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刘鹗的《老残游记》:为什么在专制社会中,限制权力这么难?

颜威说历史 2024-05-14 16:27:12
《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是刘鹗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作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至三十三年(1907)之间,全书共有正编20 回,续集9回,发表时署名“洪都百炼生”,后来改署“鸿都百炼生”。

刘鹗的《老残游记》与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一起被称之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老残游记·自序》中说:“夫此如梦五十年,可惊,可喜,可歌,可泣之事,既不能忘;而此五十年间之梦,亦未尝不有可惊,可喜,可歌,可泣之事,亦同此不能忘也。”

《老残游记》是一部充满了理想主义和批判精神的小说,借小人物离乱之情写大时代兴亡之感,以底层百姓的悲惨遭遇来揭露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对封建专制社会的揭露之深尤为可观,尤其是对官场腐败的揭露和对民不聊生社会现状的描述,可谓触目惊心。

老残同情民生疾苦,天降寒雪。因看见“缩着颈项避寒,不停抖擞着羽毛”的老鸦和“躲在屋檐下把头缩着的”麻雀,“其饥寒之状殊觉可悯”,由此联想到被酷吏统治的敢怒不敢言的曹州百姓的生命如草芥一样,动不动就被当作强盗捉了去用站笼站杀,不觉流下泪来。

在客店里,听到翠花翠环因为黄患之灾有家难归,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沦落为娼妓,想到“这都是好女儿,父母养她的时候,不知废了多少精神,历了多少的辛苦,淘气碰了块皮,还要抚摩的”,现在却因为天灾人祸被卖到这里不觉泪流满面。

故事的第四回表面上看玉贤是一个“清廉”的官员,辖区内百姓路不拾遗,玉贤似乎天下为公,而其实是人人惧怕“站笼”刑罚,俨然一副严酷管治下的胆寒;接下来借老董之口诉说了于财主一家被强盗陷害的冤案,将玉贤的面具撕去,揭露出残酷的危害甚于贪官的“清廉”。

小说描写这一事件前先交代了于财主家与强盗结仇的经过,然后写强盗陷害、玉贤拿人、吴氏求救殉夫等情节,极为详细,环环相扣,展示出酷吏害人的景象,此也正是晚清无数百姓惨遭鱼肉的缩影。

也就是说,就是这个小故事,我们就看到了在那个社会中官吏的蛮横残暴,以及他们的虚伪。他们表面上大公无私,实际上都是一些蝇营狗苟之辈,私心很重,权力欲望,野心很重,对待百姓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野蛮,粗暴。

何以如此?

根本原因在于权力的垄断,正因为权力的垄断,这些官吏的权力无任何的限制,所以他们才敢仗势欺人,仗着自己有权有势就嚣张跋扈,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认为全天下所有人都是其奴隶,奴才。

那么,我们不仅要问,为什么在那个社会中,权力限制就这么难?

为什么在专制社会中,限制权力这么难?

权力之所以难限制,根本原因在于专制,人治取代了法治。在封建专制社会中,在老残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典型的封建专制社会。而且是封建专制发展到巅峰的时代。

君主垄断了所有大权,国家的一切都要君主来决定,来裁决,所有人大臣都只是君主个人意志的执行人而已。他们奉旨办事,所有听从旨意。君主凌驾于一切法律、制度之上,权力不受任何限制、制约、约束和监督。

法律、制度只不过是君主实现个人意志,社会统治,权力行使的工具而已,因为权大于法,就算有法有制度参考,但依然比不上君主的一句话,上级的一句话。君主的一句话就可以推翻法律和制度。

君主通过自上而下层层任命官吏的方式来完成权力的确定和行使,也就是说这些官吏的权力来源于君主,而不是人民,他们当然可以对民众进行残酷的统治,野蛮的治理,因为任命、升迁又不需要看人民的脸色和政绩。只需要伺候好上级即可。

同时,官吏是上级任命的,等于得到了上级的授权,得到了君主的授权,他们等于是代替君主行使权力。既然君主的权力是不受约束和监督的,等于官吏们也获得了这种权力。而能监督官吏的只有上级,人民没有任何监督的权力,反而官吏可以利用国家机器和统治工具来对人民的监督进行打压。

正因为如此,所以一个个官吏如同“土皇帝”一样,在他们治理的一方,俨然一个小型的朝廷,他们可以为所欲为,社会的统治充满了任性、武断、暴力和野蛮。他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总是把一切控制在自己手中,以为无懈可击。运用权力无情的愚弄人民,最终可能是终于权力的垄断。

本文参考文献:

刘鹗.《老残游记》

范学新、陈兴安.刘鹗《老残游记》的思想管窥

3 阅读:67

颜威说历史

简介:故事说人物,人物说人性,人性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