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流血上市,吉利放手一搏

媒体训练营 2024-05-17 18:58:40

美东时间5月10日,极氪汽车成功挂牌纽交所,李书福得偿所愿,亲手缔造了又一家上市公司。过去这些年来,吉利全方位被比亚迪遏制,对于吉利和李书福来说,极氪汽车被寄予厚望。

2020年,比亚迪乘用车的销量只有42.7万辆,不到吉利汽车同期的三分之一。2021年至2023年,比亚迪销量猛增,分别为74万、186.9万,302.4万辆。2022年比亚迪战胜吉利夺走本土品牌销量冠军。2023年双方差距进一步拉大,比亚迪销量超越了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全球销量的总和。

2023年1月,吉利汽车单月销售21.3万辆,以1.2万辆优势超越比亚迪。尽管一个月的领先不能左右全年,但对于吉利来说仍然值得庆贺。

比亚迪的业绩爆发出乎吉利和行业预料,原因是比亚迪抓住了新能源汽车转型的市场机会,2022年4月比亚迪甚至官宣停止燃油车辆。未能跟上电动化是吉利重大的战略失误。

极氪汽车承载了吉利扭转局面的希望,即便IPO估值和上一轮融资相比直接腰斩,但作为年内第一家上市的国内新能源车企,极氪还是创造了最快的IPO记录。吉利需要新的故事,极氪就是那个新的故事。

成立不到四年时间,第三次冲击纽交所成功挂牌。极氪汽车选择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大变天的时候挂牌上市,是放手奔跑还是资本输血?

2024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将开启一部新的故事。

身陷亏损,极氪上市回血

美东时间2024年5月10日,极氪汽车正式挂牌纽交所,股票代码为“ZK”,成为年内首家在美股挂牌上市的中国车企。

招股书显示,极氪将发行1750万份ADS,每份ADS对应10股普通股,发行价格区间为18美元至21美元/ADS,最高可筹集4.41亿美元。此次IPO极氪的估值也达到51亿美元。

极氪汽车上市首日开盘价为26美元/股,最高涨至29.36美元/股,当日收盘28.26美元/股,较发行价上涨34.57%,市值68.78亿美元。对于极氪而言,这样的IPO结果算不得一个好成绩。

2021年8月,极氪汽车完成Pre-A轮,共计五亿美元的融资,在英特尔、宁德时代等企业进行领投后,极氪估值89亿美元;2023年2月,极氪汽车完成A轮共计7.5亿美元的融资,本轮融资由Mobileye、宁德时代等企业领投,完成融资后极氪估值130亿美元。

2024年,新能源车企愈发内卷,在这样的环境下,极氪上市出现估值倒挂的情况,从结果看多少有些委曲求全,俯身上市的意味。

作为吉利汽车撬动新能源的支点品牌,这是极氪第三次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招股书,2022年12月以及2023年11月均因不同原因搁置上市。

极氪汽车成立于2021年3月,今年是他独立的第四个年头。其前身是领克汽车新能源电动车事业部,在2020年9月成立,控股股东是吉利汽车,随后极氪独立。

极氪汽车承载着吉利的新能源和高端化任务,但始终未能实现盈利,目前仍深陷亏损。

目前极氪汽车的在售车型有六款,极氪001、001FR、009、009光辉、007以及极氪X。这六款车型是极氪汇聚了吉利集团、领克、以及欧洲团队三方人员组成的技术班底,共同研发出来的。

依托着强大的班底,极氪汽车的首款车型001声名鹊起,也成为极氪汽车的销量支柱。截至2024年4月底,极氪汽车累计交付超24万辆,其中001是主力军,占据了2023年超60%的份额。2024年全新极氪001上市后,大定数已超过四万台。

这给了极氪汽车极大的信心,其销售渠道随着销量的增长迅速展开。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末,极氪已经建立了24个ZEEKR中心、240个ZEEKR空间、31个ZEEKR交付中心;充电设备方面,截至2023年末,极氪拥有882个充电站,包括436个超级充电站、330个超级充电站和116个轻型充电站。

但这也让极氪汽车不可避免地陷入亏损,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极氪汽车总营收分别为65.275亿、318.994亿和516.726亿元;净亏损分别为45.143亿、76.551亿和82.642亿元,三年时间累积亏损超过200亿元。

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而言,亏损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即便是蔚小理三家新势力,亏损也是常被讨论的点。蔚来、小鹏2023年分别亏损了207.2亿和103.8亿。

但蔚来和小鹏的现金流比较充足,截至2023年底,蔚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等573亿元,小鹏457亿元。

相比起来极氪仅有41.05亿元,这也是极氪最大的不足。极氪汽车需要资金输血,因此在短时间内多次冲击IPO。

上市对于极氪而言并非水到渠成的按部就班,而是大环境愈发内卷下的放手一搏。

吉利输血支撑,上市才是考验的开始

对于新能源车企而言,极氪汽车只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就完成IPO,这样的速度堪称“历史最快”。这背后离不开“汽车狂人”李书福对极氪的倾力扶持。

对于李书福而言,极氪汽车就像是自己的“亲儿子”,多年来倾力为其打造供应链体系。001作为极氪的第一辆车,是基于浩瀚SEA架构研发的,而浩瀚SEA正是由吉利和百度共同打造,耗资近200亿元。

