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十六章知足之道,知足之道就是知行之道,就是知行合一

人之书 2024-04-03 19:38:58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厚于甚欲,咎莫憯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这是道德经第四十六章原文。本章主要论述了知足之道。知足之道就是常足之道,就是常德乃足,就是知行合一。

世人常说:知足常乐。可是怎么才能做到知足?怎么才能算是常乐呢?

人生在世,每一个人的生命之中都充满着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然而谁不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始终充满着快乐呢?可是又有谁能够真的一直保持着快乐呢?

穷人有穷人的不快乐,富人有富人的不快乐,有权有势的人也有他们自身的不快乐。

人们虽然常说知足常乐,然而能够真正做到知足的人却不多,能够常乐的人也不多。似乎每一个人都有他们各自的不快乐与不知足。

为什么会这样呢?追求快乐、实现快乐是每一个人的本能需要,人们天生就会追求它,人们下意识就会寻找它。

然而人们最终还是有很多人无法实现快乐,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知足。

不知足,就是不知道应该往哪个方向行走与行进。足,行也。

知,是知道、明白;足,是行走、行动。知和足两个字加在一起,就是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

因此,不知足就是不知道应该怎么行动,也就是不会实践,不知道怎么参加实践活动。

比如赵括虽然会纸上谈兵,却无法完美地应用于现实,故而赵括就是不知足;

又比如项羽只懂得阵前征战,而不懂得赢得民心,所以项羽也可以算是不知足;

知足至少要包含三部分内容:一是知道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始一件事;二是知道应该在什么时候勇往直前;三是知道应该在什么时候停止不前。三者哪怕缺少一个,都不能算得上是知足。

假如赵括能够知足,他便不会被秦军所败;假如项羽能够知所行止,他也不会被刘邦夺走天下。

足,行也。知足之道,就是知行合一。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有道,就是知道,就是有知,就是知足。天下有道,就是天下有知。

天下人倘若有知,能够遵道而行,能够知足,能够视骏马如粪土,能够驯服奔走的骏马为劳力,而不是战力,则天下有道矣。

天下人倘若无知,倘若不知足,反而把骏马驯化为战马,陈列于边境之上,时刻准备征战,则天下无道矣。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有的人欲望多,有的人欲望少。那些欲望少的人,又能犯下什么罪恶呢?

人世间一切的罪孽,大多都是由那些欲望多的人造成的。对于那些欲望少的人,甚至没有欲望的人,他们根本就没有犯罪的动机。

即使他们偶尔犯下了一些过错,那也基本上不是他们故意为之。而很可能只是无心之失罢了。这就是“罪莫厚于甚欲”的意思。

甚欲者,罪厚;无欲者,诸念不生。人的罪恶之念,也只是人的一种念头罢了。无欲者,就连欲念都没有了,自然就会罪薄。

咎,是指过失、犯错的意思。一般情况下,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并不会轻易犯错,或者发生很多过失的行为。

假如一个人总是犯错,总是造出一个又一个过失,那么他必定是在做不熟悉的事、陌生的事。

人们为什么会去做不熟悉的事呢?因为他们希望获得那些新的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就是“咎莫憯于欲得”的意思。

欲得,就是希望获得更多的一些东西。很多事情并不是心中想一想就能很容易实现的。而是必然要经过一次次犯错、一次次过失,才能逐渐变得熟悉起来。

人们犯错最多的地方,就在自己欲望最重的地方,就在自己最渴望获得的地方。

假如一个人比较好色,那么他最大的过失可能就会发生在美色上;

假如一个人比较贪财,那么他最多的错误也必然会发生在财物上;

假如一个人比较懒惰,那么他最大的遗憾可能便会发生在不求进取上。

什么是“祸莫大于不知足”?

足,行也。不知足,就是不知道应该怎么行动。

假如一个人本身并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做一件事,他却反而胡乱地去做,那么他距离遭受灾害、灾祸、灾难就不远了。

人生最大的灾难就在于:不懂得如何作为,反而胡乱地行动。

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但那也要在明白地知道正确方向的前提下,才有可能真正到达千里之外的目的地。否则,就只能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知足之道,其实就是知行合一。知和足,就是知和行。

知中有罪;行中有祸;行之始、知行转化之间,有咎。

知行转换之间,就是得。欲得,就是指由欲望转化为行动的过程。

罪、咎、祸,便是在人的一生中最大的几种过失。也是从念头诞生,到行动结束,这一整个过程中,人们所必然会遭遇的几种过失。

假如一个人能够始终保持正念,那么他就不可能生罪;

假如一个人能够控制住希望有所得的欲望,那么他便不可能有咎;

假如一个人能够真正知足,那么他也基本上不会有灾祸降临。

足,行也。“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意思就是说:知行合一的行动,知足之行,就是常行。

常足,就是常行,就是可以长长久久的行动。

常,就是道;道,就是常。常足,就是常行、道行,就是以道而行,就是遵道而行。

知足之足,就是遵道而行。知足就是有道。

本章主要论述了知足之道。知足,就是知行,就是有道,就是知行合一。知足常乐,有道也常乐。

1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