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王》,“寻根文学”到底是咋样的?

周读书 2019-09-26 00:16:34

《棋王》是“棋王,树王,孩子王”三部曲之一,作者阿城。

第一次听说棋王,是因为电影《睡沙发的人》提到。电影主角本是个过一天混一天的高三落榜生,在有个“小图书馆”的舅公影响下,接触了第一本小说《棋王》。

阅读棋王后,主角激动和舅公分享说:“这个棋王非常有画面感,”指着书上的内容,“听见前面大家拿饭时铝盒的碰撞声,王一生常常闭上眼,嘴巴紧紧收着,倒好像有些恶心。拿到饭后,马上就开始吃,吃得很快,喉结一缩一缩就马上一按,拈进嘴里。若一个没按住,饭粒儿由衣服上掉下地,他也立刻双脚不再移动,转了上身找。这时候他若碰上我的目光,就放慢速度。吃完以后,他把两只筷子舔了,拿水把饭盒冲满,先将上面一层油花吸净,然后就带着安全抵岸的神色小口小口地呷。有一次,他在下棋,左手轻轻地叩茶几。一粒干缩了的饭粒儿也轻轻跳着。他一下注意到了,就迅速将那个 饭粒儿放进嘴里,腮上立刻显出筋络。”

这是对《棋王》的初次印象,“吃”的香!

《棋王》最出名,吃的最香的是这一段:

我把蛇挂起来,将皮剥下,不洗,放在案板上,用竹刀把肉划开,并不切断,盘在一个大碗内, 一个大锅里,锅底续上水,叫:“洗完了没有?我可开门了!”

大家慌忙穿上短裤。

我到外边地上摆三块土坏,中间架起柴引着,就将锅放在土坯上,把猪吆喝远了,说:“谁来看着?别叫猪拱了。开锅后十分钟端下来。”就进屋收拾茄子。有人把脸盆洗干净,到伙房打了四五斤饭和一小盆清水茄子,捎回来一棵葱和两瓣野蒜、一小块姜,我说还缺盐,就又有人跑去拿来一块,捣碎在纸上放着。

脚卵远远地来了,我问:“脚卵,可有酱油膏?”脚卵迟疑了一下,返身回去。我又大叫:“有醋精拿点儿来!蛇肉到了时间,端进屋里,掀开锅,一大团蒸汽冒出来,大家并不缩头,慢慢看清了,都叫一声好。两大条蛇肉亮晶晶地盘在碗里,粉粉地冒鲜气。我“嗖”的一下将碗端出来,吹吹手指,说:“开始准备胃液吧!”

王一生也挤过来看,问:“整着怎么吃?”我说:“蛇肉碰不得铁,碰铁就腥,所以不切,用筷子撕着蘸料吃。”我又将切好的茄块儿放进锅里蒸。脚卵来了,用纸包了一小块儿酱油膏,又用一张小纸包了几颗白色的小粒儿,我问是什么,脚卵说:“这是草酸,去污用的,不过可以代替醋。我没有醋精,酱油膏也没有了,就这一点点。”我说:“凑合了。”

我将酱油膏和草酸冲好水,把葱末、姜末和蒜末投进去,叫声:“吃起来!”大家就乒乒乓乓地盛饭,伸筷撕那蛇肉蘸料,刚入嘴嚼,纷纷嚷鲜。

不一刻,蛇肉吃完,只剩两副蛇骨在碗里。我又把蒸熟的茄块儿端上来,放少许蒜和盐拌了。再将锅里热水倒掉,续上新水,把蛇骨放进去熬汤。大家喘一口气,接着伸筷,不一刻,茄子也吃净。我便把汤端上来,蛇骨已经煮散,在锅底刷拉刷拉地响。这里屋外常有一二处小丛的野茴香,我就拔来几棵,揪在汤里,立刻屋里异香扑鼻。大家这时饭已吃净,纷纷舀了汤在碗里,热热的小口呷。

以上是《棋王》关于吃最直接,细致的描写。

也是书部分的文采表现。

(“吃”的片段写的比“棋”少,“棋”的内容太多,这里不叙述了。)

我觉得,《棋王》中的“吃”代表的是物质生活,“棋”代表的是精神生活。

小方面

在当时的生活,“棋”一般人是玩不起的。王一生的母亲,知道王一生玩棋,回家给王一生跪下,劝他好好念书。母亲去世时,又给王一生留了副无字白石棋。

王一生的母亲,像是天下母亲缩影,即希望王一生好好念书出人头地,又默默收集白石,留他做副象棋子,留他梦想!

普通人,当梦想和实际起了冲突,梦想最总还是会败给现实。

大方面

《棋王》里,书记听到“脚卵”金丝乌木棋子,眼睛放光,起了收藏的欲望。但是他只是把金丝乌木棋子看作“笼中鸟”,把玩而已。

而文中记载王一生初次见到时,很小心的摸一摸,又紧一紧手脸。而听到“脚卵”选择用金丝乌木象棋换他参赛资格,他也是立马拒绝。(当然,“脚卵”是想要象棋作为交换,让书记帮他运作一下,让王一生比赛只是其中一部分。)

这里,我认为“棋”像是王一生梦中纯洁的情人,不容玷污。而书记,“脚卵”都是把棋看做一种工具,随意交换。在大方面,就是一种纯粹的精神理念和复杂的人情世故利益纠葛的冲突。

具体一点,就像《大人物》中,赵公子和普通人对待所谓女神的态度。普通人当然是王一生... ...

《棋王》  也是寻根文学

文中老头用老庄思想解释棋道,原文:棋运和势既有,那可就无所不为了。王一生说,这么讲是真提气,可这下棋,千变万化,怎么才能准赢呢?老头儿说这就是造势的学问了。造势妙在契机。谁也不走子儿,这棋没法儿下。可只要对方一动,势就可入,就可导。高手你入他很难,这就要损。损他一个子儿,损自己一个子儿,先导开,或找眼钉下,止住他的入势,铺排下自己的入势。这时你万不可死损,势式要相机而变。势式有相因之气,势套势,小势导开,大势含而化之,根连根。别人就奈何不得。老头儿说我只有套,势不太明。套可以算出百步之远,但无势,不成气候。

我觉得,“套”就是算,预判敌手的走法。“势”也就是的将士相马车,讲究的是布阵之法。上文也就是说明“套”和“势”支配和被支配的地位。这就是老庄在棋道上的运用。

“寻根”一部分是指老庄思想在为人做事上的法。例如象棋上的“套”,“势”。另一部分,是指老头,王一生“为棋不为生。”当然,王一生钻研棋道,车轮大战又有他积极入世,儒家方面。

风格

在这里,我想把《棋王》与杨绛先生《我们仨》的书风对比一下。

《棋王》和《我们仨》相同之处都是人物的欲望很少,都很纯粹。

不同:《我们仨》讲的是杨绛先生一家的生活。风格平淡无奇,但又温暖无比。(其中古驿道等风格有些不同)其中,在文革上,杨绛先生是乐观的,尤其对女儿钱瑗种种小成就都是充满自豪。(也有乐观片段下隐藏担忧)

整部书,用杨绛先生自己的话总结,“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书更多表现个人观点方面,文章观点也比较具体。

《棋王》背景是在文革后,是对中国部分反思。(如书记和下乡知青生活状况对比,作者描写时几句话带过。)我认为主题应该“吃”和“棋”,“物质”和“精神”支配或从属的关系。

推荐

《棋王》豆瓣8.9分,微信读书7.9,有温度有风度。

如果有时间,推荐看!

1 阅读:38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