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选择胡亥?一份出土竹简,证实司马迁让赵高和李斯背锅两千年

浅弋道历史 2024-04-18 10:13:54

约两千年前,秦朝的崩溃消息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引发了无数人的震惊和议论。这个曾经势不可挡的帝国,在短短的十几年间竟然迅速走向了衰落,这一惊人的变故激发了人们对秦朝覆灭内在原因的探究。然而,直到最近,这个谜团依然笼罩在历史的浓雾之中,让人难以一窥其中的真相。

最近,一份古老的竹简手稿被发现,其内容揭示了秦朝覆灭的重要线索,这就是后世所称的《赵正书》。这份珍贵的文献披露出,秦朝覆灭的元凶或许并非来自奸臣谋权夺利,而是源自帝国最核心权力层的自我毁灭。

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对秦朝的历史一直存有诸多疑问和猜测。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后世学者们了解秦朝的主要依据,其记载的真实性却备受争议。

一百多年前,司马迁笔下的《史记》成为后人追寻历史真相的指南。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怀疑这部史书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毕竟,距离秦朝的兴起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记载的真实性自然引起质疑。更重要的是,作者司马迁或许不可避免地将自己的个人观点融入了史书之中,给历史真相蒙上一层雾霾。

而在楚汉战争的剧烈动荡中,秦朝的都城咸阳遭遇了一场毁灭性的浩劫。项羽的火焰吞噬了这座城市,殃及了无数珍贵的文献和政府档案。秦朝的历史,本已被岁月的洪流冲刷得模糊不清,如今更是因为这场烈火而愈加神秘莫测。

这场浩劫,不仅让后人无从寻找真相,更让对秦朝的了解变得困难重重。史料的缺失,使得我们只能依靠零零散散的断片来描绘这段曾经辉煌的历史。一百多年后,人们对秦朝的记忆,已经被烟尘和时光的遗忘所覆盖,留下的只是一抹若隐若现的印记,让人无从捉摸。

因此,人们对秦朝历史的认知主要依赖于《史记》的记载,尽管存在诸多怀疑,但大多数人还是倾向于相信它。

近年来,随着现代考古工作的展开,一些珍贵的文献也逐渐被发现。其中,一份名为《赵正书》的竹简文献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它对《史记》中关于秦朝历史的记载提出了严重质疑。

《赵正书》中记载了与《史记》截然不同的版本:胡亥继位并非篡位,而是秦始皇临终前的意愿!这一发现震惊了历史学界,也重新引发了人们对秦朝历史的思考。

随着《赵正书》的出现,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秦朝历史,并意识到司马迁的《史记》可能并非完全可信。或许,秦始皇统治时期的历史真相仍然隐藏在古老的文献中,等待着后人的发掘和解读。

在《赵正书》中的记载揭示了秦始皇临终前对于继承人的担忧和考虑。面对长子扶苏的柔弱性格和与父亲截然不同的政治主张,秦始皇开始为国家的未来忧心忡忡。他深知统一天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扶苏或许并不具备领导天下的能力。

这时,两位丞相李斯和冯去疾毅然站了出来,冒着生命危险建议秦始皇让幼子胡亥继位。他们认为,胡亥虽然年幼,但能够被他们所控制和辅佐,能够更好地延续秦朝的辉煌。

尽管秦始皇对此也心存疑虑,他知道胡亥的年幼可能会让大臣们有所图谋,但他过分信任李斯等臣子,相信他们会忠心辅佐新皇,因此最终答应了他们的请求,让胡亥继位为皇帝。

这一决定,或许在当时看来是为了保护秦朝的稳定和延续,但却埋下了日后秦朝覆灭的伏笔。因为胡亥年幼无知,很快就被权臣们所左右,最终导致了秦朝的衰落和覆灭。

尽管《赵正书》所记载的内容与《史记》存在冲突,但它仍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角度。或许,秦始皇临终前的对话并非如文献所记载的那般详尽,而是后人根据零星的传闻和口述再加以拟合而成。

专家们对《赵正书》的分析表明,这份文献可能成书于西汉初年,比《史记》的撰写时间更早,但受到秦朝官方文书的烧毁影响,其真实性也难以确证。

尽管存在这些不确定因素,但《赵正书》的出现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它所揭示的内容不仅与传统史书相悖,更加丰富了我们对于秦朝历史的理解。这份文献的存在,为后人提供了一个更加多元化的思考视角,让我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史书记载,而是能够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探索历史的真相。

