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岁老母亲患痴呆,无法自理,儿子:希望她快点死去,各自解脱

一舟热点 2024-03-27 09:40:38

父母养孩子长大,孩子陪父母变老,替父母养老送终,相信这是每一个为人父母心里最朴实最美好的愿望。

愿望总是美好的,但现实却又往往充满着残酷、心酸与无奈。

昨天,笔者在村子里跟村民们闲聊拉家常,说到了养老的话题时,村民们的心情顿时变得沉重,真可谓是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其中有一位男性村民在闲聊时脱口而的话,让我感到三观尽毁,大为震惊!

他竟然说:“烦死了!希望家里病了很久的老母亲快点死去,一了百了,各自解脱。”

这位村民的年龄大概50岁左右,大家平时都直呼他的小名叫“木石。”

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尊老爱幼,孝顺父母,这是自古至今人们一直推崇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的伦理道德一致强调,应该自觉遵守和维护的公序良俗。

可是,木石为何会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呢?

不了解他的人听到这番话,可能会觉得他是一个不忠不孝,冷血无情的人;但是,了解他的人,却表示理解他的心酸和无奈。

木石的父亲早些年就去世了,70多岁的老母亲在去年又突然变得疯疯癫癫,神志不清,听说是得了老年痴呆症,走起路摇摇晃晃的,连自己的儿子叫什么名字都忘了,甚至连上厕所,冲凉这样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了。因此,需要有人全天候的照看着她,否则很容易就会出事。

木石有3个姐姐,但都远嫁,他的妻子在前些年不知道什么原因,也和他离婚了,夫妻俩生了3个女儿,也嫁到外面了;所以,照顾老人的重任自然就落到了他一个人的肩上。

他的老母亲虽然神志不清,但是坐不住,很喜欢在村子里四处走动。

有一次,这位老人在村里的一条小路上摇摇晃晃地走着,突然掉落到小路旁边的草丛里,把脸都戳伤了,流了很多血,幸亏路过的村民及时发现,通知木石过来把她拉上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因为母亲,木石几乎什么工作都做不了,他的工作只能是整天照看着生活已经无法自理的老母亲,料理她的生活起居,有时甚至需要帮母亲洗澡。

这是木石本人跟村民们聊天时透露的信息,有人可能会不相信,也有人可能会觉得儿子帮母亲洗澡有违伦理,难以理解,无法接受;但是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已经不是什么伦理不伦理的问题了,而是事关孝道的问题,即使会觉得难堪,也必须去做。

更何况,像木石这样,3个姐姐远嫁,他作为留在母亲身边唯一的儿子,他不做又有谁去帮他去做呢?农村人又没有什么收入来源,不可能像城里那些有钱人一样请保姆帮忙照看,所以这也是非常无奈的事。

但是,如果长期这样照顾老人,会让人苦不堪言,会让人身心疲惫,甚至会让人崩溃!

木石常常跟村里人诉苦:

自己为了照顾母亲,无法出门打工挣钱,连田地都无法耕种,长期如此只能靠自己的女儿和那些姐姐们接济。

生活上的困难倒也算不了什么,但这位老人已经痴呆到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了,三餐要帮她做好,衣服要帮她洗,甚至连洗澡都要帮她。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如果要这样照顾老人,时间一长,换了谁恐怕都受不了的。

难怪木石跟村民们聊起养老的话题时会说:“瓜熟蒂落,人总得有一死。他表示,既然母亲连最基本的生活都已经无法自理,所以希望她快点死去,这样大家都解脱了。”

有人会说,小时候父母不也是这样照顾我们吗?父母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拉扯养大,他们含辛茹苦,却无怨无悔!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快点长大,成家立业,替他们养老送终。可是,当父母老了病了的时候,有些孩子为什么却无法像父母当初照顾自己一样,耐心地照顾生病的父母了呢?

为什么有些人甚至视老了病了的父母为自己的包袱,希望他们快点离去呢?

也有人会说,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在养老的问题上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对于当事人我们也不能一味地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他人进行道德绑架,而是应该多一点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考虑,对他们多一点理解与宽容。

毕竟,父母养孩子跟孩子养老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二者不可相提并论。但是,孝顺父母,为父母养老送终,是每一个为人子女最基本的责任和义务。

所以,当父母老了病了,无论养老的过程是如何的辛酸,为人子女都必须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俗话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当父母老了病了,需要我们照顾的时候,想想小时候父母是如何辛苦地把自己养育长大的,也许就会明白,无论我们怎么付出,这辈子也是难以报答父母的恩情的。

2 阅读:1025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