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的侍从室是个怎样的组织?1948年5月20日蒋中正当选总统

萨沙讲史堂 2024-05-19 22:40:42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1948年5月20日:蒋中正赢得1948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行宪后第一任总统。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简称委员长侍从室。

这是蒋介石的幕僚组织。

任何一个行政官员,即便是乡长、镇长,也是需要有个幕僚班子的。

蒋介石作为南京国民政府的一号人物,自然也是需要这个幕僚班子,来处理日常的各种事务。

最初,侍从室只是一个秘书机构。

在1933年时期,侍从室正式组建,主要用于江西剿共,地点是在南昌。

蒋介石将以往的幕僚班子,编组为一个比较严密的组织。

此时侍从室规模不大,主要是为蒋介石处理军政事务服务的参谋、秘书和无线电人员。

这些人主要负责接受各地发给蒋介石的电报、电话,负责进行记录和译码,再由秘书进行筛选后汇报给蒋介石。

自然,他们会将蒋介石的各项命令记录以后,分别发送到全国各地。

没多久,侍从室就开始壮大起来。

这主要是日寇入侵,内战连连,还有国民党内外政敌各种和平攻势,蒋介石每天都要处理大量政务,逐渐力不从心。

蒋介石慢慢扩大侍从室的规模,将他们从单纯的执行机构,转为协助机构。一些不太要紧的政务,可以由侍从室的官员们自行处理。同时,侍从室也有智囊人物,负责对蒋介石献计献策,甚至直接奉命处理一些军政事务。另外,还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处理各地提供的军政情报,辅助蒋介石进行决策。

到了1936年,侍从室已经扩大到3个处和2个室:侍从室第一处,负责军事、情报业务;侍从室第二处,处理中国国民党党务、政治业务为主;1939年底成立的侍从室第三处,则是处理人事调查、考核业务;侍卫长室即蒋中正之警卫单位;参事室乃研究专门性内政外交问题以供蒋参考,颇类智囊团之组织。

侍从室的干部,均是蒋介石的铁杆心腹。

侍从室第一处的主任是钱大钧,是参加了辛亥革命的老革命党,也是跟随孙中山多年的骨干人物,同蒋介石交往多年。

侍从室第二的主任,则是赫赫有名的陈布雷。

陈布雷除了是国民党元老级党员,同蒋介石也合作多年,颇有政治能力和文学才华。

蒋介石很多公报都出自陈布雷的手笔,两人有不错的私交。

侍从室第三处不太重要,主任是陈果夫。陈果夫陈立夫兄弟是国民党内的顶级大佬,也是蒋介石非常信任的人物。

侍卫长室的侍卫长为俞济时!

俞济时名气很大,远的不要说,1932年率领德械88师参加上海会战,就被日军子弹击穿肚子,负重伤。

在成为侍卫长之前,俞济时是精锐的58师中将师长,在怀玉山区歼灭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导致寻淮洲战死,方志敏被俘。

参事室主任为朱家骅、王世杰,前者是政治大佬,常年担任国家一级的部长和地方省长职务,后来还担任中统局长。

王世杰则是外交和宣传界大佬,后来担任过教育部长、外交部长、宣传部长等重要职务。

这个侍从室也曾差点瓦解,它在1936年西安事变期间,在华清池遭到张学良东北军的攻击,伤亡严重。

主任钱大钧中弹重伤,高参蒋孝先和秘书萧乃华被打死,其余十多名侍卫非死即伤。

直到抗战结束,军事委员会撤销,成立中华民国国防部,侍从室也取消。

侍一处改组为参军处警卫室,侍二处、侍三处则并入国民政府文官处;侍卫力量改编为国民政府警卫总队,统归军务局长俞济时指挥管制,继续执行侍卫及警卫任务。

总体来说,侍从室就是蒋介石本人的一个幕僚和秘书班子,类似于原来曾国藩、李鸿章的幕僚团。

这里要单独说一说,侍从主任钱大钧,侍从室少将高参兼第三组组长蒋孝先,秘书萧乃华以及晏道刚在西安事变前后的遭遇。

东北军攻打华清池,枪响后身为军人的钱大钧立即警觉,慌张持枪冲到外面查看情况。谁知道刚刚跑出屋子,黑暗中一发子弹射来。子弹从肋骨射入,从左肩飞出,钱大钧受重伤倒地,流血很多。