《赵正书》的发现为我们揭开了秦朝覆灭的历史迷雾,让我们得以深入审视当年帝国内部权力机制的自我毁灭。从中,我们看到了一系列导致秦朝衰亡的内在因素。

当今我们应该从历史中汲取的教训是权力的双刃性。权力本身可以成为文明的基石,但也可能轻易将其摧毁。权力的获取困难而且容易失去。因此,掌握权力的人必须时刻警醒自省,这是任何统治者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关于秦朝覆灭的宿命论是否过于浓重,或者是秦始皇等当权者的一系列失误决策导致了这个曾经强大的帝国走向灭亡的问题,或许已经无法得到确切的答案。然而,历史事件的演变仍然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值得深思。在反思权力的责任与限制时,当权者可以找到避免文明覆灭、引领文明复兴的智慧。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86 阅读:67293
评论列表
  • 2024-04-20 19:35

    赵正书来源不明,看内容更像是后人为李斯翻案也不一定,就这样一个孤本和考察详实的史记不可比,除非有其它佐证。

    易阳子 回复:
    也有可能就是矫诏的一部分呢,要是看了秦二世即位诏书的内容还会说他是一个明君呢,那些人就是不长脑子。
    左亮有事直接谈语音 回复:
    使者宣读完圣旨后,坐等你自杀,你怎么搞?蒙恬敢把使者控制起来吗?
  • ttc 112
    2024-04-18 15:45

    历史没有真相,所有的历史都是人根据记载或口传得到的结果,历史所谓的真相全部都是推测,越是细节的东西,真相越难。越是粗大的事情,反而越容易接近真相。

    登峰 回复:
    连现代信息这么发达的时候都搞不明白(很多是人为不让明白),何况是古代。
    半如流水 回复:
    司马迁是谁?他写的就是真的。。。不是亲身经历的,都不一定(只是不一定哈)就算是亲身经历的,你觉得你就是你(看过一个辩论的,,,)
  • 2024-04-21 22:00

    真是秦国记载的史料敢直呼嬴政之名?后人都称始皇帝为嬴政,称他赵正的大概是政敌、黑子,就像捏造他是吕不韦私生子的人一样。

    老幺LAOYAO 回复:
    嬴政归来时,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祖父秦孝文王都健在,且智商都不低,想隐瞒一般人可能容易,想忽悠他们那是找死,此其一。吕不韦只是个聪明的“资本家”“投资人”,他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富贵功名,他做到了,他不会也没必要利用所谓“儿子”谋朝纂位,自己找死,此其二。嬴异人、嬴政也不是一脉单传,嬴政还有其他的有力的竞争者,如身份有疑点,他是绝不可能上位的,也绝不能服众的。就像有些人(清时就有了)说乾隆乃是汉官陈某的后代,想想就知道这种低级猜想绝无可能。
    万恶不赦 回复:
    赵政本来就是错的 隔了八百年 赢秦你非得说人家赢赵 不是扯淡是什么?
  • 2024-04-18 22:44

    还是与李斯脱不了干系,怎么说是让他背黑锅呢?

    知止吴格 回复:
    那是有老大赏识才能,真要阴谋诡计斗争能力上说,可能就中上水平,而赵高呢,敢直接控制君主梭哈宰人,之前朝堂斗争没见过啊[得瑟]
    火龙果派 回复:
    老仓鼠谋身在前,谋国在后
  • 2024-04-18 21:09

    既然扶苏生性懦弱,赵高李斯又何必担心他继位呢?

    从零开始 回复:
    合法继承需要杀宗亲?
    若相守、卟离 回复:
    众所周知 李斯可是扶苏的老丈人[吃瓜]
  • 2024-04-19 09:19

    赵正书就是真实的。能代表历史吗?怎么证明其不是伪书呢

    Berial 回复:
    所以个啥?秦国如果不改氏代表他是赵氏的附庸,已经分出去了怎么可能不改?孔子压根没分家当然不需要改氏。你这逻辑到底是什么?
    Berial 回复:
    这就更扯淡了,逃到鲁国的是孔子的爷爷的爷爷,孔父嘉的儿子,用他爹的字孔父为氏,传到孔子已经五代人了。回归到哪里去,宋国吗?如果秦国用赵氏,那就代表秦国自认是赵氏的附庸,堂堂诸侯给大夫当附庸,这事谁能干?
  • 2024-04-19 16:52