此外,极氪的Falcon Eye Vidar鹰眼视觉融合感知系统、车身结构和骨架也都源于吉利。

在001推出之前,李书福将不少优质资产并入极氪,为其提供收入来源。比如向吉利集团销售电池等零部件,以及提供研发服务等等。

招股书显示,极氪在2023年向吉利控股提供24.978亿元研发服务、出售84.618亿元电池及其他零部件;2023年,极氪向吉利汽车出售32.626亿元电池及其他零部件、向吉利汽车关联公司出售了27.303亿元的电池及其他零部件。

此外,李书福还向极氪提供了113亿元的贷款。2022年4月,浙江极氪与浙江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签订了为期10年的贷款协议,本金总额为人民币97亿元。2022年11月,子公司宁波威睿与浙江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订立本金总额为人民币16亿元的10年期贷款协议。

极氪上市后,李书福也拥有了极氪的1951009520股普通股,有着78.8%的投票权。

李书福全力输血,但极氪汽车并没有按照初期预想走的那么顺利。短时间内成功冲击IPO也让极氪有了新能源车企的通病,比如智驾研发问题过多,市场营销以及越卖亏得越多等等。

去年十月,浙江海宁的一场交通事故,一辆极氪001在高速上撞死了翻越护栏的行人,在事故过程当中,极氪汽车上搭载的AEB(自动刹车)等多项辅助驾驶功能均未能发挥作用。

极氪对此的解释是事发时车速超过了AEB的工作范围,进而无法成功激活AEB。

不久前,山西运城的问界M7交通事故,事发时出现的智能驾驶功能失灵,也成为了全社会的热议焦点。

那么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样的低阶智能辅助驾驶是否就是鸡肋功能?无论日常使用效果多好,但关键时刻无法站出来保命,光凭这点就足够一票否所有。

与其他品牌相比,极氪的智能化并未走在时代前沿,目前极氪汽车智能驾驶主要方案应用的是Mobileye方案,这与目前主流的高阶智驾还是有些差距。

目前华为ADS 2.0、小鹏NGP等高阶智驾方案均采用了高精地图,对比起来Mobileye的REM地图在采集完成度等方面完全不占优势。基础设施的缺陷,算力的影响,使得近几年来包括特斯拉、宝马、蔚来和理想等主流车企纷纷与Mobileye停止合作。

与Mobileye绑定过深的极氪汽车,结合CEO安聪慧定下的“2025年销量达到65万辆”和“全球豪华电动车品牌前三”这两大目标,上市后失去吉利输血的路,似乎要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2024,新能源车企的内卷元年

近一年来,新能源汽车的改变似乎很大,新能源车的市场地位不再像几年前那样被摆的很高,反而是各大车企之间的内卷愈演愈烈,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能源也极有可能演变成一个供给过剩的市场。

今年2月,苹果公司砍掉汽车业务,宣布停止“苹果汽车”的开发,并解散了负责自主电动汽车研究的特别项目组。对于苹果而言,探索多年迟迟未能落地,或许已经失去了占领市场的最好时机,不得不及时止损。

2024年,历时三年的小米汽车成功问世,并且一上市就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搅局者”,定价二十万出头却有着堪比保时捷的靓丽外表。一小时几乎充满电,六十块钱八百公里……,在配置、服务等方面,小米汽车称得上高性价比。

首批车主还享受了CEO雷军亲自开车门的待遇,“千亿总裁为我开车门”,有车主表示爽文都不敢这么写。上市不久,小米SU7的锁单量就超过十万,小米汽车也成为了消费者的又一大选择。

对于消费者而言,新能源汽车的可选项越来越丰富,性价比高的新能源汽车也不再局限于从前的几家企业。

行业竞争加剧,新能源企业开始内卷。价格战、智能战、出海战,新能源汽车行业翻了个天。

首先掀起价格战的是老牌国企比亚迪,作为新能源转型较为成功的国产汽车品牌,比亚迪在2月19日宣布将旗下的两款车型,秦PLUS DM-i荣耀版和驱逐舰05 DM-i荣耀版起售价分别下调至7.98万元和7.19万元。这是国产新能源汽车混动车型价格首次下探至7万元区间,这一售价甚至已经低于很多同级别燃油车的指导价。

随后五菱、哪吒、长安等多个汽车品牌也宣布调价,新年伊始,奠定了年内价格战的主旋律。后发布的小米汽车,其最终定价也是低于市场预期。

智能化方面,智能驾驶和智能网联都是提升人车交互体验的重要板块。2023年,随着Open AI发布的Chat GPT成功掀起浪潮,这一年也被称为AI元年,各种大模型井喷而出,也被应用在各个领域。

在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当中,AI不仅让车辆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同时也在提升安全性和舒适性,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人工智能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AI技术和汽车的结合,也是车企智能化的主要竞争方向。

2023年,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增速超过传统燃油车,占汽车出口总量的24.5%。

目前比亚迪、吉利等巨头企业均将出口视为核心战略。而出口的核心前提,是技术水平的提升和供应链的不断完善。

各方面竞争的加剧谱写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新篇章,无论是小米汽车、极氪汽车还是蔚小理,他们都是新篇章当中的重要音符。

2024年,新能源开启了新故事,作为年内第一家成功上市的国内新势力,极氪汽车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崭新却充满竞争、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

0 阅读:1

媒体训练营

简介:全国最大的媒体人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