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那么深,跨海大桥的桥墩是如何修建的?基建还得看中国!

科普记 2024-05-06 16:27:21

141894辆车,这是宁波杭州湾大桥五一当天的通行量。这个数据刷新了大桥自2008年5月1日,通车16年以来的最高车流记录。看着这密密麻麻的车流,和这一根根支撑桥面的桥墩,我不禁疑惑。

海水那么深,跨海大桥的桥墩是怎么修建的呢?

目前,它的修建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围堰法、沉箱法和打桩法。

围堰法可以说是最接近陆地施工的方法。首先会在海面上围出一块区域,并利用抽水设备将内部的海水抽干。如此一来,在大海中就拥有了一块“陆地”,工人可以在内部进行桥墩施工。等到桥墩建设完成后,再将外部围堰拆除即可,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海水较浅的区域。

但是围堰法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围堰使用的泥土和钢板之间,无法做到完全密封。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工人还要持续的进行抽水作业,以免海水将“围地”淹没。

而面对海中央的深水区,则会选择使用沉箱法。沉箱法所使用的沉箱是一个空心的立方体,内部由网格状的结构组成,将其运输到指定区域后慢慢下沉至海底。

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控制好沉箱内的压载水量,防止海水渗入沉箱内。利用沉箱内外部的气压差,就可以进入沉箱底部进行施工作业了。工人一边挖,沉箱一边沉,直至达到指定深度后将沉箱底部封死,再用混凝土将施工区域填满,一个桥墩就算是建造完成了。

最后的打桩法则会根据不同的海底情况,设计出不同的桩基础,再利用打桩机不断地锤击桩基础,直至桩基础被深埋进海底的土层中。像我国港珠澳大桥的桥墩建设,使用的就是打桩法。

看完这些巧妙的桥墩施工方法,不得不再次感叹中国基建的强大,强大到国外都想“窃取”的程度。

前不久一名国外网友在网上发布了一段视频,视频上是一座跨海大桥,而文案内容却说这座跨海大桥不在美国,也不在中国,而是在印度孟买。可这座跨海大桥,明明就是我国山东青岛的胶州湾大桥,也是世界级的跨海大桥。

并且在视频第10秒的那一幕,还清晰的出现了中文指示牌,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很快,一名泰国网友出面否认了该网友的言论,称“这是中国山东胶州湾大桥”,才结束了这场闹剧。

也难怪,胶州湾大桥作为世界第一桥,在国内外都十分有名。2011年,塞拉利昂还以胶州湾大桥为主体,发行了两张纪念邮票。

甚至有网友宁愿花200元处罚,也要在大桥上停下来拍张照。当然,这个行为大家一定不要模仿,毕竟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其实为了方便游客观赏到跨海大桥的壮丽景观,在大桥中部设有一处高耸的观景台。另外,在大桥两侧也有一些观景台,何必要去冒那个险呢。

0 阅读:22

科普记

简介: 科普工作者,为您分享趣味科普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