    章邯把六国余孽按在地上摩擦,即使到了项羽绝其甬道,大破之的时候,秦军依然有20多万投降,同时期秦二世死了、子婴立、然后赵高被杀,可见秦的中央出现了问题,严重到影响前线平叛大军的地步[得瑟][得瑟][得瑟]

    小戈 回复: 蜀山.极武圣
    反败为胜?你知不知道作壁上观的诸侯都跪服项羽了,他不既不缺人又不缺粮,还是洗洗睡吧
    蜀山.极武圣 回复:
    这你就错了,项羽破釜沉舟导致自己后续没粮食,所以章邯只要拖住他就可以反败为胜,结果赵高弄权,你有啥办法
  • 2024-04-18 15:13

    《史记》的记录者是宁受辱(宫刑)而不屈王命的,且家族皆为史官(家族荣耀),所以可信度更高。

    香烟点燃寂寞 回复:
    他受宫刑是为降将李陵喊冤,与写史有一毛钱关系么?就现在的价值观,他就是一个弃民族国家大义于不顾的卖国贼……[得瑟]
    用户63xxx62 回复:
    从他对李广的崇拜和对卫青霍去病带有偏见的观点就能看出来了
  • 2024-04-19 09:07

    人工智障文,一个个的还在品头论足,还不直接拉黑

  • 2024-04-19 23:45

    本来史记不准确的就太多了,写的尧舜禹都是禅让,其实个顶个的都是夺权,丑化秦始皇 写成一个暴君,要说暴君刘邦不比秦始皇残暴100倍吗

    ꧁聖꧂ 回复:
    是的,在墓里出土的竹书纪年 比史记权威太多了
    秋竹书生 回复:
    古籍也就竹年有记载吧,不一定是夺权的,竹年的可信度也不高
  • 2024-04-19 15:50

    随便弄个竹简就是真的?你是秦始皇你会傻到把接班人选成胡亥?他要这么傻就不可能统一六国,你给任意的强悍王朝第二任皇帝弄一个胡亥这样的人试试,比如刘邦过了就是胡亥,李渊过了就是胡亥没有李世民,估计汉唐都得二世而亡

  • 2024-04-18 23:46

    《史记》是道听途说的居多,并且自相矛盾。仔仔看就知道了。

    用户10xxx23 回复:
    牛批哪怕说是六国人或者西汉时期写的都比说是秦人写的靠谱[抠鼻]。秦国的皇帝,秦人会直接写赵政两个字?能写出这俩字的就不是正经秦国人
    万恶不赦 回复:
    当年资治通鉴没有你主编真是可惜了
  • 郑三 22
    2024-04-19 09:32

    谁继位,大秦都会覆灭的。大秦统一中国其实没有死多少人,坑杀的四十万都算是大头了。统一前和统一后人们的平均资产没有太大变化。六国贵族,也都活着,资产也又没没收,支持着也就没有太大获利。没有哪个阶层是与大秦绑定的。能支撑靠的就是始皇帝的威望和能力。继位着能继承三成威望就不错了,相应的,想天下太平就需要三倍于始皇帝的能力。别说始皇帝的儿子,从古至今能力有三倍于始皇帝的?

    暮卷西山雨 回复: 郑三
    几个,不懂历史别装逼胡说。楚汉相争才几年,不要把秦国历代屠杀的恶果都算到楚汉相争头上
    郑三 回复:
    那才几个,看看楚汉争霸,十室九空,人口直接少了上千万,大汉建立时乞丐都能取俩老婆。
  • 2024-04-20 05:21

    扶苏有治国安邦之才,但太宽厚仁慈。不及胡亥善于笼络人心会耍阴谋诡计。扶苏继位大秦兴盛大臣苦。胡亥继位大臣安享富贵,苦的是百姓。

    !!! 回复:
    胡亥会笼络人?笼络谁了?兄弟姐妹全杀光,杀了李斯,大臣都听赵高的。赵高杀胡亥胡亥一丝反抗能力都没有,这是善于笼络人心?
    晴雨 回复:
    把所有财产给人家来讨好,这还是笼络人心吗?
  • Berial 19
    2024-04-19 09:06

    既然是正常继位为什么还要杀光秦始皇的其他子女?

    用户10xxx29 回复:
    [哭笑不得]杀没杀怎么证明?
  • 2024-04-18 16:23

    阿房宫烧的太可惜了!!!

