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应被遗忘!盘点战争史上最邪恶的化学武器

KingDraw 2024-01-18 15:09:02

这个冬天,哈尔滨成了最火热的打卡点,各地游客蜂拥而至~~中央大街火了,索菲亚教堂火了,冰雪大世界火了,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也火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731 部队,全称“日本关东军驻满洲第 731 防疫给水部队”,它们以研究防治疾病与饮用水净化为名,秘密从事生物战、细菌战研究和人体试验相关研究,在我们的土地上肆意杀戮。

其实除了 731 部队,在不远的齐齐哈尔还有一支“516”部队,这是当时日本陆军专门从事化学作战的部队,负责研制一系列化学毒剂,包括芥子气、路易氏剂等等。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中展出了一份《关东军化学部留守名簿》,其中就包含这支部队 414 名成员的真实姓名和个人信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人类第一次大规模使用了化学武器。自此,各种化学毒剂陆续走向战场,它们巨大的杀伤力给无数人留下了无法磨灭的伤痛。

根据影响人体的方式,化学武器大致分为神经性毒剂、血液性毒剂、糜烂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失能性毒剂等。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战场上的“恶魔”。

糜烂性毒剂——芥子气、路易氏剂

芥子气,化学名称为“二氯二乙硫醚”,是糜烂性毒剂的代表,因味道与芥末相似而得名。芥子气主要通过皮肤或呼吸道侵入体内,潜伏期 2~12 小时,直接损伤组织细胞,对皮肤、黏膜具有糜烂刺激作用,只有穿着全套防护服或乘搭有核生化防护的载具,才可以安全通过受污染地区。

芥子气

芥子气是迄今生产、储存乃至使用量最多的一种化学武器,在战史上被称作“毒剂之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首先在比利时的伊普尔地区对英法联军使用芥子气,并引起交战各方仿效,当时身为德国巴伐利亚步兵班长的希特勒,就曾被英军的芥子气炮弹毒伤,导致眼睛暂时失明。

1918年左右,因芥子气受伤的英国士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曾在淞沪会战、徐州会战、衡阳战役等大规模战役中使用过大量芥子气,造成中国军民大量伤亡。

1937年,淞沪会战中的日军

二战后,日军在我国丢弃掩埋了大量的化学武器,如今共发现230万件化学武器,120吨化学制剂。几十年来,化学武器伤人事件屡见不鲜,致死致残人数也逐年增加。2003年8月4日,齐齐哈尔一处工地挖出含有芥子气的5个金属罐,其中1个破损,造成44名接触者中毒,1人死亡。

含有芥子气的金属罐

糜烂性毒剂——路易氏剂

路易氏剂,化学名称为“2-氯乙烯基二氯胂”,是在1918年研发的一种具有强烈皮肤糜烂毒性的有机砷化合物,在毒剂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曾被称为“死亡之露”。

路易氏剂

路易氏剂研发成功后的报道

这种化合物除了杀人以外,没有任何用途。

路易氏剂起效迅速,会令人体皮肤溃烂,如果防护措施,或是没有及时治疗,中毒者最终会因呼吸道、皮肤溃烂而死。

在战场上,路易氏剂常与芥子气混合使用,这样既能降低毒剂的凝固点,以便在冬季或寒冷地区使用;又能产生多样的中毒症状,增加救治难度。

不同浓度的路易氏剂(L)和芥子气(M)对皮肤影响的人体实验

神经性毒剂——沙林

沙林,化学名称为“甲氟膦酸异丙酯”。1938年,沙林作为研制新型杀虫剂的副产物,由德国法本公司的研究者 Gerhard Schrader、Otto Ambros、Gerhard Ritter、Van der Linde 发现,这种毒剂就用四人姓氏中的5个字母命名为“Sarin”。德国人很快发现这种毒气的军事价值,并投入生产,但是二战期间并未使用。二战后,这种毒剂才开始在世界范围内生产。美军代号 GB,苏军代号 P-35。

沙林

沙林,属于 G 类神经性毒剂,纯沙林的毒性约是氰化物的 26 倍。在所有神经麻痹性毒剂中,沙林的挥发度最高。它可以经由皮肤、眼睛、呼吸道吸入、由口摄入等途径进入体内,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来破坏神经系统的功能,使肌肉麻痹,从而造成窒息。沙林在人体中的降解速度很慢,具有累积毒性。中毒后须立即使用阿托品、肟等进行治疗和进行人工呼吸才能得救。

