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民政推出共富“十条”,全方位探索共同富裕“民政路径”

新黄河 2024-05-11 18:50:56

东营市是省委、省政府支持建设的共同富裕先行区,东营民政部门在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方面做了哪些探索?发挥了什么作用?在11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东营市民政局局长张锋就媒体提问进行解答。

张锋介绍,东营市民政系统在东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民政厅的支持指导下,抢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制定东营民政共富“十条”,全方位探索促进民生改善、共同富裕的民政路径。

城乡统筹、分层分类,兜牢共富“保障网”。在全省率先提高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城乡差距缩小到1.16:1。设立“救急难”专项基金,创新开展特困群众急难专项救助。实施社会救助“荧(营)光行”关爱行动,打造救联体阵地,搭建县、乡、村三级救助服务网络。实施“护航未来”儿童服务项目35个,服务困境儿童7000余人次。开展救助管理区域中心试点工作,研发智能救助设施,提升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效能。

产业聚合、项目带动,蹚出共富“新路径”。引进德康宁、萱花开等高端养老机构,打造智慧养老服务综合体。实施幸福养老“十大重点项目”,投资5.96亿元,建设养老机构8处。“破壳”银发经济,建设东营银发经济数字园区。围绕“安居生态东营、乐享养老盛地”,培育黄河口生态旅居养老目的地。建设6处婚姻登记巡回点,依托商业综合体、婚庆用品街等打造“甜蜜经济”示范街区、聚集区。

社会参与、多元供给,服务共富“一盘棋”。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创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创新特色服务30多项,开展融资对接活动109次。实施“技能培训+推荐就业”链条化服务模式,帮助就业2000余人。打造“海誓山盟河海相约”婚姻登记服务品牌,举办特色集体婚礼。建设公益性安葬(放)设施612处,打造“数字公墓”,保障群众“逝有所安”。

地名链接、场景融入,强化共富“软支撑”。挖掘黄河口地名文化资源,在全国率先开展地名文创大赛,助推产业化发展。聚焦“快递下乡进村、农产品出村进城”,开展“乡村著名邮路畅通”活动,打造首批200个村级试点,为老百姓致富路精准导航。开展乡村地名文化沉浸式体验,建设大王镇织女河生态林场、孙子文化园等地名文化体验区,构筑利津县“著百里沿黄老村,赋千年数字河廊”“老街长巷”等地名文化景点。

慈善赋能、资源融合,营造共富“微生态”。召开东营慈善大会,发布“东营慈善榜”。设立专项基金,发展指尖公益、链上公益。2023年以来开展慈善项目299个,支出慈善资金3.65亿元。发展社区基金105个,实施慈善微项目100余个,解决居民身边“小急难”问题300余件。打造慈善基地、慈善空间,开展社区公益市集活动,开办手工坊、宅急修等特殊困难群体就业平台。实施“福彩+”,筹集彩票公益金,助力共同富裕。

记者:赵璐 编辑:曹梦佳 校对:高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