    易阳子 回复: Jack
    正史没有说三百里,那是诗人说的,而且史记写“焚秦宫室,大火三月不灭”,没写烧阿房宫,史记对阿房宫根本没交代清楚,我去过阿房宫遗址,据说只建个地基,不过确实大,要是材料已经备好再加上其它宫室(它们根本不在一个地方)大火三月不灭是可能的。
    Jack 回复:
    覆压三百里,什么概念,胡吹
  • 2024-04-19 11:37

    赵政书三个字已经证明是小黑子了,所以这里面的真实性耐人寻味。

    与审核斗争到底 回复:
    有了封地,封地就是氏,除了封地氏之外的其它叫法都是蔑称,秦王政,秦政才是正确叫法
    追梦人 回复: 与审核斗争到底
    你这个问题我解释不了,你得穿越二千多年,亲自去请教战国策和史记的作者
  • 2024-04-19 05:32

    司马迁记载的是矫诏,你说的是逼宫。两者都非当事人,都属于猜测。如果当时秦皇已经被控制,那逼宫的本质就是矫诏,如果秦皇当时还有控制力,那逼宫就是送死,矫诏更符合现实!

    tb4611438 回复:
    从正常的逻辑来说,立幼子都是不可能的。但是从权臣的角度考虑,立幼子又是得力最大的,结果就是立了胡亥。而且立完就开始屠杀宗亲。所以事实昭然若揭,真的还需要司马迁去猜测吗?
  • 2024-04-19 08:32

    博眼球

  • cyp 16
    2024-04-18 23:25

    还不是这两个奸人请求胡亥继位吗?为什么区别?

  • 杰嗯 13
    2024-04-19 15:08

    语文不行,就不要写东西了

  • 2024-04-20 03:17

    赵国人赵正做了秦国人的皇帝,赵正就是《寻秦记》里的赵盘,《寻秦记》的故事应该是真实的

    大魔王最强 回复:
    卧槽,你他娘的真是个人才[点赞]
    断水流 回复:
    黄易:我才是史官
  • 2024-04-19 15:16

    谁能玛明赵正书不是不赵高洗白?[呲牙笑]

  • 2024-04-19 11:48

    赵正这两个字像让位[得瑟]

  • 2024-04-19 08:59

    事实证明。私生子更优秀,吕不韦私生子

    宻桔之乡 回复:
    野史不可信。
  • 2024-04-19 07:25

    秦朝真实是在秦始皇手中就灭亡了,只是形式上还没倒而已。

  • 2024-04-19 19:58

    欲毁其国,先毁其史,五纵居心叵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2024-04-21 22:58

    史记本来就是用来宣扬儒家思想的政治产物,看看就行了,秦国依靠法家统一天下,会让自己的长子学习一个几百年都没人用的儒家吗?

    tb4611438 回复:
    是李斯不让不是始皇
  • 2024-04-20 06:12

    赵正书谁写的

  • 2024-04-23 12:43

    胡亥要是得位正,干嘛杀那么多兄弟姐妹

    彩色糖果纸 回复:
    这么说吧,幼子上位都会大开杀戒[得瑟][得瑟][得瑟]
  • 2024-04-23 00:25

    其实最后刘邦带着打天下的队伍主力还是老秦人[得瑟]

  • 2024-05-18 10:57

    始皇帝脑子也没有病 他能选胡亥?

  • 2024-04-20 23:47

    始皇帝会让容易被操控的人当继承人?他自己是怎么过来的,可信度太低

  • DNF 6
    2024-05-22 14:53

    孤证不证

  • 2024-04-19 13:08

    人家离秦朝80多年不知道真相,咱们离秦朝2000多年知道,是不?

    suzaku 回复:
    怎么说呢,历史迷案问题,并不是你想的如此。很多东西禁止流通,但是会陪葬。
    追梦人 回复:
    我觉得这里很多人都比司马迁知道的秦朝历史更真更多
  • 2024-04-19 11:28

    李斯是天道报应,作恶事总要承担。

    lecheng2034 回复:
    李斯这种权奸,为了权利什么烂事都做,赵高随便忽悠一下就瘸了!
  • 2024-04-20 13:11

    还是李斯专权,废长立幼。再说,始皇死都密而不发,拿改改遗书算个啥。

  • 2024-04-20 09:22

    历史皆是后来人所写,不利当朝的肯定有所隐瞒,利于当朝的则胡编乱造,就像满清写明史就是最好的列子

    lecheng2034 回复:
    不要把后期的历史和前期历史画等号??汉之前的史官的气节为了一个历史的真实性丢命的一大把,司马迁把老刘家的黑料都抖落出来!
  • 2024-04-28 20:32

    怎么可能?秦始皇自己小时候就被吕不韦欺压,好不容易才除掉,怎么会不知道主少国疑的道理?怎么可能相信李斯与冯去疾两个丞相会真心辅助幼主?观点逻辑绝对不成立。

  • 2024-04-19 08:31

    胡言乱语,拉黑。

  • 2024-04-19 08:06

    赵正是谁?