除了战场,沙林毒剂也许多恐怖事件中出现——

松本沙林毒气事件:1994 年 6 月 27 日,邪教组织“奥姆真理教”在长野县松本市北深志的住宅街内散布沙林毒气,导致 8 人死亡,660 人受伤。

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1995 年 3 月 20 日早上,该邪教多名教徒分别在东京地下铁三条路线共五班列车上再次散布沙林毒气,造成 13 人死亡,约 6300 人受伤。

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

神经性毒剂——VX

VX 神经毒剂,是一种比沙林毒性更大的剧毒有机磷酸酯,也是最致命的化学武器之一。它属于第三代化学战剂,在美国化学部队中的正式编号为 EA-2192,因一直未有正式名称而常以其代号“VX”作为其称呼。

VX

VX 毒气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呼吸停止,最终导致死亡。与沙林相比,VX 神经毒剂的吸入毒性大于沙林数倍,皮肤毒性比沙林大几十倍到几百倍(皮肤吸收致死量约 10 mg/人),而且起效迅速,几乎没有救治时间。

1994 年至 1995 年,日本奥姆真理教对多人使用VX毒剂,其中 1994年 的“会社员 VX 杀害事件”中出现 1 名死者,被认为是世界首起受害者被确切记载的 VX 致死事件。

2017年2月13日,朝鲜前领导人金正日长子金正男在马来西亚疑似因 VX 毒剂中毒死亡。

血液型毒剂——氰化氢

氰化氢,又称氢氰酸,最初是在蓝色染料——普鲁士蓝中提取,标准状态下为液体,剧毒且致命,可以说是最危险的氰化物。

氰化氢

氰化氢无色,有苦味,并有淡淡的杏仁气味,但是由于缺少相应的基因,有四成人根本就闻不到它的味道。

氰化氢气体比空气轻,会在空气中直接飘散,所以无法应用在战场上。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纳粹常把氰化氢作为毒气室的杀人毒气使用。当氢氰酸在空气的浓度为 100–200 ppm 时,可以在 10 到 60 分钟内致人死亡。当氢氰酸的浓度达到 2000 ppm (大概 2380 mg/m³) ,它可以在 1 分钟内就可致人死亡。

据统计,在二战中有超过 600 万犹太人惨遭屠杀,这些人绝大部分死于氰化氢毒气。

1944 年 5 月,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一群犹太人走向毒气室

窒息性毒剂——光气

光气,化学名称为碳酰氯,是一种无色气体,低浓度下有刚割下的干草或草的气味。由化学家 John Davy 在 1812 年首次合成的。因为最初是由氯仿受光照分解产生,所以因此得名。

光气

光气有剧毒,属于剧烈窒息性毒气,高浓度吸入可致肺水肿,毒性比氯气约大 10 倍,在体内无蓄积作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光气被当作一种化学武器而被德国军队使用,约造成 85000 人死亡。随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鉴于芥子气毒性过大,自己也无法防护,于是瞄准了光气。光气只能通过呼吸道中毒,而我军又缺少防护装备,所以日军曾在侵华战争中大量使用光气,并将其称为“特种烟”(为日军对窒息性毒气的隐敝称呼)。

失能性毒剂——BZ

BZ,化学名称为“二苯乙醇酸-3-喹咛环酯(QNB)”,美军代号EA-2277、北约代号 BZ、苏联代号 Substance 78,是一种无味的军事失能剂。

BZ

BZ 和阿托品、东莨菪碱的毒理作用极为相似,属解胆碱能类药物。它能阻断乙酰胆碱与毒蕈碱型胆碱能受体结合,从而改变或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BZ 的中枢作用比阿托品强约 40 倍。

所谓“失能剂”,就是中毒后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引起昏迷、神志不清、迷失方向、产生幻觉等症状,使中毒者丧失作战和防御能力。越战中,美军曾多次使用 BZ,并把它们称作“仁慈”的武器。毒扁豆碱对 BZ 有特殊且特效的解毒作用。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签订

为了实现的一个永无化学武器及其使用威胁的世界,1993年1月13日,国际社会缔结了《禁止化学武器公约》(CWC)。这是第一个全面禁止,且彻底销毁一整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具有严格核查机制的国际军控条约,对维护世界和平、国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截至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 193 个国家签署了该公约。

愿化学仅被用于和平、进步和繁荣的目的。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CWC)

0 阅读:19

KingDraw

简介:专业化学结构式编辑器,打造化学家的专属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