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六章,君王守道而行,国家长治久安

孙行者学经典 2024-04-08 15:24:00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本章主要讲:君主守道而行,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译文:

稳重是轻率的根基,沉静是躁动的主宰。

因此,圣人整天行走都不会离开载重之物,比喻内心沉着冷静,不轻易躁动冒险。

虽然圣人与普通人一样,也有荣辱是非的观念,但是圣人却能够不被这些荣辱是非观念所束缚,可以超脱于这些荣辱是非观念之外。

可惜,那些有权势的君主,内心早已经离开了道,内心也不在沉静,身子轻飘飘的,依照自己的喜好去治理天下。

轻率就会失去根基,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思考:

本章用了对比的方式,揭示了圣人与君主不同的处事方式,从而突显圣人处事的高明。

我们每个人自从被生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脱离道的过程,如同树根脱离了泥土。

因为人世间的五光十色,无时无刻不吸引着我们,让我们的内心躁动不安,使人离道越来越远。

普通人要是离了“道”,其实最先遭殃的就是自己的身体。人这一辈子,欲望是越来越多,想要的也越来越多。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啥都想追求。

可是,欲望多了,身体就受不了。就像你一直贪吃,吃撑了肚子会难受;一直熬夜,身体就会垮掉。

所以,普通人离了“道”,就容易迷失在欲望的海洋里,最后把自己搞得身心疲惫。身体越来越差,精神也越来越萎靡,就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啥也干不动。

因此,内心还得守住“道”,别让自己被欲望牵着鼻子走。欲望可以有,但得有个度。

普通人离“道”,影响的顶多是自己的身体,

而万乘之主,也就是统治者,如果离“道”,那么就会影响更大。

首先,他们做决策可能会变得特别草率,不再考虑实际情况,这样的话,国家的政策就像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弄得大家都不知道该咋整。

其次,他们要是只为了自己的荣耀和利益着想,那国家和人民就要遭殃。资源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大家心里都不平衡,社会也就乱了。

再者,统治者“离道”,那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也就没了保障。法律变得没用,权贵们可以随便欺负人,老百姓可就惨了。

这就是老子讲的“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所以,统治者得时刻提醒自己,别忘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人民才能久享太平。

0 阅读:4

孙行者学经典

简介:学习国学经典,力争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