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的本质:摆脱无助感的心理防御机制

正坤智慧心理 2024-05-13 10:09:03

控制作为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常常和迷信或强迫行为联系在一起。斯金纳曾经做个一个实验,他把鸽子放在笼子里,给笼子安装了一个喂食装置,无论鸽子做什么,这个装置每隔一定的时间都会给鸽子喂食。斯金纳发现,鸽子会把喂食与自己在食物出现之前所做的事情联系起来,它们会认为出现食物与某些行为有关系,所以它们会一直做出同样的行为,因为它们相信通过做这些行为能够影响食物的产生。

鸽子的这种行为,在人类中也会发生,我们称之为迷信。许多人有着一些迷信的行为,这些行为有的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有的看起来很古怪,比如相信神仙保佑是我们最常见的,而有些人会发展出自己的迷信行为,这些行为在外人看来特别古怪搞笑,比如工作前一定要先去某个场地转上一圈、将某些东西以特殊的形式摆放、做一些特殊的手势等等,并且相信这些行为可以影响事件发展。

无论什么样的迷信行为,其最终的目的都是期望以某种行为控制事件发展。控制这种防御机制能让我们感觉到安全,我们出于对安全感的追求,渴望控制本来就不可预测的世界,但是这些迷信做法,就像是斯金纳的鸽子,这种控制从本质来说就是虚幻的。

无助的体验是痛苦的,为了摆脱这种无助的感觉,人们无意识中就会寻找摆脱无助的办法,作为心理防御机制的控制,无意识中就会被用作首选,因为如果自己对某事具有控制力,心里会有安全感。

控制与强迫行为也有关系,具有强迫行为的人,也常常因为想要获得控制感而重复进行某项行为。比如说反复检查门锁、车锁等等。

除了以上所说的迷信和强迫,控制还可能以一种隐秘的方式进行。比如恋爱中的一方对另一方表现冷漠,就可能是希望控制另一方多进行表现;生病的人表现出更加软弱的姿态,通过自身的无助引发他人的同情,以达到控制照顾他的人的目的;还有的人会故意表现出自己的无能,同样是引发他人同情,以达到控制的目的,有些拖延的背后可能就有控制的影子,希望拖到时间长了,会有人帮助他。

想要获取安全感,想要掌控生活这种想法是正常的,我们都想要事态掌控在自己的手里,只是通过迷信或强迫行为是根本不可能的,很多看似有联系的事件根本不具备因果关系,或者只是自证了预言。不论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控制他人,早晚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并且还有些人会对控制这种机制形成依赖,对控制的极度依赖往往会对一个人的人格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0 阅读:0

正坤智慧心理

简介:专注传播心理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