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和的巨人罗森塔尔逝世:皮格马利翁效应还将不断使后人受益

京师心智 2024-01-12 23:35:58

当地时间 1 月 10 日,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以《心理学研究的“巨人”罗伯特·罗森塔尔去世》为题发布讣告:著名心理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心理学杰出教授、哈佛大学埃德加·皮尔斯心理学名誉教授罗伯特·罗森塔尔(Robert Rosenthal)教授于 1 月 5 日去世,终年 90 岁。

罗伯特·罗森塔尔(1933—2024):来源360百科

一、生涯回顾

1933年3月2日,罗森塔尔于出生于德国黑森州的小城吉森(Gießen),6岁时随家人离开美国,迁居美国。

1953年,20岁的罗森塔尔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心理学学士学位;

1956年,他获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之后他在北达科他大学任教5年。他一开始是一位临床心理学家,后来才开始研究社会心理学;

1962年,他开始在哈佛大学任教。

1968年,罗森塔尔因出版《课堂上的皮格马利翁》一书而闻名于世。其结论是,K-12 课堂成果是由教师的期望预先确定。这一理论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又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同年(1968年),罗森塔尔获得哈佛大学终身教职。

1992年,开始担任哈佛心理院院长;

1995年,成为哈佛大学埃德加·皮尔斯心理学教授;

1999年,罗森塔尔从哈佛大学退休,并担任哈佛大学埃德加·皮尔斯心理学名誉教授。同年加入加州大学河滨分校。

2003年,罗森塔尔获得了他出生地德国吉森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同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心理科学终身成就奖,以及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2008 年,他被加州大学系统任命为“大学教授”(University Professor) ,加州大学系统(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等13所知名高校)历史上仅有40 名教授享有此殊荣。

罗森塔尔在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CR)工作了近20年,到2018年才从全职教授职位上退休,一直到去年还在为研究生部兼职教学。

二、荣誉成就

在罗森塔尔波澜壮阔的学术和教学生涯中,他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

1960年获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社会心理学奖

1996年获美国科学促进会行为科学研究奖

1996年获美国实验社会心理学会杰出科学家奖

2001年获心理科学协会(APS)詹姆斯·麦肯·卡特尔奖

2002年获美国心理学协会(APA)心理学应用杰出科学奖

2003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同年获颁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心理科学终身成就奖,以表彰他在心理学研究上的成就。

三、皮格马利翁效应

罗森塔尔的主要研究兴趣是人际期望,即一个人对另一个行为的期望本身将导致该期望成为现实,同时他还对非言语交流很感兴趣。

他最卓越的成就,就是提出了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后来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也被称为“人际期望效应”,由他和心理学家L.雅各布森于1968年通过实验发现。

1.古希腊神话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来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Pygmalion)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的国王。他非常擅长雕刻,经由他雕刻的任何事物都栩栩如生。但母亲与初恋爱人的抛弃,让皮格马利翁决定终身不娶,且不再雕刻女人像。

有一天,皮格马利翁想用一块象牙雕刻一个抛掷铁饼、肌肉丰满的年轻男人,但雕刻出来的却是他梦中出现过的少女。他深信这种不受控制的杰作是神灵的指引,于是抛开成见,继续雕刻。最终皮格马利翁雕刻出一尊婀娜多姿的少女雕像,并且认为她的美貌胜过世上所有的女人。皮格马利翁从来没有如此喜爱过自己的作品,因此全心全意地将少女雕像当成一个有情感的人而深深地珍爱着她。皮格马利翁向爱神阿佛洛狄忒真诚祈求能够得到如少女雕像一般的妻子,爱神恩准了他的祈求,将这尊雕像变成了真正的少女,并成为了他的妻子。后来,皮格马利翁因为执着而求得神迹这一故事,被人们加以引申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即只要真心期望和认可,就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奇迹。

2.小白鼠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在现实生活中,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会发生吗?罗森塔尔大胆进行了一个“迷宫”实验,他选取了一批体形相似、年龄相仿的小白鼠作为实验对象,将它们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交两组实验者(A组和B组)来训练它们走迷宫。

在训练前,罗森塔尔特意分别召集两组人员开会。他告诉A组实验者:“交给你们组的这群小白鼠都是我特意挑选出来的,智商非常高,你们要好好训练它们走迷宫,一定能成功的。”同时,告诉B组实验者:“交给你们组的这群小白鼠智商不太高,请你们试着训练它们走迷宫。”随后,两组实验者就开始分别训练交给自己小组的小白鼠。一段时间后,罗森塔尔将两组小白鼠集中起来,让它们分别去走相同的迷宫。结果发现,A组训练的小白鼠只用很短的时间就走出了迷宫,而B组训练的小白鼠虽然也走出了迷宫,但耗费的时间远远超过A组训练的小白鼠。