随行侍卫慌忙将他扶进屋内躲藏,因为无法动弹,最终还是被东北军抓获。张学良同钱大钧比较熟悉,两人还有一定交情。见钱大钧受伤很重,张学良下令立即送到医院治疗,经过抢救才脱险。

有意思的是,这一发子弹,反而让钱大钧没有失去蒋介石的信任。西安事变之前,同张学良私交不错的钱大钧被诱骗,将距离华清池不远的蒋介石专列暂时调走。张学良骗钱大钧的目的,是唯恐老蒋乘坐火车逃走。

如果钱大钧没有受伤,他难逃勾结张学良害主的嫌疑,恐怕还要坐牢。

第二处第四组中校秘书、为蒋介石担任笔记工作的萧乃华,就没钱大钧的好运气,混战中被一发子弹击穿腹部,当场肚破肠流而死。

萧乃华不是泛泛之辈,他是蒋介石的主要记录员。也就是说,蒋介石通常会口述一些稿件,由萧乃华用笔记下来,不能有任何错误。

谁都知道,蒋介石有一定的宁波口音,说话不太好懂,而且言谈往往有一定深度,普通记录人员根本就无法完成任务。

萧乃华则是非常厉害的文人,是毛泽东就读湖南师范的学弟,能力超群。萧乃华跟随蒋介石长达4年,没有犯过什么错误,也是陈布雷信任的助手之一,死的时候只有28岁。

至于蒋孝先,就倒霉得多。蒋孝先身份不同,是蒋介石在奉化溪口镇老家的族侄,是有血缘关系的亲戚。

蒋孝先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能力和资历都不错,曾担任北平宪兵团团长。

蒋孝先很有才能,负责为蒋介石搞情报工作,对象之一就是东北军,引起了东北军的普遍仇恨。

华清池打响时,蒋孝先乘坐一辆汽车连夜赶回来,准备向蒋介石汇报情况。

此时道路被东北军封锁,蒋孝先的车子被全副武装的军人扣住。东北军士兵听说这人就是蒋孝先,二话不说,将其拖到路边一枪打死。

以上几个人死的死伤的伤,却得到了蒋介石的悼念和信任,家人得到妥善安置。

曾担任侍从室主任的晏道刚,则惨了。

晏道刚的身份特殊,本来是蒋介石最信任的随从。

晏道刚早在北伐战争期间,就担任第二路军总参谋长等职务。蒋介石看他是个人才,抽调他到身边担任主要幕僚,1931年任南昌行营第一厅副厅长。

晏道刚的职务不高,却深受蒋介石的爱护,身份相当于贴身秘书。蒋介石讲的所有话,晏道刚基本都可以听到。1933年3月,晏道刚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主任。

第五次围剿、红军长征、两广事变期间,晏道刚很好的完成了任务,成为蒋介石的左膀右臂,承担了幕僚长的重任。

见晏道刚是个很好的人才,蒋介石不愿意让他始终做个小小的幕僚长,在1935年将他调到西安,担任西北行营参谋长,监督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投入反共。

晏道刚上任以后没有尽到责任,被老狐狸杨虎城玩弄于股掌之中,还被张学良的虚假态度迷惑。

他没有发现张杨要想政变的苗头,甚至还多次劝告蒋介石不要过于逼迫张杨,为后者说了很多好话。

西安事变爆发后,晏道刚也被张杨扣留,却引起了蒋介石的震怒。老蒋认为晏道刚没有尽到责任,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

最终,蒋介石以渎职罪将晏扣押8个月,永不录用。

晏道刚本来大好的前途,由此全部终结,此后担任一些低级职务。晏道刚非常不满,抗战期间曾同蒋介石的政敌李济深等人靠近,被发现后干脆解除所有职务。

晏道刚只得投靠中共,可惜人微言轻,也没有发挥什么大的作用。

鉴于他的名气比较大,新中国建立以后让晏道刚进入政协担任委员,只是1958年又被划为右派,直到去世后多年的1984年才平反恢复名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蒋介石下令永不录用晏道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当时的社会虽然已经不强调“好女不嫁二夫”,然而作为领袖的贴身亲信副官,一定要遵守“忠臣不事二主”的信条。

晏道刚后来的左摇右摆,也体现他不值得被信任“忠诚的不彻底,就是彻底的不忠诚!”

一二三四,无土有主。

小小天罡,垂拱而治。

一口东来气太骄,脚下无履首无毛。

若逢木子冰霜涣,生我者猴死我雕。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5 阅读: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