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兴趣培训班,对义乌所有人免费!

义乌商报 2024-03-08 13:56:54

白天上班,晚上上课,从传统曲艺到运动健康,从上至耄耋老人到下至垂髫小儿,义乌有个村开启了“夜生活”的另一种打开方式——免费上兴趣培训班。

六点半,天刚擦黑,当白天的人声鼎沸渐渐归于宁静,位于义乌城西井头徐村文化礼堂的“兴趣培训班”却逐渐热闹起来。

“要让气息往下沉,找到最合适的声腔位置,以饱满的激情演唱……”义乌市乡村文化能人、义乌市越剧联谊会副秘书长陈月香作为本期培训班的指导老师,在当天的课堂上以一曲《金玉良缘》嘹亮开嗓,摆身段、亮唱腔、学气息,台下不少村民学的有模有样,有的村民还拿出纸和笔边听边记,准备课后再慢慢消化,听到尽兴处,有的村民还不忘举手现场讨教。

当天上课的学员中,就有从北苑赶来的上班族何爱军,从小就喜欢戏曲的她对越剧十分感兴趣,机缘巧合下,得知陈月香会在村内教授越剧课程,便和老师确认上课时间地点,开始了线下上课之旅。

“平时下班回家后也没什么事,挺无趣的。”何爱军说,“除了喜欢,更是因为时间契合,每周一18时30分到20时30分授课,我都能准时参加。这儿的曲艺课都是免费提供给大家的,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还能系统地学习,何乐不为?”

另一位村民何建成更是带着全家都参加了培训班,自己加入锣鼓班,妻子加入广场舞,女儿则加入手鼓队。他对“兴趣培训班”的这种信任并非偶然,由于家就住在文化礼堂隔壁,自“培训班”开办至今,何建成是一期都没落下过,在他眼里,“总能学到新东西,之前的老师来自浦江,和我们义乌的吹弹唱有所区别,管理员得知后根据学员反馈重新更换了老师,让我觉得培训班真的有在认真听取我们学员的想法。”

“‘兴趣培训班’的开课主题以村民需求为主,缺什么就讲什么,喜欢什么就教什么,老师们讲得接地气,让村民们受益匪浅,大家的精神面貌就更足了。”井头徐文化礼堂管理员王基贵说,依托村内文化礼堂,培训班就成了特别受用的平台,也成为井头徐村新风貌的汇聚点。

截至目前,村里培训投入近30万元,每个星期至少开课4次,包含越剧、少儿篮球、暑假硬笔书法、暑期少儿越剧、少儿手鼓、广场舞、婺剧锣鼓等课程,不仅点亮了农村的“夜生活”,也丰富了村民的“精神大餐”。

从2020年3月份开始,四年培训班开办下来,参加的村民越来越多,不仅有当地居民,也吸引了各镇街村社甚至一些外地居民慕名而来,开课的种类和时间也越来越多,这让王基贵打心里头欣慰,“兴趣培训班”在鼓励学习的氛围中被大家伙所认可。

城西街道井头徐村青年委员何杭剑告诉记者,目前越来越多的村民更渴望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去年一年培训人数达到5000人次,年均开课200余场,上万人到文化礼堂听课并从中受益。

“开办培训班的初衷就是让农村群众有空听、听得懂、喜欢听。”何杭剑表示,接下去,在践行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村内一方面要加强锻炼文艺队伍走出去,另一方面以乡村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实现文化创收。

0 阅读:15

义乌商报

简介:《义乌商报》由中共义乌市委主管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