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不能停》是懂讽刺的:95%的职场人类型都在这了

侃侃杂谈记 2024-01-19 12:35:06

元旦《年会不能停》上映,很多打工人选择花钱进了电影院看一场别人上班的电影,更多映射了自己的生活。

《年会不能停》上映13天,电影以5.4亿元的票房成为2024开年的黑马之作,也在豆瓣上拿下了8.2分的高评分。

影片通过“年会”和“裁员”最能反映当前社会的两个场景来开展。

这部虽然是一部喜剧,其实更多的是讽刺职场:

打工的意义是什么?996加班文化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吗?中高层甩锅文化是应该被提倡吗?降本增效的大裁员已成为职场主流文化?

编剧兼导演董润年有说这个故事最早的版本定向的是一个轻喜剧励志向的职场故事。

第一版的故事大纲:一个要被裁员的年轻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就开始与公司里各种各样平时不太受待见的员工一起组了个团,想要在年会上一起表演节目,争取有个好的表现,保住自己的工作机会。

导演后来跟朋友们聊天,会吐槽关于工作中遇到的奇葩人和奇葩事,渐渐将故事大纲的方向引到职场痛点上。

通过喜剧的拍摄手法拍出职场的痛点。

这种拍摄手法如果把控不好,很难接地气与人共情,所以导演请了一群实力派的喜剧演员和脱口秀演员与主创团队共同努力,探讨剧本,才有了如今电影的成功。

影片从大鹏饰演胡建林在集团裁员的情绪下,阴差阳错被提拔到总公司,一开始有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既心酸又好笑。

胡建林误以为“优化”等于升职加薪,底层员工则一听“裁员”瑟瑟发抖。

甚至影片从一开始就用职场惯用的“黑话”切入。

从头到尾的“黑话”是我们职场经常能听到的,也为这部剧营造了大量的笑点。

故事开头白客在公司迎接大鹏这场戏,白客说出“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下属了”,但肢体语言表达出来的是:他把大鹏当成领导。

我们也能找影片中看到,为了不违反八小时工作制,自愿加班成了大家心照不宣。虽然有食堂、健身房、班车等福利,但确实鼓励的是职场“内卷”。领导含含糊糊说出的话,让下属去揣摩,下属也主打“糊弄”,万事都点头“明白,好的”……

影片故事看似荒诞,但荒诞背后让人看到很多生活中的影子。

劳民伤财的形式化年会,为什么不能停?

看完电影,感觉包含了两个意思:明面上,年会不能停,人心不能散;实际上,年会不能停,好聚好散,裁员才广进。

电影里每个角色,都是你在职场中遇到的95%的人缩写:

勤勤恳恳的老实人,曾经也意气风发,可还是被职场磨平了棱角。

没有能力的社交人,凭借出色的糊弄学,在职场很吃得开。

喜怒不形于色的双面人,当面一套,背面却总爱搞小动作。

还有有话直说的职场新人,不爽就离职,是多少初入职场的缩影。

同样还能看到以权谋私的贪婪人,闻风而动的墙头草。

......

俗话说:“不会画饼的领导,不是好领导”、“大家不仅上班还自愿加班”。

在喜剧的外衣下,看到的是作为社畜打工人的无奈和悲凉。

观影的观众从电影院散场,回归现实:该加的班还得加,该背的锅一个都躲不掉。

影片的最后也升华了故事的主题。

其实不论在哪个企业,哪个岗位上,大家的目的都是一样的——赚钱!

都想着趋利避害,为自己谋更好的前途和地位,获得同等价值的金钱收获。

但是在人性上,没有任何人愿意背锅,出事了更不愿意责任砸在自己头上。所以这些人往往都会自嘲一下,依旧继续自己生活。

虽然世界是个草台班子,职场是修罗场,但永远不要看轻了自己的力量,你不必在这个舞台上唯唯诺诺,你要愿意勇敢,你照样可以发光发亮。

0 阅读: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