    饮茗散人 回复:
    嬴政呀!赵姬所生,为了贬低嬴政,固称赵正,一看这个名字就知道不可信!
    追梦人 回复: 饮茗散人
    秦始皇是嬴姓赵氏,先秦时期女子以姓为姓,男子以氏为姓,所以战国策和史记都称秦始皇为赵政
  • 2024-04-19 07:45

    奸臣害忠良!相公戏姑娘!早已是中国民间市井小民传述轮迴……历史唯戏!台上台下原是相通的?糢糊认知?未必不是清淅!猜想与阴谋并存?并轨不奇手!

  • 2024-04-19 14:41

    有没有一种可能,赵正书是距离事件比较近的,选择了跟官方统一口径,就跟现在一样!

  • 2024-04-20 12:07

    性格柔弱,根本当不了皇帝,甚至都当不了官,这样人当了官,只能让百姓遭殃[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2024-04-21 08:57

    真有可能,我觉得秦始皇如果真的想立扶苏,不会赶去修长城。想立胡亥也是可能,否则为什么一直带在身边。幼子接位为什么不可能,他自己也是幼子接位,最后还不是掌权。并且他也没想过死的早。农民起义没想过,历史上没发生过。经验不足才是原因。刘邦就有参考意见了,不喜刘盈,但最终不敢立幼子,怕汉二世而亡

  • 2024-04-22 10:31

    秦始皇20岁拿回自己的真正的皇权,他都不立皇后怕的是什么?咋会放弃扶苏而立一个不懂事的胡亥让别人控制操控?这胡说八道。

  • 2024-04-19 06:54

    始皇无皇后,无嫡子情况下,对长子最利。始皇已经做出抉择了。

  • 2024-04-20 10:55

    不太可能是顺位继承。胡亥真得欢心,何至于杀完了自己的兄弟姐妹,连几岁的妹妹都不放过呢

  • Ji 4
    2024-04-21 23:45

    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历史。因为符合秦始皇对自己强大能力自信的心理假设,也许这是他一生中犯的最大错误[呲牙笑]

  • 2024-04-22 21:39

    大胆假设,秦始皇他自己不知道谁是他爹,但是老秦人不允许他们的王吕不韦的儿子,最后策划了秦世而亡,你们不觉得奋六世之余烈的大秦,在秦始皇死了就给屁不奇葩吗

    馨然 回复:
    白起死了,王氏开始低调,只有蒙氏一开始就紧跟秦始皇,赵高也是老秦人,细极思恐,后期楚人大舅子背叛
    晴雨 回复: 馨然
    白起死的时候王氏都还没有兴起吧?就低调了?
  • Li 4
    2024-04-29 09:26

    真当始皇帝不安排身后事?最可能始皇帝就是要胡亥继位,知道自己大儿心太正无法当皇帝,想大儿辅助,但想错了两个胆大包天的货敢直接弄死大儿架空二儿。

  • 2024-04-30 15:01

    第一句就有问题,现在都2024年了,秦会是2000年前?公元前起码还有200多年吧

  • 2024-05-12 22:45

    把秦始皇称王而不是始皇,始皇帝[笑着哭]

  • 2024-04-22 03:55

    若秦皇岛真的想替换接班人,应该暗中写有召书,就算没有写召书,如此大的变更,临终前也应该会对身边的群臣交待清楚,不会只告诉李斯赵高二人。如果只告诉此二人势必会造成纷争内乱,毕竟扶苏有手握重兵的蒙恬支持,秦皇岛又岂能没有考虑到。只可惜最后扶苏和蒙恬都被奸计害死,这是秦皇岛始料未及的。

    lecheng2034 回复:
    扶苏和刘据性格相同,情况也一样,刘据没有兵权选择造反来对抗奸臣奸计,扶苏是有兵权可是选择不反抗,两个人境遇不同,命运相同!
  • 2024-04-23 13:00

