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为什么必须死?

最先锋 2024-04-19 03:58:02

宋太祖秘密誓约的规定:“不杀大臣及言事官,违者不祥。”

十五年前,宋高宗杀害上书言事的陈东和欧阳澈,结果只是极大地提高了牺牲者的声誉,而使自己背负难以洗刷的恶名。

此后宋高宗一直引以为训,不敢轻易开杀戒。秦桧对胡铨恨之入骨,在自己的一德格天阁中写上胡铨等人的姓名,“必欲杀之而后已”。

然而在宋太祖秘密誓约的约束下,只要宋高宗未予首肯,他始终无法杀害官卑职小,而又贬黜流放的胡铨。

岳飞的生命也受宋太祖誓约的保护,为何却落下一个惨死的结局?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出生于河南的一个农民家庭,刚出生不久,家中就遭遇了水灾,田地和房屋都被冲毁了,家里的财产也都没了。

家里没钱,读的书不多,除了种田,也只有当兵这一条出路了。岳飞先后在河北、山西、河南入伍当兵,凭借着一身过硬的武功,从一个敢死队队长一路做到清远军节度使,相当于今天的军区司令员,此时岳飞才32岁。

岳飞的能力在宋朝的确是首屈一指的。要不然,一个没有背景的农民子弟,凭什么能够官居高位?即使是宋朝在战场上屡战屡败,但是只要是岳飞指挥的战争基本是没有输的。

1139年,金国的主战派完颜兀术发动政变,推翻掌权的主和派,撕毁之前和宋朝签订的协议,大举侵犯河南、陕西等地。

宋朝任命韩世忠、张俊和岳飞为招讨使,决心收复失地。岳飞在6月北伐,顺利攻克蔡州、颖昌、陈州之后,7月收复洛阳。韩世忠已经打到了连云港,张俊进军亳州,中兴大将全部向北推进,只要岳飞击败开封的完颜兀术,金国将再无可战兵团,中兴大业可成。

但是,赵构的诏书又来了。他命令韩世忠、张俊、刘锜撤军,于是岳飞成为一支孤军。正是岳家孤军,上演了最壮烈的战争史诗。

颖昌大战中,岳家军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但没有一个人退缩。部将杨再兴率领三百骑兵为前哨,在外出巡逻时,与金军猝然相遇。尽管众寡悬殊,杨再兴也毫无惧色,率三百骑士奋不顾身地进行殊死战。

最后,杨再兴与三百将士全部牺牲。当时正值大雨,溪涧里都流满了血水。岳家军获得杨再兴的尸体,焚化以后,烧出两升箭头,足见当时战事之惨烈。

金军也付出了更惨重代价,光被杀的即有两千余人。

出兵以来屡战屡败,完颜兀术再也没有勇气同宋军较量了。他根本没想到岳家军的战斗力如此强大。他把十万大军驻扎在朱仙镇,打算最后再试一次,实在不行就撤。

岳飞派出的依然是背嵬军,不过只有八百人打前站。岳飞的意思是,试试就行了,别来真的,大战还是主力来打。但八百背嵬军和金军的第一次交锋,和金军的三万骑兵、十万步兵打的难分胜负。到了正午,城里的主力军出城增援,战局很快得以扭转。完颜兀术全军溃败。

颖昌大捷战果辉煌,岳家军杀敌五千多人,缴获马匹三千多匹,武器之类的更是多的不计其数。完颜兀术的女婿当场被杀,福统领身受重伤,几天后死去。

完颜兀术在金军完全占据天时地利的条件下大败,只好率残兵败将逃回开封府。事实上,完颜兀术已经没有还手之力了,至于往后是否还能招架住岳家军的进攻,也毫无把握。

只要再坚持一下,岳家军就能大获全胜,将长城以南全部收复都是完全有可能的。可岳飞没有等来援兵,却等来了十二块金牌。

在岳飞率军北上直驱中原的时候,宋高宗和秦桧惶惶不可终日。1129年,刚当皇帝两年的赵构遭遇“清君侧”,苗傅和刘正彦二人发动兵变,逼迫赵构退位,让位给三岁的太子。五代十国的教训、依靠政变立国的历史,时刻提醒赵家要对军权严防死守。

宋高宗对战争既害怕全胜,又害怕大败。如果全胜,则武将兵多,功高且权重,会威胁到皇权。倘若失败,则宋高宗有可能成为阶下之囚。

秦桧一直和金国有勾结,又是宋朝的主和派。在岳家军长驱直入、高歌猛进时,秦桧看准时机,也把握了宋高宗的心理,以岳家军孤军深入,不可久留的理由,迫不及待地向宋高宗提出了班师回朝的建议。

现在班师,一不至于大败,二不至于全胜,正中宋高宗下怀。于是,岳飞在一天之内接连收到十二道金牌,全胜言语激烈,不容改变的军令。

完颜兀术原以为此次战争败局已定,丢弃开封城,正准备渡过黄河。听到岳飞撤兵的消息,喜出望外,立即整军卷土重来。宋高宗和秦桧的战略指挥,帮助了金军重占河南之地,使宋军屡次大捷的辉煌战果毁于一旦。

金军元帅完颜兀术经历几次大战的挫败,不得不承认宋朝军队还是很强的,觉得和南宋议和。绍兴十年秋,完颜兀术写信给秦桧说:

尔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且杀吾婿,不可以不报。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

只要岳飞活着,完颜兀术就怕他被重新启用。他提出以杀岳飞作为议和的条件,秦桧自然是唯命是从,宋高宗为了对金议和的成功,故在秦桧的怂恿下,决定杀害岳飞。

10月,岳飞被投入大理寺。案子审理很慢,怎么都找不出岳飞谋反的证据,不得已用“莫须有”代替。莫须有的意思是“不必有”,皇帝杀人还需要理由吗?

岳飞死后二十年,金军中还流传一句话:

岳飞不死,大金灭矣!

0 阅读:85

最先锋

简介:话社会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