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智于术|烟台山医院成功完成山东首例智能化骨盆复位机器人微创治疗复杂骨盆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

胶东在线 2024-03-14 12:25:36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人们追求健康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人们对于高质量医疗的需求不断增长。而骨科手术机器人凭借诸多优势,自然成为追求更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选择。当前的医疗体系、理念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过去以疾病为中心逐渐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化,随着医疗器械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便携化的发展,新时代下的医疗体系也孕育着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大发展。

近日,烟台山医院孙涛副院长团队成功将智能化骨盆复位手术机器人首次应用于复杂骨盆骨折微创治疗,突破性完成山东省内首例骨科手术机器人全流程辅助骨盆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目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该手术的高质量完成标志着烟台山医院骨科打破经验的束缚,突破心理的疆界,亮剑“硬科技”,攥指成拳成功破解“复杂骨盆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固定”这道国际难题;也预示着医院在加速推动骨科微创诊疗理念与技术推广层面迈上新的台阶,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低风险的诊疗服务真正落到实处,进一步创新开辟数智化骨科发展新篇章。

图一:数智化骨科手术机器人平台

据悉,该患者有着骨盆多发性骨折(Tile C1.3型)、胸腰椎多发骨折并不全瘫,肾、脾挫伤。骨盆骨折,是最严重的骨创伤,常伴随大量失血以及其他脏器损伤,致死(8%-37%)致残(60%)率居所有骨折首位。手术治疗难度大、风险高,一直是创伤骨科领域公认的难点。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耗人耗时,对患者损伤大,更大几率导致大出血。即便如此,仍有不少患者无法达到满意的骨盆复位,最终留有残疾。

该患者为年轻女性,伤势严重且伤后等待救治时间较长(伤后13天接受手术),除了骨盆骨折之外,还合并胸腰椎多发骨折并不全瘫,肾、脾挫伤。若采用传统术式,损伤较大,且需要分期治疗骨盆骨折及腰椎骨折,同时还有继发脏器出血的风险。副院长孙涛、东院创伤一科主任洪焕玉及其团队反复讨论后决定实施创新术式,采用目前全球最先进的“智能化骨科手术机器人全流程辅助骨盆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方式。

与传统手术相比,该全球首创骨盆复位机器人通过自主创新研发的AI规划算法(三分钟即可快速规划复位路径);实时动态三维可视化导航(高精度实时光学追踪定位);强劲的机械臂载荷160N(大负载下精准、匀速平稳操作),可由机器人全程参与、自动达成亚毫米级精准闭合复位,实现100%的闭合复位成功率及96%以上的闭合复位优良率,复位位置精度小于1.0mm,复位角度精度小于1°,真正实现“创伤小、切口少、出血少、疼痛轻”微创治疗,大大降低手术风险,缩短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同时减少患者、医护辐射暴露剂量。患者欣然接受该手术方案,表示希望自己能快速康复,回归正常“美丽”生活。

术前,手术团队进行了周密的准备,基于患者术前影像,借助基于AI与大数据的自动手术规划,将患者健侧肢体进行镜像配准,通过精细化自动分割与重建,实现个性化、定量化的复位规划。

随后,术者分别将手术机械臂和机器人机械臂与患者健侧、患侧稳定固定、把持,并使用️弹性电动骨科牵引架与患者下肢稳定连接。通过对复位位置及路径进行预览并确认复位规划后,使用智能化骨科手术机器人特有的力-位协同控制模式,在全程多角度实时可视、监控下,自动完成骨盆骨折闭合复位,术中透视验证复位结果令人满意。

最后,手术团队利用智能化骨科手术机器人进行了螺钉通道及置入规划,并借助手持导向器,在实时动态三维可视化导航下,精准完成螺钉置入,完成了对该例骨盆骨折的微创治疗。

经过2个半小时的“数智化微创手术”,患者手术切口仅有5个,切口平均长度小于1cm,术中出血量仅有50cc,“真·微创”治疗效果着实令人满意。智能化骨科手术机器人真正实现了看得见的‘快准稳’,不仅让医生有了‘超级助手’,真正意义上实现骨盆骨折微创治疗,同时对患者康复和术后生活质量极为有利。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手术设备的不断演进,应用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辅助医生完成更精准、更微创的手术已成为骨科手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数智化、微创化、精准化的手术理念,是现代骨科发展的重要趋势。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