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斗系统这么国产化,为啥还要用美国的GPS?

秒看科技界 2024-03-19 14:59:16

过去,美国的GPS无疑是导航市场的“领头羊”,但如今,情况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中国的北斗系统,早已实现了全球独立组网,打破了西方对卫星导航技术的垄断。

然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尽管北斗已经崭露头角,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仍然频繁使用GPS,这不禁让人好奇:既然北斗已经如此强大,为何我们还要依赖GPS呢?

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从北斗的“成长史”说起。在卫星导航的江湖里,西方列强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他们手握GPS、伽利略、格洛纳斯等利器,笑傲四方。

而中国,虽然心怀壮志,但一度被排斥在核心项目之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掌握核心技术。

比如军用方面,飞几百几千公里的导弹,过去大部分都是惯性加GPS混合导航。用美国GPS很容易被拿捏,降低精度或者干脆关闭信号。

这种屈辱和不甘,让中国下定决心要发展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

于是,北斗应运而生,历经数十载的风雨洗礼,终于在2020年实现了全球独立组网,扬眉吐气。

北斗的崛起,无疑是中国在科技领域自主创新的典范。但正如任何一项新技术的普及都需要时间一样,北斗在消费级市场的覆盖率还未达到GPS的水平。

由于GPS进入中国市场较早,许多商用终端默认搭载的是GPS系统,而非北斗。这导致在一些领域和设备上,用户仍然更习惯于使用GPS。

此外,我们也不能忽视GPS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和稳定性。

许多国内企业和个人已经习惯了使用GPS,而且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某些特殊设备或系统,可能仍然需要依赖GPS信号。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保持对多种卫星导航系统的使用可以提高导航的精度和可靠性,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在竞争方面,北斗卫星系统与GPS在提供定位和导航服务的覆盖范围、精度、稳定性等方面展开竞争。

中国积极推广北斗系统的应用,吸引更多国家和地区采用北斗系统,增加其在全球卫星导航市场的份额。

然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GPS也存在合作的可能性,例如在应急救援、自然灾害监测等领域可以共同合作,相互补充优势,提高全球定位和导航服务的可靠性和覆盖范围。

北斗和GPS在这个开放的自由市场上存在竞争与合作。有这样的良性竞争就不容易产生垄断,不产生垄断就惠及使用者们。

而依赖卫星定位导航的客户在导航付费越小,就有更多的钱提供到其他要件,带动我国消费。

0 阅读:0

秒看科技界

简介:科技改变生活,关注我,你将更懂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