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掉窝的燕子千万不能捡”,为什么不能捡?背后有何深意?

徐博剧社 2024-03-24 13:43:48

从窝里掉下来的燕子,老人一般都会“狠心”让其自生自灭。甚至,还会严肃地告诉后辈:掉窝的燕子,千万不能捡。

对于心地善良的人来说,老人的这些话,他们很难接受。

燕子那么小,从窝里掉下来已经很可怜了,为何还不让大家捡起来呢?难道,要眼睁睁看着燕子死亡吗?

有那么一瞬间,大家觉得老人太“狠心”,一点同情心都没有。但其实,并非老人“狠心”,而是他们的经验之谈。燕子,是一种典型的迁徙性鸟类,每年春天它们会飞回繁殖地,筑巢育雏。问题来了,为何有些燕子会掉落出巢穴呢?这还得从它们的身体状态说起。

刚出生的小燕子在向巢外排泄时,身体的协调能力不足,可能会不小心掉落。幼鸟在成长过程中,会因为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导致它们无法稳定地在巢中保持平衡,从而掉落。在食物供应不稳定的情况下,燕子之间会因为争夺食物而发生争斗。那些原本年幼,或者体弱的燕子,就可能会被同伴挤出巢穴。高温或者暴晒的时候,燕子的巢穴会变得非常热,小燕子为了调节身体温度,也可能出现意外掉落的情况。    

再有就是,小燕子生了疾病,燕子妈妈“狠心”将其扔掉。这样,燕子窝就会稍微宽松一些,也避免其他小燕子被传染。掉落出来,说明这只燕子的身体素质不是很好,最起码比其他兄弟姐妹的身体素质要差一些。燕子妈妈很清楚:身体发育不好,或者生病的燕子,存活的概率特别低。与其让它们生活在窝里抢占资源,倒不如直接将它们丢掉。残忍的背后,是燕子妈妈对其他子女的关爱,只不过手段让人难以接受罢了。

燕子掉出巢穴,是自然界的一种筛选机制,也是燕子维持种群平衡的一种方式。如果人为干预,捡起掉落的燕子送回巢穴,反而会打破这一自然规律,影响燕子种群的重量。在救助燕子的途中,很可能让它们沾染人类的气味。就算成功将燕子送回巢穴,它的父母也会察觉到异常气味,从而拒绝继续哺育,免不了被父母继续“丢”出巢穴。

对于掉落的燕子而言,它们的命运从掉落的那刻开始,就已经被改写。人类干预,看似是在救助燕子,实则是在破坏它们的生态平衡。另外,若是掉落的燕子真的有某种传染病,捡拾它们的过程,也可能不小心染病。老人的善意提醒,就是不希望大家惹火上身,万一被传染疾病了,怎么办?

最重要的一点是:老人觉得燕子掉出巢穴本来就是不吉利的事情,要是再将它们捡起来送回巢穴,就会影响家里的运势。    看来,老人说的话也不无道理。表面看起来有些不近人情,没有及时救助掉落的燕子。可实际上,不救助才是最好的方法,因为掉落的燕子日后生存的可能性不大,大家还是不要好心办坏事比较好。

0 阅读:7

徐博剧社

简介:欢迎大家来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