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你好孕丨世界噪音日,让你的耳朵静一静

脐带血说 2024-04-22 14:51:43

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

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惬意

与此同时,一些现代化“馈赠”也悄然而至

风声雨声读书声,听的是一份闲适和恬淡

时不时的“嗞嗞”“叮里当啷”“动次打次”

……

这些看不见的噪音污染

真是让人血压飙升

而对于准妈妈们来说

它又何止是损害宝宝听力这么简单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噪音已经充斥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稍加不慎就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影响,甚至会引发失眠、头晕、心血管等一系列健康问题。而我们都知道,为了胎宝宝的健康成长,准妈妈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以保证母婴健康。面对生活中各种噪音的侵袭,孕妈妈们该如何应对呢?一起来看看。

科普:何为噪音污染?

噪音,通常被定义为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任何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或对期望听到的内容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可被视为噪音。

那什么又是噪音污染呢?噪音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音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音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我国根据环境噪音排放标准规定的数值来区分“环境噪音”与“环境噪音污染”,在数值以内的称为“环境噪音”,超过数值并产生干扰现象的称为“环境噪音污染”。

噪音污染一般发生在人口、生产集中的城区,大概包括以下三种:

①生活噪音,比如大功率音响、装修施工等;

②交通噪音,比如城市快速路上过往车辆,地铁、城际铁路运营设施发出的噪音等;

③ 工业噪音,包括建筑施工、工业生产等。

噪音不但会干扰休息和睡眠,长期的噪音污染还会对听觉系统造成损伤,对人体的生理机能造成影响,甚至诱发多种疾病,切不可掉以轻心。

宝宝还在肚子里,真的能听见噪音吗?

说到噪音对胎儿的影响,有人会说: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应该听不到这些声音吧?其实,生过宝宝的妈妈都知道,怀孕大约五个月左右,我们隔着肚皮和宝宝说话,宝宝就已经有回应了。随着胎儿的慢慢长大,听力逐渐形成,各种噪音自然也会传到胎宝宝的“耳朵”里。

怀孕16-19周,胎宝宝听力开始形成。这时宝宝能听到妈妈心脏跳动、血液流动、胃肠蠕动的声音,也能听到妈妈温柔的说话声了。这些声音都在30分贝左右,对胎儿听力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到25孕周左右,胎宝宝的听力几乎与成人相等;至28周时,宝宝对音响刺激已经有了充分的反应能力。

不过,胎宝宝接受的噪音是通过母亲腹壁传播的,腹壁会将外面的声音降低大约20分贝,外面的大吼大叫传到胎宝宝那时,其实声音并不大。但如果孕妈咪长期处于强噪音中,这种保护就很有限了。

强噪音!不只是损害胎宝宝听力这么简单

短暂以及比较弱的噪音,对孕妈妈来说可能影响不会很大,但如果是持续不间断的强烈噪音,不仅会对孕妇的健康产生危害,还会对胎儿产生许多不良的影响。

噪音对孕妇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干扰睡眠,孕妈妈睡眠质量下降,很容易变得烦躁不安。另外,如果长期受噪音影响,会使孕妇的内分泌腺体功能紊乱,脑垂体分泌过多催产激素,从而引起子宫强烈收缩,可能导致流产、早产等。另外,据统计,在接触强烈噪音的女性中,妊娠剧吐的发生率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都比其它女性要高。

胎儿内耳如果长期受到高强噪音刺激,不但听力会出现问题,还会使脑的部分区域受损,严重时可能影响大脑的发育。我国有学者对怀孕期间接触强烈噪音(95分贝以上)的女性所生子女进行测试,并把结果同其它条件相似的小儿作比较,发现前者的智商水平比后者低。还有研究表明,长期处在噪音的环境下,宝宝将来的性格可能会比较烦躁,没有耐心。

远离噪音,守护宝宝的“动听世界”

噪音对孕妇和胎儿的危害不容忽视,孕妈妈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远离噪音环境,以便自己“静心养胎”。具体可以这样做:

居住环境有噪声(如公路、铁路、工地施工等)时,应暂时到别处居住。

避免在噪声强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工作环境中办公。

平常看电视、玩手机时要保证音量适度,且时间不宜过长。

胎教音乐要符合频率、音强等方面的要求,且不宜超过一刻钟。

不宜去噪声大的场所,如KTV、电影院、剧场等。

注意与鞭炮声、汽车喇叭声等保持较远距离。

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存在着噪音,每一位孕妈妈都应当让自己远离噪音环境,掌握科学的胎教方法,营造安静舒适的孕育环境,保证胎儿在安全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0 阅读:2

脐带血说

简介:本号旨在把最先进的脐带血技术和应用资讯带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