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百年就被吃干抹净,数量从50亿只到灭绝,其中一种来自中国

德温科学分享 2024-03-26 09:13:23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不仅见证了文明的兴衰更替,也目睹了无数生命的消逝。有些物种的灭绝,是自然选择的残酷结果,而有些则是因为无法逃脱人类的贪婪与需求。今天,我们将探讨那些被人类吃到灭绝的动物,它们曾经以亿计的数量存在于这个星球上,却在短短百年间,一一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台湾云豹

很少有人听过台湾云豹的名字,个曾经在岛屿上矫健跃动的生物,其历史与命运紧密地交织在台湾的山林之中。19世纪中叶,西方的探险家首次在科学文献中记载了它的存在,而当地原住民早已与之共生,视其为神圣的象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台湾云豹的命运却逐渐陷入了黑暗。

在20世纪初,台湾云豹的皮毛因其美丽而成为了猎人追逐的对象。它们的皮毛不仅柔软且光泽照人,成为了制作皮衣的上等材料,深受欧美市场的喜爱。这导致了大量的捕猎行为,而云豹的数量也因此急剧减少。同时,台湾的现代化进程加速了森林的砍伐,云豹失去了它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它们被迫迁移到更高的山区,但食物的匮乏和栖息地的缩小使得生存变得更加艰难。

到了20世纪中叶,台湾云豹的情况已经岌岌可危。尽管有些人声称在偏远的山区偶尔能见到它们的踪影,但这些未经证实的目击报告并不能改变一个残酷的事实:台湾云豹正面临着灭绝的威胁。1972年之后,它们在野外的踪迹就再也没有被发现。科学家们通过长达13年的野外调查,试图寻找它们的存在,但最终不得不宣布,这个曾经在台湾山林中自由奔跑的生物,可能已经永远地消失了。

渡渡鸟

这种笨拙而憨态可掬的鸟类,曾在毛里求斯岛上繁衍生息。但当16世纪的欧洲殖民者踏上这片土地时,渡渡鸟的命运被彻底改写。尽管渡渡鸟的味道并不受欢迎,但殖民者的捕杀仍使它们的数量急剧减少,最终在300多年前灭绝。

斯特拉海牛

在18世纪的北太平洋,斯特拉海牛这一庞大而温顺的生物,遭遇了它们的末日。1741年,乔治·斯特拉博士在白令海峡的一次航海中首次记录了这种动物。当时,他和他的队伍因为食物短缺陷入了困境。斯特拉海牛的发现,无疑是对他们的救赎,但也预示了这种生物的悲剧。

斯特拉海牛的体型巨大,成年个体可达10米长,重达10吨,是海牛目中已知最大的物种。它们的皮肤厚实,能在寒冷的海域中生存。这些海牛以海藻为食,不具备攻击性,甚至在面对人类时表现出极高的容忍度。牛善也被人欺,正是这种温和的天性,让它们成为了易于捕猎的目标。

斯特拉海牛的肉质鲜美,脂肪丰富,对于那些饥饿的航海者来说,是难以抗拒的食物来源。不久,关于这种巨型海牛的消息传遍了欧洲,吸引了大批猎人和商人。

他们为了海牛的肉和皮,开始了大规模的捕杀。由于斯特拉海牛的繁殖速度远远赶不上被捕杀的速度,加之它们集体行动的习性,常常导致整群海牛被一网打尽。

仅仅27年后,这种曾在北太平洋自由游弋的巨型哺乳动物,就在人类的贪婪下走向了灭绝。1768年,最后一头斯特拉海牛被捕杀,这个物种就此从地球上消失。

斑驴

19世纪的非洲南端,斑驴这一独特的生物,因其与众不同的外貌而成为了猎人的目标。斑驴的前半身覆盖着醒目条纹,后半身则类似普通的马,这种迷人的外观使它们在自然界中独树一帜。也正是这些条纹成为了它们的诅咒,吸引了那些渴望将其皮毛变为奢侈品的猎人。

随着殖民者的脚步踏入这片土地,斑驴的命运被永久地改写。他们不仅为了肉质和皮毛而捕杀斑驴,更因为斑驴与家畜争夺草场,使得这种动物成为了农业发展的障碍。

斑驴的数量因此开始急剧下降,它们的生存空间被逐渐侵占,直至走向灭绝的边缘。

在19世纪末,斑驴的情况已经岌岌可危。1878年,最后一只野生斑驴在南非的草原上消失。仅仅五年后,1883年,世界上最后一只斑驴在阿姆斯特丹的动物园中死去。这一刻,斑驴这一物种正式宣告灭绝。尽管后来的科学研究揭示了斑驴与平原斑马之间的亲缘关系,但这一发现已无法挽回斑驴的命运。

大海雀

大海雀是曾经在北大西洋岸边广泛分布的鸟类。大海雀因为体型过大,并不会飞翔,但其羽毛和肉的价值,成为了人类捕猎的对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海雀的数量急剧减少,直至最终灭绝。

大海雀的体型庞大,翅膀短小,无法在空中翱翔,这使得它们在陆地上行动缓慢,容易被捕捉。它们的栖息地主要是在岛屿上,这本应是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但随着人类对这些岛屿的探索和利用,大海雀的生存空间逐渐被压缩。

特别是在15世纪到19世纪期间,由于人类对其肉质和羽毛的需求,大海雀被大规模捕杀。

据历史记录,大海雀的捕杀在1500年左右开始变得频繁,尤其是在纽芬兰群岛附近的海域。那里的渔场丰富,吸引了大量欧洲渔民。他们不仅捕捞鱼类,也将大海雀作为捕获目标。大海雀的羽毛被用来填充枕头和床垫,而它们的肉则成为食物来源。这种无情的捕杀活动,最终导致了大海雀的灭绝。

到了19世纪中叶,大海雀已经非常稀少。1844年,最后一对已知的大海雀在冰岛的埃尔迪岛上被捕杀。此后,再也没有发现大海雀的踪迹。

这些生物的故事,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警示。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一个物种都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的消失,不仅是自然界的损失,更是人类文明的耻辱。我们应该从中学习,珍惜现存的生命,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感谢你看完我的文章,如果觉得知识有趣,还请:

1:为我点个赞,让更多人看到这篇文章。

2:关注公众号:[德温知识君],只分享有趣的科学知识,让我们一路同行!

32 阅读:21124
评论列表
  • 2024-03-27 23:37

    西方强盗啥事都能干

  • 2024-03-27 20:45

    阿弥托佛 我佛慈悲

    Ls 回复:
    慈悲为怀,先吃为敬
  • 2024-03-30 12:12

    人类是万物的天敌,包括同类

    哄哄 回复:
    [抠鼻]几个恐龙年代,都没人类,生物都换了好几轮了。正常的很。没人类灭绝的动种植也不少。人类干预后反而有些动植物还能人工培育
    kulin 回复:
    一部分人干的破事别整天扩大到整体上,你是吃鱼翅还是穿貂皮大衣了?又或者你为灭绝某种动物做贡献了?
  • 2024-03-27 12:34

    旅鸽

  • Y野 6
    2024-03-30 16:21

    白鳍豚。

  • 2024-04-08 16:56

    斑馿,进化论又得到验证!

  • 2024-05-23 03:04

    amtf[祈祷]

德温科学分享

简介:努力让思维变得更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