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电动车加税100%,美国想干啥?

老方说老方说 2024-05-18 19:39:59

美国商务部表示美方决定在原有的301关税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征关税,加征关税类目包括光伏设备、锂电池、矿产、半导体、机械设备、医疗器械等,其中电动车类目由原有的25%关税税率提高到了100%。

这里要需要提到墨西哥,中国车企早就有在南美布局的意图,特别是在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宣布在墨西哥建超级工厂后,国内的产业链企业对墨西哥的热情更是高涨。

对此,墨西哥自然是热烈欢迎,中国新能源车企进入墨西哥市场,开展贸易投资合作,助力当地绿色发展,是天大的好事,墨西哥期盼有更多中国企业赴墨投资兴业。

但美国对此表示“担忧”,美国制造业联盟(AAM)在一份报告中敦促美国政府采取措施,呼吁阻止中国汽车通过墨西哥销往美国。

现在靴子落地,证明美国确实坐不住了。

中国车企出海是大势所趋!

以墨西哥为例,中国车企2021年在墨西哥的销量仅为3万辆左右,还属于“少数派”,而到了2023年,这个数字就上升到了13.4 万辆,市场份额增加到10%。

除了上汽、奇瑞、江淮、长安、吉利等车企,比亚迪在墨西哥落子,前不久还向墨西哥哈利斯科州派出考察代表团,考虑在当地建立一家电动汽车工厂。

巧合的是,5月14日,也就是美国商务部发布消息的当天,比亚迪首款皮卡BYD SHARK全球产品发布暨墨西哥上市发布会在墨西哥城举行。这是比亚迪首次在海外发布新车,计划投放墨西哥市场之后在南美和东南亚等地扩大销售。

其实比亚迪早就制定了国际化战略,数年来积极布局全球市场,截至2024年4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已遍及日本、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德国、阿联酋等83个国家和地区,与众多中国车企一起共同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示中国品牌的影响力。

而结合华为当年出海的例子,我们可以知道中国车企的扬帆出海之路必定会有波折。

对中国电动车加税100%,美国想干啥?

只能说美国急了,昏了,乱了。跟一些人所想不一样,美国从来就不是铁板一块,比如说在新能源车上就有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兴势力,他们信仰科技创新和进步,主张全球化,看好电动车的前景。

这股势力很强大,其VC/PE投资机构也在全球寻求机会,积极投资和构建新能源汽车的生态。

但美国还有一股更强的传统势力,他们把控石油的命脉,是老牌的财团和资本家,而且美国是政商一体的社会机制,所以这两股势力的博弈很激烈。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利益格局的改变是大事不是小事,任何旧的东西都不会自动退出舞台。

众所周知,特斯拉曾经命悬一线,是中国的上海工厂挽救了马斯克的事业。由此可见一个新生事物的成长绝非那么顺利,特别是它必须挑战传统的时候。毕竟,没有人甘心把手中的利益拱手相让,这是人性和资本的本性决定的。

难挡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化!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对中国电动车加税100%,不管拜登是想讨好什么人,还是想缓解国内危机,都阻挡不了时代的大势所趋。

如今全球电动汽车的销量占比已经达到了汽车总销量的18%,而且这个比例还会继续扩大,最终会达到一个转折点。

经济层面的胁迫只能在短期起一点作用,从长期看是得不偿失。拜登的加税之举也变相成了中国电动车的“高级认证”,同时也帮美国车企焊死了与时俱进的大门。

所以中国车企其实也不是担心阻碍,美国以为加税可以堵住墨西哥的缺口(之前在墨西哥生产的汽车进入美国是零关税)

比如比亚迪早就知道美国要对中国电动车提高关税,但依然是在墨西哥发布了新车。早在几个月前,比亚迪高管就表示比亚迪不打算进入美国市场,“这是一个有趣的市场, 但也非常复杂。”

事实证明美国感到了压力,因为害怕才要动用非市场方面的手段。更好的车,更低的价格,比亚迪等中国车企以其优异的制造工艺和性能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如果进入美国市场,无疑对消费者是利好,但对美国的传统车企就可能是压力山大了。马斯克就曾表示,中国电动汽车竞争力非常强,如果没有贸易壁垒,几乎会摧毁世界上大多数其他汽车公司。

还是熟悉的配方和伎俩!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中国车企也没有局限于墨西哥一个地方,世界很大,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522万辆,俄罗斯、东南亚、欧洲等都是中国车企的增量之地。

比如在泰国,曾经是日系车长期统治的市场,但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比亚迪、长城等中国车企纷纷在泰国投资建厂,中国品牌在泰国新车销售的份额也在倍数增长。这里多提一句,汽车工业占日本工业总产值的40%,而日本在电动汽车方面无疑是落后了,此消彼长之下,要担心的不只是美国啊。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美国施压的动力会非常大。

好的策略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我们要坚持自己的节奏。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老美所谓“自由市场、公平竞争”只是标榜。举个例子,多年前华为跟思科就有一场“世纪大战”,可以说就是美国传统拒绝优质优价产品并为此大动干戈的举动。

包括后续的步步紧逼,美国是“大雪压青松”,华为则是“青松挺且直”,没有被压垮,反而是化危为机,在国际上打响了品牌,树立了形象,提高了凝聚力,华为压力为竞争力。从思科到特朗普,再到现在的拜登,都还是熟悉的配方和伎俩,也都是起到了“助力”的作用。

对于拜登的应对,美国国内也普遍不看好,媒体认为是因为中国电动车竞争力太强,美国为自保才要靠加关税来阻挡,这本身就是弱势的表现。

当年任正非说过一番话,“美国我们暂时不做也没多大关系,至于美国市场我们有没有可能进去,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因为没有美国市场我也是世界第一,我们没有迫切需要美国市场这个概念。”中国新能源车企业也要有这样的志气才行啊。

0 阅读:38

老方说老方说

简介:互联网创业者,喜欢分享一切有价值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