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星金融解析年度高频电信风险案例及预防措施

啊经分享 2024-05-07 20:43:17
当前,部分不法分子利用电信网络技术实施各种不正当行为,呈现出高发的态势,并形成了围绕这些行为的黑灰产业链,其隐蔽性极强,受害者众多,涉案金额巨大,对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切实筑牢电信网络安全的“防火墙”,天星金融(原小米金融)通过梳理2023年电信网络相关不正当行为的数据,分析出全年高发行为分别是:身份冒用行为、虚假兼职诱导、网络购物陷阱以及招嫖诱导,且这四类行为占据总发案量的88%。 “FaceTime”诱导行为 部分不法分子通过FaceTime联系受害者,并冒充金融平台、微信百万医疗等平台客服或相关机构工作人员,以个人征信和连续扣费为威胁,要求受害者进行注销账户、接触扣费等操作。之后,便引导受害者下载各类具有实时屏幕共享功能的App,诱导受害者将钱款转至指定账户;或引导受害者从银行或其他网贷平台进行贷款,承诺资金审核后会将钱款返还,待转账完毕,就将受害者拉黑、失联。 招嫖诱导行为 部分不法分子在网站弹窗、短视频、附近的人等平台发布不当信息,寻找有需求的潜在受害者,随后引诱受害者下载特定的不当App并以保证金、会员金、刷任务单等理由,诱导受害者不断加大资金损失。 陌生快递诱导行为 部分不法分子大量发送快递,快递内附有小礼物、刮刮乐、感谢信甚至是“蟹卡”,加深受害者信任,待扫码添加好友后,不法分子会让受害者下载指定App,并以购买某种产品返利、完成任务、支付快递费等理由,要求受害者转账。 游戏交易诱导行为 部分不法分子冒充游戏玩家,在游戏公屏、二手网站、短视频等平台,以“低价出售装备”、“高价回收账号”等借口主动与受害者联系,诱导受害者通过虚假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假平台上有“假客服”与受害者交流,并以缴纳“保证金”或“交易失败、重新交易”等理由,诱骗受害者转账汇款。 尽管电信网络中的不正当行为形式多变、场景多变,但其核心目的始终不变——转移资金。天星金融(原小米金融)呼吁广大消费者,要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牢记不法分子的惯用手段,保持警惕,不轻信、不透露个人信息、不随意转账,守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不断完善,不仅有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还增强了金融消费者的信心。未来,天星金融(原小米金融)将持续加大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投入,构建严密的防范体系,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可靠的金融服务环境。
0 阅读:0

啊经分享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