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多放几天假,天塌不下来!

一坨杠精 2024-04-22 08:51:00

五一就快到了,这几天关于放假的事情是愈演愈烈了,抱怨乃至猛烈抨击调休的声音沸反盈天,“五一期间其实只放一天假”“反对调休,不能装听不到”等话题持续占据热搜榜。

有平克说每年放假前都是这样,有什么奇怪的,抱怨发泄一阵就结束了。

但问题是这一次,真不太一样。

与之前相比,今年的“反调休”的声浪不仅更强烈,而且已经不单是“抱怨”了,基本上已经上升到明着“反对”。

而且广大打工人吐槽之外,诸多机构和M体也持续参与“反调休”大讨论,往往以精分示人的M体展现出了近年来话题大讨论的一致性。

“调休不改不行了”,似乎正加速成为新的所有人都共识,而大家的抱怨声正成为要求改变的一部分。

相比前些年停留在情绪上的抱怨,近期“反调休”最大特色是追根溯源了调休和长假的合理性。

现在大家都明白了,最早人家设置调休和长假,本就不是立足于给你休假和体验,而是鼓励你出游花钱消费、刺激假日经济。

调休和长假是宏大叙事,但在因为的确也给大家带来正向反馈,并且在在告诉增长的过程里,大家也能接受,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欢迎。

但时至今日,随着整体状况和气氛的改变,调休变得不合时宜。无论有多少合理的理由,但大家对调休的忍耐力已经没了。

这当然是一种进步。老辈人就喜欢动辄指责年轻人好逸恶劳,对加班和放假这“小事”斤斤计较,但却忽视了基本规律:所谓进步,不仅是物质极大丰富,大家对休闲、休息时间以及工作生活的平衡的生活质量的追求,也会发生改变。

谁抱怨年轻人斤斤计较,谁其实就是站在反面。

科技进步、策略升级、经济增长,从根本上就是为了让大家从繁重、单调、低效、缺乏意义的劳作中解脱出来,有时间精力追求更高更深的自我实现和发展。

反对调休渐成趋势,是大家对自身需求的理解更加深入,是觉醒,是进步的明确表征。

每一代打工人,都会在时代进步上留下自己的痕迹:上上代打工人捍卫“八小时”,上一代打工人拥抱“双休”,这一代打工人也不会放弃自己的责任。

所以目前随着时代发展,调休已不合时宜。调休曾在上一个阶段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过时就是过时了,果断退出才是最大体面。

既然调休“不改不行”了,那么如何改。

有一种理性的声音是:进一步落实带薪休假。

这绝对没问题,但问题恰恰在于:呼吁落实了很多年,但效果呢?有目共睹,一声叹息。因为咱们说了不算。

带薪休假纵有千般好,在当下语境中,落实难度也远大于改革调休制度。

甚至说,对于落实带薪休假相对容易的群体,就是一二线城市的白领,在日常申请休假时恐怕都遇过各种魔幻,以及老板的不情不愿、冷嘲热讽甚至训斥白眼。

但问题是,他休的可是正常的假期啊!

尤其是在这个口罩之后,找工作不容易,人人自危的环境下,带头要求带薪休假本身就伴随高风险的。

大城市白领尚且如此,何况其他群体?三四线,小县城等,恐怕只有外企工作的打工人(还得加个非制造业的前置),可能可以自如充分地享受到带薪休假的福利。

但无论如何带薪休假,都应该落实,也应该推进,可目前面对迫在眉睫的“调休疲劳综合征”时,这种声音就是无力且不食人间烟火的。

更重要的是,落实带薪休假,要先干掉弥漫全环境的“休假耻感”观点。不然你想想,在申请休假时,大多是不是惴惴不安,成功了有一种窃喜。

在这种大环境下,要求多休假就是被某些平克和老登乘坐“好逸恶劳”,就是自己不努力,就是不合格的打工人。

而在当下,对这种过时观点的铁拳就是“要求改变调休”。只有这种观点被否定了,才有下一步。

如果连落实难度低很多的调休都改不了,谈什么落实带薪休假,完全可以理解为口嗨。

而针对这事,老胡也发了篇文章《应该增加两天假,恢复五一黄金周》。这次胡编有句话说得有道理:在现实条件下,公共假期是带薪休假代替不了的。

这文写得一如既往没什么高明的地方,但观点没问题,就是旗帜鲜明提出“增加公共假期”的声音。

而各路砖家,都喜欢论证“这边的公共假期已经有11天,与法棍、意面等国持平了”。这话理论上没错,但人家还有完善的带薪休假,这你咋不说?

而打工人呢,对“调休”喷得声嘶力竭,段子横飞,但大家都不说要求“多放几天假”,或许也不是不敢喷,而是大家认为多放几天是不可能的,何必浪费火力,先集中弹药对准“减少调休、停止调休”最低诉求开炮吧。

所以哪怕是这一代就是00后,看似天不怕地不怕打工人,也在“休假耻感”观点中摸爬滚打了数年了,面对自己“想多休假”的真实需求,都知道不显示,都知道不能理直气壮地喊出“为什么不可以多放几天假”,因为落实不了,这是一种悲哀。

现在在打工人内心深处,大家其实最想要的,最渴望的诉求,其实就是“多放几天假”!

想“多放几天假”一点都不丢人,而且不仅不是虚幻,反而是当下最有可行性的假期调整举措。

不然你想想,当初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不就是为了我们后人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嘛?

长假和假日经济是“功利化”思维。之所以让人厌恶,恰在于与“调休”捆绑在一起。

而长假的确也是大家的真实需求。

在这个问题上,大家完全可以“既要”“还要”。而实现“既要”“还要”的方式就是,增加公共假期。

既然假日经济对经济如此重要,既然文旅成为了当难得的亮点,那么多放几天假,让大家去参与就行了。

连胡编都呼吁增加假期了,何必再遮遮掩掩、虽然但是、做各种理中客呢?

也许有人会站在宏大叙事的角度,发表什么忧虑:假期增加了,谁来承受,会不会对经济造成压力?

首先这个屁股就歪了,其次这也是无稽之谈。

想想在发达国家,如果算上带薪休假,人家能享受到的实质假期要长于这边。至少可以说明,“多放假”不会成为迈向经济发达的重要阻碍。

其次现在经济现在面临着“产能过剩”和“就业压力”。“多放假”不会是这两大经济问题的答案,但从常识出发,多放假很可能会倒逼企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而一些生产力也可能会缓解产能过剩。

还有一种更真实和接地气的忧虑是:多放假会不会增加企业负担?

那么想想当初的八小时、双休,你说都增加企业的运行成本了吗?

更重要的是,多放假还是少放假,不是企业负担的核心,与企业负担更息息相关的是技术创新,是shui率,是社bao,是制造成本。

增加人均总劳动时间,取得优势,不仅不被打工人所认同,也不被时代认可。

多休假,从整体上来看,是一个大趋势。只不过,外面更多是通过“带薪休假”来实现;而在这边的情况下,增加假期是更可行的方案。

让大家多休息几天,天塌不下来!

2 阅读:67

一坨杠精

简介:少林寺驻武当山办事处大神父杠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