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最狠的话,挨最毒的打!韩系车大败退,在中国市场快撑不住了

不太圆润的郑方形 2024-05-14 19:12:17

虽然中国新能源汽车一路高歌猛进,但唱衰的声音仍然不绝于耳,甚至有人断言十年之后会一地鸡毛。

哪成想先扛不住的竟然是油车,而且是合资品牌的油车。

在四月份的新车销量中,新能源的渗透率已超过50%,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迅速下滑,日系厂商的销量下滑最为明显,曾经的轩逸、思域、飞度、卡罗拉等等,全部被国产新能源打下销量榜单。

不过最惨的还得是韩系品牌,日系只是有销量下滑的苗头,但还有不错的销量和保有量,在中国汽车市场仍是主流,而韩系车的销量几乎被腰斩,北京现代3月份只卖了2万台左右,起亚没有一款车的销量超过四位数。

并且韩系车没有任何存在感,网上和现实都没有讨论的声音,哪怕是骂的声音都没有,这说明消费者对韩系车失去了关注度。

记得去年起亚还刷了一波存在感,其高管杨洪海在公开场合表示,合资车的优势在于全球化,资金、人才和盈利等各方面,都要优于中国本土企业。所以先等中国企业充分竞争淘汰一批,起亚再依靠国际优势杀入中国市场。

一句话在车圈炸起了惊天巨浪,韩系车在全球市场确实很有实力,现代的2023年全球销量为730万台,仅排在丰田和大众的后面,遥遥领先第十名的比亚迪,而国内车企也只有比亚迪上榜。

所以起亚中国高管的振臂一呼,得到一部分人的认可和响应,颇有吹响反攻号角的气势,不过今天回过头来看,韩系车在中国市场的败局已定,注定会走上三星手机的道路。

那么韩系车到底输在哪里呢?

首先起亚中国高管的逻辑就不对,如果有钱就能产生一家强大的车企,那么苹果的造车项目就不会失败了,要知道苹果的市值高达3万亿美元,韩国2023年的GDP才1.71万亿美元,所以苹果放弃造车是因为砸不起钱吗?

另外,韩系车在中国本就缺乏竞争力,就算等一部分新势力车企被淘汰,剩下车企的竞争力只会越来越强,所以韩国厂商就更加没有机会了。

在20万以下是比亚迪的主场,剩下的还有吉利、长安、奇瑞、长城等等,20万以上是理想、蔚来和华为系的主场,燃油车领域还有传统豪华品牌,起亚有实力打得过其中的任何一家吗?

可能还会有人拿全球销量说事,但是根据月3份的全球销量来看,比亚迪以30.13万台领先韩国现代,而且比亚迪还在快速发展期,2024年的全球总销量很可能超过现代,所以韩系车别说在国内市场玩不转,在全球市场的地位也将岌岌可危。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韩国汽车失利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中国新能源产业链逐渐成熟, 第二是中国汽车工业制造能力突飞猛进,这两个概念具体讲起来可能有点复杂,我们以具体的车型来简单说明一下。

比亚迪在几年前推出秦PLUS插混版,对比同级别的合资燃油车,有用车成本低、绿牌、配置高、静谧性、舒适性等优势,但购车成本比同级别燃油车高,综合用车成本并没有太大的优势,所以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合资油车。

随着比亚迪的产能上升让成本摊薄,先推出9.98万的“油电同价”,再推出7.98万的“电比油低”,一套组合拳直接打垮合资油车的最后一道防线,日系和德系依靠品牌力还可以撑一撑,韩系车就只能原地崩盘了。

0 阅读:0

不太圆润的郑方形

简介:支持中国汽车工业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