    我不赞同作者观点!秦始皇即使对扶苏不满意,也不会找胡亥!因为秦始皇有33个子女,其中儿子多达23个!其中儿子多达23个!胡亥是第18子!那么多兄弟怎么可能就选中了这么个又笨又蠢又怂,文不成武不就、品德低下又变态的胡亥?秦始皇33个子女,除了胡亥本人,扶苏被赵高假传圣旨自尽,剩下31个全被胡亥虐杀肢解!

    lecheng2034 回复:
    汉武帝对刘据也是不合,可是能力没问题,一个强势的君王接班人也不用这么强势,只要有合适的时候辅政!
  • 2024-04-27 23:10

    有点牵强,秦始皇又不是只有两个儿子,不选扶苏,也不用选个最小的嘛?

  • 2024-04-19 19:52

    都他妈道听途说,谈什么正确谬误!

  • 2024-04-18 21:02

    秦始皇自已记录的"可"。

  • 2024-04-20 05:18

    是上天选择了胡亥!因为上天要灭亡暴秦

  • 2024-04-20 06:30

    我写封信给作者老婆,证实绿了作者!

  • 2024-04-20 23:49

    你怎么知道赵正书写的就是真的?

  • BAK1 3
    2024-04-21 17:19

    出士的就一定是真相?然道不是后面的人搞的假留下来了[得瑟]

  • 2024-04-21 11:35

    我半个字都不信!

  • 2024-04-22 21:32

    赵正书名字都是现代的

  • 2024-04-24 21:30

    秦始皇应该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会死。怎么就急着立继承人了。

    lecheng2034 回复:
    没想着会死,也没想到身边的李斯和赵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来更改遗诏
  • 2024-04-27 10:40

    是慈禧太后选择的胡亥,我可以证明

  • 2024-04-26 12:33

    太能扯了。要是说胡亥上位是始皇传位的话疑点也太多了吧!就胡亥做的那些事,也不像正常继位。也有可能这个竹简就是胡亥伪造的,被挖出来了。任何记录都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要从当时事件发生,和他们所做的事情来合理推断。就胡亥做的那些事,只要脑子正常的人都不会认为他是正常继位吧。别侮辱秦始皇的智商好吗?

    冰火山 回复:
    [点赞][点赞][点赞]
  • 2024-04-28 17:59

    这就是鱼目混珠

  • 不管怎么说,这俩人没教导好胡亥就有问题

  • Them 3
    2024-04-19 18:42

    随便出土一个就否定史记?

  • Nnn 3
    2024-04-21 23:36

    还有个说法,扶苏亲近6国遗族,政治上主张分封制,而秦始皇是推行的郡县制.

    lecheng2034 回复:
    就算实行分封制,秦朝也不会二世而亡,看看汉初的郡国制,就算造反成了也是老刘家家的家事
  • 2024-04-23 01:28

    扶苏政治主张与嬴政相佐,所以他被贬,嬴政从修长城、建阿房宫、兵马俑等就是故意消耗民力(包括六国遗留旧贵族),怕他们死灰复燃后反秦,可扶苏主张休养生息,废除严苛刑法等等,所以扶苏是最适合继位的,不会玩完,大致走的类似汉朝文、景帝的时期,但嬴政死后地方旧贵族肯定会叛乱,嬴政威慑力太大了。

  • 2024-04-23 22:36

    秦国到秦始皇两百年没出过昏君,你说大臣随便几句话,秦始皇就把太子换了,可信度在哪?没被官方承认的东西也就忽悠没有思考能力的人。

  • 2024-05-05 15:43

    秦国祖上在获封秦地开始 就只有赢秦没有赢赵 秦已经独立了

  • 2024-06-02 12:59

    周秦乃至从中间春秋战国,凡是没有立嫡立长的,多出混乱,秦法虽然能做出立贤,但很明显,虽然始皇帝不喜欢扶苏泰国软弱仁义,于是就把他派到爱将蒙恬那里去亲自学,看,逐步接触军队军权!这是其他公子不具备的优势!始皇是沙丘突然病故,不然如果在咸阳,估计又是另一个结局了

  • 2024-04-21 23:10

    秦王会过分相信过分依靠?

  • 2024-04-23 23:18

    竹简上就是对的吗?

