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可行吗?1400年后,有一大将用5万人命解开谜题

见微观史 2023-12-23 10:52:43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成为历史上备受争议的军事构想之一。这一构想的发起者,蜀汉大将魏延,曾向诸葛亮提出过这个计划,但遭到了否决。

后人一直在猜测,这个计谋在当时真的可行吗?千百年后的明末,一位大将用5万人揭开了谜题。

在史书记载中,魏延的早年经历并不为人所熟知,他在刘备军队中属于较为普通的将领,与关羽、张飞等名将相比,魏延的军事生涯显得黯淡无光。

然而,机遇与勇气让他在刘备入川攻打刘璋的战役中崭露头角。魏延凭借多次身先士卒的英勇表现和出色的战功,迅速吸引了刘备的目光,最终晋升为牙门将军。这一晋升标志着他开始在刘备的军队中崭露头角,成为了备受信任的核心将领之一。

随着刘备南下的行军,魏延在涪城战线上展现出了惊人的表现,多次击败敌军,稳固了涪城的阵地。这些胜利为刘备的川中征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终,随着刘璋投降,刘备成功占领了川中地区。在这次川中征战中,魏延的英勇表现赢得了刘备的高度信任,他被授予镇远将军兼汉中太守的职务,成为了刘备在汉中地区的重要统治者。

魏延凭借着勇猛的战斗和出色的领导能力,逐渐在刘备的军队中崭露头角。他的战功为刘备的征战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也使他在刘备军中地位稳固,成为备受信任的核心将领之一。

每次北伐,魏延都渴望诸葛亮让他统领万兵,另辟一路攻关中,最终在潼关与诸葛亮汇合。但诸葛亮总是婉拒,拒绝让魏延如他所愿。这一坚持让魏延常常感叹诸葛亮胆怯,认为自己才智未能得到充分施展。

据《魏略》所载,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在军议上提出了一项建议。他认为长安守将夏侯楙胆怯无谋,主张自请五千精兵,径直攻取长安。魏延坚信夏侯楙必定会弃城逃跑,但诸葛亮却认为此计悬而未用。这一次的争论令魏延对诸葛亮的决策心存不满。

这样的分歧让魏延感到挫折,他对于未能得到诸葛亮的充分信任而心怀遗憾。这或许也是魏延内心对于自己才智和战略眼光的自信,对于战场上应有的决断和胆略的追求。

虽然未能实施,但在明末时期,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次,一位名为高迎祥的大将决定实施这一计划,那时正值明末动荡时期,各地农民起义蔓延,其中领袖“闯王”高迎祥率领的农民军势力最为显著,而李自成则是高迎祥麾下的得力将领。

高迎祥与张献忠在汉中会师后,雄心勃勃,渴望攻下西安。或许受到历史故事中魏延子午谷计策的启发,或许出于自己的战略眼光,他决定率领五万精兵,从子午谷出发,直扑西安。这一决定在军队中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士兵们充满期待地准备着向西进军。

然而,命运之轮似乎并不予以眷顾。在行军途中,一场瓢泼大雨突袭而至,严重阻碍了军队的行进,导致士气低落,补给不足。

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成为了他们行军的巨大阻碍,最终导致了全军覆没。这次惨败成为历史上一次沉重的教训,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个耐人深思的谜题: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究竟是否真的具备可行性?

首先,子午谷的地势极其险要,早已留下了曹真率军失败的历史前车之鉴。魏延的计划立足于迅速穿越这片地区,然而,这这片地区地形复杂,山岭崎岖,道路狭窄,使得军队难以快速通过。

陡峭的山崖、崎岖的山路使得行军异常艰难,更别说运输大军所需的物资和装备了。

即便军队设法成功穿越了这片险地,他们还将面对长安城中守军的巨大挑战。这座城市坚固异常,城墙高大厚实,守军的兵力更是雄厚且备战状态良好,绝非轻易可破。

这一系列因素使得魏延的计划异常艰巨。即便是在计划中看似顺利的穿越子午谷,也只是前奏。长安城的守军和城防设施将对魏延的部队构成更为严峻的考验。

其次,魏延的计划存在着对整体局势的疏忽。在那个时期,蜀汉正陷入与曹魏的长期对抗之中,北伐战略是一个漫长而缓慢的过程,因此不宜轻率采取冒险行动。

诸葛亮提倡的战略是逐步削弱敌人,稳扎稳打地夺取领土,而非急功近利地选择高风险的策略。这种缓进式的战略,尽管看似进展缓慢,但却更为稳健,能够稳固蜀汉的基业,逐渐削弱曹魏的实力。

魏延的奇谋或许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给曹魏带来意外,但如果战术不慎,很可能会损失大量兵力而难以达成实质性目标。

最后,历史的反复验证了子午谷奇谋的不实用性。魏延未能说服诸葛亮采纳他的计划,而后世再次尝试也以失败告终,这从实际行动中得到了验证。

综合而言,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在当时的战略背景下存在较大的不可行性。明末时期的一次尝试也未能证明其可行性,反而以全军覆没收场。这一历史案例提醒人们,在制定军事计划时,需谨慎综合考虑地形、敌情、兵力等因素,避免因轻率决策而导致不可挽回的失败。

0 阅读:7

见微观史

简介: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