不良的心理暗示,都可能在潜意识中种下恐惧的种子。因此,在孩子小的时候,不要总是给孩子讲那些迷信、灵异的故事,太小的孩子没有分辨能力,会将恐怖故事内化为恐惧的种子,导致长大后不敢应对黑暗和陌生环境。有黑暗恐惧症的父母也尽量不要对孩子描述症状,也不要让孩子在夜晚陪伴自己入睡,父母的精神脆弱同样会遗传给孩子。

有黑暗恐惧的朋友,可以采用认知重构的方法重新认识黑暗,要知道,黑暗并不可怕,它只是一种自然现象。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对黑暗的看法,把它想象成一个充满神秘和美好的世界,而不仅仅是恐惧的源头,比如,想想夜晚的星空、月光下的美景,是不是感觉黑暗也有它独特的魅力呢?另外还可以呼吸放松配合逐渐暴露的方法逐步克服恐惧。

我在小的时候特别怕黑,如果家里人让我去黑暗的地方拿东西,我是坚决不会去的,特别是去二楼,我曾想过打死我也不去。但是这种软弱让我感觉特别不舒服,直到有一天我站在去二楼的台阶上,当时特别黑,我能感觉到自己的腿都在发抖,虽然我都不知道我在怕什么。就这样在第一级台阶上站了大概十几分钟,我突然就感觉没有那么害怕了,然后一级一级登上台阶,就这样克服了恐惧。

使用逐渐暴露法,你也可以一点一点接触恐惧,一点一点的克服恐惧,慢慢的你就会发现你对黑暗的恐惧会越来越小,也许它不会彻底的远离你,但是有点小小的恐惧有什么关系呢?

0 阅读:6

正坤智慧心理

简介:专注传播心理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