  • 2024-04-25 21:38

    日,祖龙都要开始诋毁了?

  • 2024-04-26 16:35

    赵正传看起来更符合逻辑。

    lecheng2034 回复:
    那是你幼稚?于情于理也轮不到胡亥!只有阴谋才能成就胡亥,权利上的任意一个小插曲都能改变历史!
  • 2024-04-29 22:21

    现在发现秦始皇其他儿女坑杀的墓,足以证明秦二世皇位来自不明。

  • 2024-05-05 06:20

    扯淡,长子柔弱,幼子年幼,有点脑子的人都会选长子,长子的柔弱只是相对于秦始皇柔弱,国家已统一,需要维稳,需要安定,需要休养生息,性格柔弱不代表能力不行;幼子年幼,性格弱不弱应该还不知道,能力行不行也不清楚,还容易被权臣架空甚至被篡位,怎么可能选幼子,再说除了长子就没别的子嗣了?非要选个做小的小孩继承大统?

  • 2024-05-11 12:15

    历史是为政治服务的一种方式

  • 2024-05-11 19:06

    当年的历史都可更改书写,

  • 2024-05-17 11:12

    给谁继承人无关紧要了!反正后面的人怎么说都行,唯一的一点就是秦王嬴政太厉害,他没了下面的人镇不住而已,换了谁上位结果都一样!

  • -杨 2
    2024-05-21 11:40

    历史啊不好说,三年前疫情源头还搞不明白,你还查几千年前的古人

  • 2024-05-20 22:18

    不管他

  • 2024-06-03 22:40

    这是秦字吗,赵正书哪里来,现在在哪

  • 谁让扶苏是个软货呢

    lecheng2034 回复:
    没有刘据有血色,就是死也得拼一把
  • 2024-04-25 23:40

    谁捏造嬴政是吕不韦的私生子?司马迁的史记里就是这样写的,他一会写是子楚的儿子,一会又写是吕不韦的私生子,史记里都自相矛盾,还不容后人怀疑吗?

    lecheng2034 回复:
    什么一会??史记就直接记着,赵姬是怀着孕送给赢异人的,是不是私生子没法做DNA!
    风头正劲 回复: lecheng2034
    多看书哈,史记里自相矛盾,在始皇本纪里记的就是子楚的儿子哈!
  • 2024-04-24 20:32

    本人以为要想了解秦朝覆灭的真相,或者需要从秦始皇陵的发掘中找到答案,信不信让我们拭目以待

  • 2024-04-26 16:46

    秦始皇死得特别蹊跷,扶苏和其他人全被杀,唯独胡亥独活,你觉得是怎么回事?

  • 2024-04-29 09:26

    扶苏软弱吗?未必吧[汗]

    lecheng2034 回复:
    软弱不妨碍守成,只要辅政大臣选好,问题不大!
  • 2024-05-06 19:12

    穿越到秦朝去看一下就知道了[笑着哭]

  • 2024-05-05 15:25

    从历史上就看出秦始皇的威望之重和扶苏被儒家洗脑程度之深。扶苏被发配到拥兵数十万而且大将亲拥自己的边境之地却因一纸不知真假的圣旨而自杀。换成你,你会怎样看[笑着哭]

  • 2024-05-07 08:54

    史记也是司马迁道听途说的,连神话传说都敢当历史写进去。就像现在大街小巷的流言蜚语一样。史记就看看司马迁经历的那段就行了。他有严重的贵族思维,还打心眼里看不起刘邦。

  • 2024-05-07 16:48

    司马迁写的史记秦篇你也敢信?[点赞][得瑟]

  • 2024-05-16 21:23

    扶苏吹成神了,他当皇帝一样灭亡,迂腐之人根本不适合在那个时代生存。而且蒙恬一样会把持朝政,保不准更快灭亡

  • 2024-05-16 23:44

    秦朝毁于乱封,秦朝根基是军功制度,灭六国都没到手,谁还拼命。

  • 2024-05-18 06:19

    秦灭根本原因是律法对平民苛刻。天降大雨导致陈胜吴广灯农民无法按时到达服徭役的地方,等着他们的是处死,不谋反就没活路。

  • 2024-05-29 09:56

    赵高和李斯的密谋难道还能直接昭告天下??对外公布的消息肯定得考虑合法性,不拉上秦始皇哪来的合法性!!

浅弋道历史

简介:一杯浊酒,一首古诗,畅谈历史 喜欢历史的朋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