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赵奢之后——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揭秘历史背后的真相

精写历史事 2023-12-17 12:58:31

谈起赵括,我们就会想到,在长平之战中,因为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夸夸其谈,而没有实战经验,导致数十万赵军成为了秦军的刀下亡魂。

可是,历史的真相真的是这样子吗?赵括是否因为战败成了背锅侠?赵括真的没有继承父亲赵奢的英勇吗?

首先我们先来介绍一下赵奢。

狠人赵奢

赵奢原本是掌管征收税的官员,类似于现在的税务局局长。

有一次,在赵王的弟弟平原君的封地上收租。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之一。

平原君家的家仆仗着老爷的身份,拒交租税。于是,赵奢按照律法斩杀九个抗税的家仆。

得知消息的平原君气坏了,打狗还得看主人呢,赵奢这小子明显不把我放在眼里。平原君带上手底下的人,怒气冲冲冲向赵奢的府邸。

赵奢不慌不忙地说:“您贵为赵国的公子,如果您不奉公守法,纵容自己的家仆不交税,就是在削弱赵国的律法。到时候,百姓纷纷效仿,全国上下就会混乱不堪。秦国就会趁机攻打赵国。如果赵国没了,您的家财也就没有了。”

平原君听完后,觉得赵奢是一个人才,就把他推荐给了赵王。

秦国来犯

这时候的秦国日益强大,在秦对楚战争——拔郢之战后,楚国一半国土丧失。秦国就把矛头指向中原,围攻魏国大梁,魏国只得割地求和。

秦昭襄王决定对赵国发起试探性的攻击,毕竟胡服骑射后的赵国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公元前270年,秦国以赵国不交换土地为由,率军攻打赵国阏与(今山西和顺县)。阏与一旦被攻破,秦军便可毫无顾忌地越过太行山,进攻位于中原、无险可守的邯郸城。

赵惠文王赶紧召开御前会议——就是否派兵救援阏与展开讨论。

廉颇认为:“阏与离邯郸路途遥远,且阏与崇山峻岭,道路狭窄,大军很难展开作战。”

赵奢赶忙出来请战:“大王,我愿前往,虽然那里道路又险又窄,但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我相信我可以击败秦军。”

赵惠文王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立刻同意了赵奢的请求。

赵奢率领赵军刚出邯郸城,就收到探报——秦军先头部队已越过太行山,到达离邯郸六十多里的武安。

这时候赵奢并没有慌忙,他命令部队在武安安营扎寨。赵奢施展计谋——做出一副保卫邯郸,不去救援阏与的架势。

秦军先头部队立刻,把赵军不敢前往救援阏与的情报传给大部队。

赵军在武安驻扎了二十八天后,在一天深夜,赵奢下令全军轻装简行,快速向阏与行军。

赵军用两天一夜就翻过太行山,来到距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

秦军得知这一消息,大惊失色,为了避免腹背受敌,秦军立刻解除了对阏与的包围,马上与赵军主力决战。

赵奢来到阏与后,看着崇山峻岭的地势,他决定利用地形优势大败秦军。

赵奢带着一万士兵固守北面山头,剩下的大部队等秦军久攻不下时,发动反攻。

秦军发现赵军在北面山头,他们从不把赵军放在眼里。于是仓促进攻,没想到,赵军利用以高打低,秦军迎面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箭,赵军把山地的石头往下砸。

就在秦军士气大跌时,赵军主力从山上冲下来,冲散了秦军。

就这样,赵奢带领的赵军完胜。赵奢兵行险招取得了胜利。而廉颇的打法与赵奢不同,廉颇是稳扎稳打,作风相对保守。

秦国对赵的试探以失败告终,但对于实力强大的秦国来讲,这点损失并不算什么。

八年之后一场史诗级别的战争——长平之战即将来临。只不过那是赵奢已死,儿子赵括继承了父亲的作战风格,却无法挽救赵国了。

赵括临危受命

公元前262年,不愿意任人宰割的韩国将领,把本应该割让给秦国的土地——上党郡,献给了赵国。

此地对赵国来讲意义非凡,如果此地落入秦国手中,那么赵国国都邯郸将无险可守。

所以赵国接不接受上党郡都得付出惨重代价,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赵国接受了上党郡,派出廉颇前往驻军防守。

秦赵双方为了这个地方,打得你死我活,不断增兵要粮。赵国的国库都快要被掏空了,数十万大军的吃喝不是一个小数目。国内百姓都穷到快要吃土了。

秦国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情况终究比赵国好一些。

廉颇固守不出的打法就决定了这注定是一场持久战。这时候比的就是谁更财大气粗。

在长平之战中,赵国苦苦坚持了三年。这时候国内已经弹尽粮绝。于是,赵孝成王多次下令廉颇火速出击,速战速决。

可是,廉颇知道冒险出击,并没有十足把握击败秦军。他绝不干这么冒险的事,上面说到,廉颇的打法是稳扎稳打,进而取得战争的胜利。

赵孝成王起了撤掉廉颇。于是,史书上出现了著名的反间计——秦国相国范睢派间谍前往赵国,散布谣言。

“秦军不怕廉颇,最怕的是赵奢的儿子赵括。赵括出马,秦军必败。”

于是,赵孝文王撤掉廉颇,任用赵括。就这样,赵括率领数十万大军冲向秦军,可赵括面对的是战神白起。

白起采用分割包围的方法击败了赵军,并坑杀了投降的赵军。

人们把这次战败归结于赵括——没有军事经验,只会纸上谈兵,最终导致长平之战战败。

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非也。赵括并非是一个只会说不会干的蠢材。

历史故事越是戏剧性,被杜撰的可能性越高。暂且不讨论史书中记载的是否真实,如果你是赵孝文王,你也会撤掉廉颇,任用赵括。为什么会这样说?

大家都知道,打仗就是烧钱,赵军数十万大军在前线的吃喝拉撒,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征用这么多人,也会影响赵国国内农业的收成。

长平之战赵国苦苦支撑了三年,这时候国内百姓已经缩衣节食,都快要饿死了。就连财大气粗的秦国都快坚持不住了,可想而知情况有多么危急。

这时候只能任用善于大胆进攻的赵括,赌一把,如果赢了,一本万利;如果输了,将死无葬身之地。

显然,赵括并没有扭转乾坤。这并不能怪赵括。哪怕是秦国,也是和赵国打消耗战,也不敢贸然进攻,因为谁都没有十足的把握战胜对方。

因此,赵括的失败,并不是像历史上说的那样——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在那种情况之下,他只能主动进攻,赌上自己的全部,看能否成功打赢这场战争。

虽然赵括率领下的赵军失败了,但是赵军的勇猛,也让秦军赢得并不轻松,白起率领的秦军是惨胜。

看待一件事情不能只看他的单方面,应该要结合各种情况综合分析。

不能说赵括失败了就把抹黑他,白起赢了就大肆吹捧,其实这次长平之战,秦国也是惨胜。六十多万的大军,死伤达到一半。可是,人们只会记得战神白起在长平之战的辉煌成就。却看不到赵括失败背后的原因。

0 阅读:4

精写历史事

简介:每天分享一则历史,学会以史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