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双面人生,还是情绪“过山车”,你了解双相情感障碍吗?

正坤智慧心理 2024-05-12 08:03:09

躁狂的时候感觉自己的能力很强大,可以超越很多人,抑郁的时候觉得自己不如任何人,可以把自己否定到完全没有存在的价值。这就是双相情感障碍,也叫做躁郁症。

有人将躁郁症称为情绪的“过山车”,躁郁症患者可能会经历情绪的剧烈波动,时而兴奋激动,充满活力;时而又陷入深深的抑郁,失去对生活的兴趣。这种情绪的“过山车”让他们感到困惑和痛苦,也给他们的人际关系和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虽然躁郁症的表现是躁狂和抑郁的反复出现,但是其基础实际上是抑郁症。

当一个人看不起自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时,就会对他人很敏感,觉得他们都看不起自己。这种感觉是很难受的,为了遮掩这种难受的感觉,个体可能就会发展出另外一种情绪,就是自大。有一些抑郁症患者会幻想出一个一个具有非凡本领的自己,这样会让自己感受好许多,这个时候其实个体就进入了躁狂状态。正因为这个原因,在躁狂发作后,个体又会返回到抑郁。

我们在前面讲过反向形成的心理防御机制,

那么,对躁郁症患者来说,躁狂是对抑郁的防御之后的表象和假象,躁狂就是抑郁的反向形成。

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发作分为轻躁狂和重躁狂。

轻躁狂发作的患者表现出以下症状:情绪高涨、精力旺盛、活动增加、自我感觉良好,时间至少持续数天;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睡眠减少、性欲增强,热衷社交;或者表现为狂妄自大、容易被他人激惹,举止莽撞、行为冲动。轻躁狂发作不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患者的社会功能受到轻度损害或者没有影响。对于轻躁狂患者,普通人是很难察觉出异常的。

重躁狂发作除轻躁狂的表现外还表现为:情绪波动大,阴晴不定,瞬间就可以从开心转入愤怒。有的患者的表现是容易被激惹,对人有敌意,也可能做出攻击性行为,但由愤怒转向喜悦也是瞬间的;患者反应灵敏,思如泉涌,感觉自己的嘴巴跟不上思维的节奏,就像是嘴巴在跟思维竞赛一样,说起话来滔滔不绝,肢体语言丰富,即便是说到声音嘶哑,仍然停不下来;言谈脱离实际,频繁切换话题,自高自大,目空一切,会为自己制订大量的计划和目标,但做事不能有始有终,常常半途而废;飞扬跋扈,喜欢教训别人;做事不考虑后果,行为任性,挥霍浪费,过分慷慨;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患者会过分地打扮自己,举止夸张;在躁狂发作时失去自知力,严重时可能出现谵妄性躁狂,即出现幻听、幻视、思维不连贯、胡言乱语等。

很多人不理解躁郁症的症状,觉得在躁狂发作时,是患者故意要做那些不正常的行为,其实是患者发病时受情绪的支配,无法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这种不理解常常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一个认知正确,心境平和的人是不会罹患抑郁症的,我们以前讲过关于抑郁症患者的扭曲认知,改变错误的认知是治疗抑郁症的关键,也是治疗躁郁症的必要步骤,所以躁郁症患者一定要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方式出现的问题,在进行自我攻击时及时停止,在消极思维时及时转变。

接受实实在在的自己,躁郁症并不意味着患者的生活就此停滞,有很多的艺术家都患有躁郁症或出现过情绪失常,比如作曲家亨德尔、作家巴尔扎克、海明威、诗人拜伦、雪莱等等,有一些艺术家甚至拒绝治疗,因为他们觉得随着症状的消失,他们的创造力也会减弱。其实躁郁症通过适当的治疗和自我管理,患者是可以逐渐恢复平衡的。

0 阅读:60

正坤智慧心理

简介:专注传播心理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