实际上,罗森塔尔只是随机将这些小白鼠分为了两组,根本不知道哪组小白鼠的智商更高。他在正式训练小白鼠前对两组实验者说的话,让A组实验者对小白鼠有较高期望,这促使训练发挥了神奇的作用,让两组小白鼠走迷宫成绩出现极大的差距。这是罗森塔尔在小白鼠实验中发现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3.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小白鼠实验中的发现让罗森塔尔好奇类似的发现能否在人类对人类的期待上复现。于是,他和伊迪丝·雅各布森在橡树小学开展了进一步的实验。

橡树小学有6个年级,他们从每个年级中各选了3个班,宣称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但实际上该测验并没有考察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智力水平。接着,他们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给每个班的教师发了一份班上“最具备发展潜力学生”的名单。随后,罗森塔尔又叮嘱教师,不要把名单外传,只准他们自己知道,否则就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八个月后,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又来到这所学校。他们惊奇地发现,在这18个班中,凡是被列入名单的学生,考试成绩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且性格变得更外向,自信心和求知欲都更强了。罗森塔尔认为,可能是研究者的“谎言”对教师产生了暗示,影响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能力评价。当教师发自内心地相信这些孩子未来不凡,孩子们也会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喜爱和期望,变得更加自信,从而在各方面有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4.皮格马利翁效应产生的原因

罗森塔尔用实验证明了皮格马利翁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存在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产生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支持性的氛围。在看到名单后,教师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智力发展抱以期待,他们也会以更加亲切的、友好的、热情的方式对待这些学生,如给予学生信任的眼神。

第二,强化的作用。教师会给予这些被期待的学生更多的关注,当他们取得进步时,教师们会及时给予赞扬等强化,进而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就会更加专心注意这些学生并期望看到更多需要强化的正确反应。

第三,学习上的帮助。教师会热情地指导这些学生,他们会耐心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他们不懂的地方也会给予及时的帮助,提供给学生更多富于思考的机会。第四,传递者的特征。课堂中成功的无意传递取决于传递者的某些特征,那些被认为有较高地位、更专业并且更亲切自如的传递者更能够成功地对被期待者产生成功的影响。

5.理论基础

根据实验,罗森塔尔于1968年发表了研究成果《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一书 。这也是皮格马利翁效应首次被正式提出。此书一经出世,引起的广泛反响主要得益于以下科学理论。

(1)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由于人的潜能的发挥是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潜能和人格发展的驱动力。自我实现的需要使得有机体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个体的内在需要和外部激励相结合可以增强个体动机强度,达到激励效益。而期望与赞美是满足需要、激励人自我实现的有效方式。教师的期待激发出了个体的潜能并使其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

(2)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及动物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是行为结果被强化的结果。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可以对其行为进行阳性刺激——奖励,通过奖励强化该行为,从而促进该行为的产生和出现的频率,进而行为结果得以产生或者改变。当教师对学生怀有积极的期待与鼓励时就会不断地予以表扬,于是学生这种行为的出现概率就会越来越多,进而增强了学生的这一行为,最终促成学生的改变。学习除了强化外,也可以通过观察获得,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教师对学生积极与真诚的态度也易被学生习得 。

(3)积极情绪理论

积极心理学家认为,积极情绪可以拓延了个人资源,而且积极情绪有助于消除消极情绪。基于此理论,教师如果时常面带诚挚微笑,保持愉悦心情对待学生,时常向其投以期待的目光,时常为其进步而表扬,那么将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绪认知和情绪体验,帮助他们克服自卑等消极情绪,增强学习和生活信心,激发学生开发自身潜能,创造自身价值 。

(4)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关注个体是如何处理、存储和利用来自社会的信息的。在皮格马利翁效应中,个体对他人期望的感知和解释起着关键作用。当个体能够清楚准确感知到他人的积极期待并作出积极的解释时,个体会感受到他人的肯定并增强自我效能感 。四、巨人远去,经典流传

《课堂上的皮格马利翁》让罗森塔尔一举成名,登上了《纽约时报》头版,也让“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成为流行词汇的一部分,同时也影响了后来无数人的教育观念。

到今天,关于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研究仍是心理学史上被引用最多的论文之一。

而对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研究与应用也取得了很多进展,在学校教育、组织管理、医疗护理、日常人际交往方面有广泛应用。

虽然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职业上备受赞誉,但罗森塔尔在生活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却往往是温和、谦虚。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心理学教授大卫·范德对罗森塔尔(David Funder)的评价是:“他不仅是一位传奇的权威,而且是你见过的最善良、最不做作的人。”并认为,在并不以谦逊著称的学术界,罗森塔尔应该成为同行的榜样:

如今,这个伟大而谦逊的巨人已经离我们远去,20百大心理学家又少了一位,但他在心理学领域做出的贡献与成就,并不会随斯人而去,可以肯定,将来还会有无数心理学领域内外的研究者从他的研究成果中得到启发,还会有无数的读者从他的作品中不断获益。

来源:心榜|百度百科*声明:本文系转载,是用于学习教育使用之目的。若有错误或侵害权利人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 阅读:9

京师心智

简介:京师心智聚焦智能心理产品,专注心理产品应用和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