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稔丰版和周守儒版易筋经十二大劲细节对比(后六式)

卫昌国学说说 2024-04-22 08:36:32

有朋友问,既然易筋经十二大劲有不同练法,那么哪种好?

其实,并不存在好坏问题。

每一种都有其特色,也适合不同的人,选定一种坚持练习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最有效的,是只练一式,至少两个星期之后再练第二式,能坚持者才算掌握了秘诀。

因此,虽然,我一次性介绍了十二式,但并不推荐大家一次练习完。

为便于对比,还是放上三种练法对比表。

一、三种练法十二式对比表

三种练法对比表:

备注:熊式易筋经共14式,三阶,选前两阶12式。

后续对比以二周版本为例。熊式与十大大劲之前有对比,不再重复。

二、周守儒版与周稔丰十二大劲后六式练法对比

先对动作分十二式进行详细对比分析:

第七式:侧举握拳

相通处:

1. 两者整体姿势一致,都是采取肩宽站立,两掌身体两侧平举与肩平,握拳,脚尖略离地。

2. 两者都是紧拳后排,练习次数从几次起步,最终可以达到49次。

差别处:

1. 紧拳完成过程不同:

周守儒版接第六式握拳两耳,通过前式惯性,身微后仰,同时带动脚尖,顺前劲将两臂两侧平伸一字,虎口向上与肩平,紧拳时身体不动;

周稔丰版,则从预备式开始,两侧平举成一字,虎口向上,再上身后仰带动脚尖离地,同时紧拳,翻转虎口朝后,再复原虎口朝上,上身也站直。

也就是说,周稔丰版是动态紧拳回正。

2. 握拳方式不同:周守儒版采取握固,大拇指在内;而周稔丰版则采取大拇指在外握拳。

3. 呼吸不同:周守儒版采取自然呼吸,也可以配合呼吸;周稔丰版要求紧拳吸气,回正呼气。

第八式:前举握固

相通处:

1. 两者整体势基本一致,肩宽站立,两手握固胸前伸举;

2. 两者都是要求拳心相对,紧拳前伸,从几次做到49次。

差别处:

1. 起收不同:周守儒是接着第七式,不间断,紧拳时拳无位移变化;周稔丰从预备式开始,前伸紧拳,放松拳变掌对丹田。

2. 拳距离不同:周守儒版这一式基本与第四式一致,不同在于胳膊伸直,拳距离只有五六寸;而周稔丰版两拳距离略窄于肩。

3.脚跟离地:周稔丰版增加了紧拳时,两脚脚跟离地,放松脚跟落地。

4.呼吸不同:周守儒版不强调呼吸配合;周稔丰版采取吸气紧拳,放松呼气。

第九式:对鼻握固

相通处:

1. 两者紧拳动作基本一致,都是肩宽站立,两手握固对鼻侧。

2. 两者都要求紧拳肘后引,从几次开始,最终连续做到49次。

差别处:

1. 起收不同:周稔丰从预备式开始,吸气握固对鼻紧拳,放松呼气,两手变掌,掌心向后经面前,高举过头,如此为一次,再重复;周守儒是接着第八式,不间断,紧拳也保持劲,不放松。

2. 头部变化不同:周稔丰版增加放松呼气,仰面观天,两手上举;而周稔丰版保持手臂不动,头也不动。

3.呼吸不同:周稔丰版采取吸气握固紧拳,放松呼气两手上举。

第十式:山字握固

相通处:

1. 两者整体姿势基本一致,都是肩宽站立,两手握拳两侧举与耳朵平,虎口对耳,如山字。

2..两者都是要求上举紧拳,从几次起,最终连续做到49次。

差别处:这一式两者差别较大。

1.起收不同:周稔丰从预备式开始,握固,两臂上举到两耳,两臂与头成山字,紧拳时,头向左转,肘后引;放松,两拳变掌,两肘前合,两掌如捂脸,如此为一次,再换头右转。周守儒版则保持两臂上举紧拳,没有其他动作。

2.头部姿势变化:周守儒版为头部中正不动;周稔丰版随紧拳头先左转,再右转,左右交替。

3.呼吸不同:周稔丰版采取吸气握固,放松呼气变掌;周守儒版未强调呼吸配合。

第十一式:脐翘拇指

相通处:

1.两者紧拳姿势基本一致,都是肩宽站立,两手握拳在肚脐两侧;

2.两者都是要求紧拳,最终连续做到49次。

差别处:这一式两者也有较大区别。

1. 起收不同:

周守儒相对简单固定,两手握固在肚脐下两旁,食指关节距离肚脐半厘米,紧拳49次后,吞津液三次入丹田。

周稔丰版相对复杂,接预备式,两手握拳在肚脐两侧,大拇指在外,吸气紧拳即大拇指上翘;呼气放松,拳变掌,对丹田。如此反复。

2. 握拳方式不同:周稔丰握拳大拇指在外,周守儒版大拇指在内。

3. 呼吸不同:周稔丰版采取吸气紧拳,呼气拳变掌抱腹;周守儒版未强调呼吸配合。

第十二式:捧举甩蹬

这一式差别最大,周稔丰版动作较多。

1. 周守儒练法:

第一步:吞津吸气后,两手松开,手下垂;

第二步:两掌其向上端,与肩平,同时脚跟抬起,两脚落地;如此连续三次。

第三步:握拳向上举过头顶,同时脚跟离地,再肘下扎带动拳落下,同时脚跟落地;如此连续三次。

以上相当于六次脚跟起颠,其实算收功动作,不再紧拳。

2. 周稔丰版练法

周稔丰版比较复杂,其实也属于收功动作,只是分为三个部分:三捧气、三举三甩、三蹬脚。

第一部分:三捧气

三捧气类似周守儒版第二步,只是动作细节更详细。

第一步:预备式,两手垂两侧;

第二步:吸气,两臂缓缓上举过头,分向两侧,掌心向上,同时脚跟离地;

第三步:呼气,两手落下自身前翻转成掌,徐徐下按,两脚跟随落地,全身放松,气沉丹田。如此连续三次。

第二部分:三举三甩

类似周守儒第三步。

第一步:全蹲,两臂身前交叉,握拳;

第二步:缓缓起身,两拳极力上举过头,同时两脚跟抬起;

第三步:两掌猛向下甩,击打两臀,同时脚跟落地。

一举一甩,连续三次。

第三部分:三蹬脚

相当于活动脚。

第一步:重心右脚,左脚抬起,脚跟用力,脚趾上翘,蹬脚;脚收回;

第二步:重心左脚,右脚抬起,脚跟用力,脚趾上翘,蹬脚;脚收回;

如此左右为一次,连续蹬三次。

再散步片刻收功。

三、总结

从周稔丰先生教授方法看,更注重动作连贯,特别是后六式,全部为起落动作,不是固定姿势紧拳。

这与周守儒定功紧拳略有不同。

但从初学者而言,周稔丰先生教授方法更容易把握。

学习者可仔细琢磨。

感谢关注卫昌国学。

2024年4月

1 阅读:10

卫昌国学说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