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失去自由54年,西安事变前的25万东北军,为何没一人来救?

追梦的年 2023-12-11 22:09:48

张学良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人生极为跌宕起伏的一个名人,他的父亲张作霖在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入主北京担任陆海军大元帅,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

换作古代,张学良可以称得上太子。不过1928年的皇姑屯,张作霖被炸成重伤不治身亡,一直蛰伏于父亲羽翼下的张学良匆匆上台扛起大旗。

虽然他能力不如父亲,但张家经营东北多年,有很深的根基,所以早些年张学良还非常风光,东北易帜、中原大战入关助蒋这两件事让他成了国民政府的重要人物。

最强盛时,张学良是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跟蒋介石结为异姓兄弟。

他手里掌控着东三省及晋、冀、察、绥四省和平、津、青岛三市,实力和威望都是国民政府中的第二人,且他高度自治,用一方土皇帝来形容都不为过。

然而九一八事变的爆发,让张学良的名望和实力都受到严重影响。

原来在民众嘴里拥护统一的英雄,变成了不抵抗的懦夫张学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背负着巨大的压力,直到西安事变的发生,才再度得到称赞。

对民族和国家来说,西安事变是促成了统一战线的益事,但对张学良个人来说,这勇敢之举使得自己被囚禁了整整54年。

张学良敢发动兵谏,仰仗的是手里的25万东北军,那为什么在张学良被囚禁的54年里,没有一个人前来营救呢?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中就能找到答案。

张学良在护送老蒋回南京前曾留下一封手令:我去南京期间,东北军交由于学忠统领,一切听从杨虎城指挥。

他想到了自己可能无法再回来,特意做了一番安排。但事实证明,他想的还是太简单了,东北军实力要强过西北军,之前两部又没有过密的来往,东北军下辖的将领怎么可能听杨虎城的话?

军阀部队能维系在一起,关键在于军阀本人,本人不在了,一封手令起不到任何效果。大家都是吃老张家的饭,你随便一句话就让我们改姓杨?凭什么?

杨虎城麾下就6万人,东北军有25万,实力如此悬殊,杨虎城是没办法服众的。

至于张学良提到的于学忠,威望同样也不够,此人原先在北洋直系任职十年,1927年才投靠奉系,东北那些元老根本不会听他的。

而且张学良写这封手令时,于学忠人还在甘肃。所以,张学良的布置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一开始东北军的人都以为张学良既然护送蒋介石去南京,有这个保命的情义在,要回来应该不难,所以就只是做好战斗准备,并没有产生什么摩擦。

然而,张学良被扣的消息传回后,东北军意识到人怕是难以回来了,各种小心思也就随之展现。

当时其内部分为两种意见,少壮派主战,元老派主和,谁也说服不了谁。少壮派基本都是张学良提拔起来的,彼此感情很深,愿意为张家死战;

而元老派是从北洋走过来的,明白乱世有钱有枪才是硬道理,至于跟着谁走那都不重要。说到底这两派的核心利益不一样,冲突在所难免。

东北军为了防备中央军突袭,也做出了一定的部署:51军军长于学忠在甘肃、67军军长王以哲在洛川对兰州、平凉、咸阳公路进行防备;

独立第105师师长刘多荃、第7军军长冯钦哉、57军军长缪澂流转到西安以东防沿陇海路经潼关向西进攻的中央军。

如此态势,为的是争取谈判的筹码,能把张学良弄回来最好,弄不回来也希望通过展露的实力让国民政府忌惮。

然而,中央军马上也动了真格,胡宗南部从甘肃向东移动、万耀煌第25军也已抵达咸阳地区。刘峙、顾祝同两人分别被委任为东、西路集团军司令,各辖10个师,共同逼近西安。

这摆明了要动武,如此局势,失去主心骨的东北军惊慌失措,很多将领瞬间倒戈:驻守洛阳的炮兵6旅旅长黄永安将洛阳直接让给中央军;

第7军军长冯钦哉发表声明“一不做共产党,二不拥护小张,三不跟中央军作战”,随后让出防区,潼关直接成无主之地;

53军军长万福麟不理会张学良的命令,并将准备率部去控制陇海铁路的副军长黄显声扣押;

第106师师长沈克、骑兵第10师师长檀自新、西北军警备第3旅旅长孙友仁等人更是直接致电南京投诚,中央军基本没打,就开赴到了西安附近。

在这种关键时刻,东北军内部还发生了极其恶劣的内讧。

前面说过,少壮派是不愿意妥协的,他们听说在外领军的诸多将领致电投降,王以哲、何柱国等元老还命令刘多荃、缪澂流等率部撤退,内心就认为那些老将出卖了东北军。

最终在1937年2月2日,少壮派孙铭九、应德田、苗剑秋等激进分子冲进了67军王以哲家中,将人枪杀。

一时间整个东北军内部乱得不成样子,还有人将矛头指向了参与和谈的中共中央代表团。幸好周总理、杨虎城等人多次陈说利害,将事情说清楚,才没有让事情继续恶化下去。

不过,67军的愤怒没那么平息,本在前线驻扎的官兵迅速往西安赶,直言要用孙铭九、应德田等人的头来血祭军长。

如此形势,再不设法解决,就难以控制了。还能说得上话的杨虎城,无奈向中央军妥协,西北军、东北军不久都接受改编。

东北军51军先后被调到安徽、江苏;53军调到河北;57军和骑兵军暂留陕西;67军调到安徽;105师调到河南,各部都被打乱、互相掺沙子。

后来抗日战争爆发,老蒋又在补充时增加了很多自己的部下,最终,就不再有纯正的东北军。

他们没一个人能站出来统筹,各自都有小心思,且还吃着蒋介石的饭,这样的情况,自然没人会去冒死救张学良了。

1 阅读: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