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奈飞魔改《三体》“翻车”:科幻IP跨海传播的挑战与反思

影视观察家 2024-03-25 21:19:07

最近,大家都在调侃,国产剧终于打赢美剧了。

3月21日,备受瞩目的奈飞版《三体》第一季以全8集的形式登陆流媒体平台,然而此举却在国内网友中引发了激烈的争议,风评也不如预期。

该剧尽管投资高达1.6亿美元,但在豆瓣上的评分却不尽人意,目前仅获得6.7分,远低于腾讯版《三体》的8.7分。

不少人将奈飞版《三体》与腾讯版《三体》电视剧比较,有人认为“腾讯版”完胜“奈飞版”,“三体是一部中国人写的人类历史,奈飞拍不出‘中国’,只有中国人能讲好自己的科幻故事。”也有网友指出,“奈飞版《三体》节奏明快、逻辑清晰,质感与电影相似。”

奈飞版《三体》之所以争议颇多,大多把主要矛盾指向奈飞对原著的海外本土化魔改。

原著粉不接受魔改

对于这次奈飞版《三体》呈现的影视化魔改,受打击最大的还是原著粉。

作为原著粉,杨阳认为奈飞版的编剧没有读懂《三体》,在他看来,“魔改没关系,问题是改完后的核心主题和原著相差甚远,从科幻知识和特效呈现来看,我觉得腾讯版更有精度、有深度、有内涵。”

科幻迷香香也表示自己对奈飞版的期待过高了,“奈飞版给我的感觉是,同样是西红柿和鸡蛋,腾讯炒了盘菜,奈飞给它捏成了三明治。”

就连日本知名游戏制作人小岛秀夫在看完奈飞版《三体》后也评价道:“希望大家去读读原著,对于原著粉丝来说,我推荐腾讯的真人版本。”

原著粉为何对奈飞版《三体》的意见这么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剧情的改动较大。

奈飞版《三体》在剧情上与原著相比有明显的不同,一些关键情节和角色设定被重新编排或删减,导致整个故事线与原著存在较大出入。这样的改动让一些原著粉感到不满,认为它偏离了原著的精髓和主题。

比如剧中的名场面“古筝行动”,按照原著的设计,这个行动应该是一场紧张刺激的无声击杀,但奈飞版《三体》的动静大到离谱,被网友吐槽“这哪是秘密基地,怕不是小学春游体验教育船?”

在资深影评人艾琳看来,“《三体》最大的价值就是其中国视角,如果只是为了让外国人更好地理解作品而改变这一点,就失去了这部作品的独特价值,它将和《黑客帝国》《星球大战》或任何一部外国科幻片没有区别。”

其次,角色的塑造和设定也发生了变化。

在奈飞版中,一些重要角色的性格、行为甚至身份都与原著有所不同。例如,汪淼的性别改变,逻辑角色的重新塑造,以及叶文洁被杀等情节,都引起了观众的关注和争议。这些角色的改动不仅影响了观众对角色的认知和接受度,也影响了整个故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网友阿涛在看过奈飞版《三体》后直言,“啥特效、服化道都不说了,在角色设计和剧情上,紧贴原著的腾讯版《三体》真心吊打奈飞版。”就拿叶文洁联系三体人这个核心情节来说,该剧把她的动机处理成了单纯的仇恨,而叶文洁的驱动力,更多地其实是对人类的绝望。

相比奈飞版塑造的叶文洁只会把愤怒和仇恨写在脸上,腾讯版塑造的叶文洁则是把复杂的情绪隐藏在外表之下,对于这种深不可测的人性描摹,腾讯版明显要更胜一筹。

此外,特效和视觉呈现也被认为不尽如人意。

据了解,奈飞版《三体》还是下了血本的,每集平均预算高达2000万美元,全剧8集总计约1.6亿美元,是奈飞有史以来单集投资最贵的剧集。

尽管奈飞版《三体》在特效制作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但观众对特效的评价并不一致。有些观众认为特效过于简陋或不合理,无法准确呈现原著中的科幻场景,这种特效与剧情的不匹配也让观众感到失望。

一次成功的文化输出

虽然奈飞版《三体》的魔改令原著迷难以接受,但在小编看来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事实上,科幻类小说、影视作品在国内一直都属于比较小众的题材。当年《三体》的作者刘慈欣10万元就“贱卖”了该作品的影视版权。如今,《三体》的版权从10万变成1.2亿,还得到了海外市场的认可拍成网剧,也算是一次不错的文化输出。

与“霸总”短剧不同,科幻题材“出海”具有天然优势,它符合全球观众某种共通的文化认知,也就是对科学的合理想象。

今年春节,腾讯版《三体》在海外流媒体平台Peacock播出后,得到了海内外原著迷的高度评价。该剧在国外主流影视剧评分网站IMDb上拿到了7.9分的不俗成绩,多集评分在9分以上。

书迷Ari在平台评论区留言,“丰富的脑洞与大胆的幻想,刘慈欣笔下的三体就这么从书中映现到屏幕里”,它的出现不仅盘活了科幻剧市场,对原著的高度还原也带来了良好的视听体验与文化输出。

就在奈飞版《三体》上线的前一天,腾讯视频惊喜上架《三体》周年纪念版,导演杨磊在原版本基础上将30集缩减到26集,在尊重原本故事结构和内核的基础上拉紧节奏,减少了一些拖沓重复的画面,基本是照着原著一比一还原,还用中国风海报诠释科幻经典,让人耳目一新。

腾讯版《三体》作为一部中国本土制作的剧集,其受众主要集中在中国观众群体中,因此在内容呈现和叙事方式上更贴近中国观众的审美习惯和文化背景。

而奈飞版《三体》则主要面向欧美市场,这意味着它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需求和理解能力。因此,在改编过程中,奈飞版《三体》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本土化改编,以更好地适应欧美观众的观剧习惯和审美偏好。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奈飞版《三体》呈现的叙事极度高效,情节大量精简,原著那些心理维度上的大格局震撼,基本都被改编成了更直观化的视觉奇观震撼,这些设计对于非书粉是相对友好的。

与此同时,这些设计对原著迷来说却是很难认可的,他们更希望看到忠于原著的影视化改编。

当然,本土化改编并不意味着要完全舍弃原著的精神内核和特色。奈飞版《三体》在改编过程中,仍然需要尊重原著的基本设定和主题思想,确保改编后的作品能够保留《三体》系列的核心价值和魅力。

刘慈欣就曾对海外影视化改编《三体》有所顾虑,他担心好莱坞影片以往过于强调非黑即白的英雄主义,而《三体》这部作品则深刻展现了事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这种复杂性不仅体现在故事情节和世界观构建上,更体现在人物角色的塑造上。

以叶文洁这个角色为例,我们并不能简单地用好人或坏人来定义她。她在故事中的行为和决策都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经历、信仰和对宇宙文明的认知。这种复杂性使得叶文洁这个角色更加真实、立体,也让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她的内心世界。

然而,好莱坞的商业化制作模式往往更偏向于简单明了的情节和角色设定,以便更好地吸引观众和获得商业成功。这种制作模式可能会削弱《三体》原作中的复杂性和深度,使得改编作品无法完全呈现原作的精髓。

总的来说,观众的评价永远是最直观的感受,也可以反映出奈飞版《三体》在改编过程中的巨大挑战。作为一部深受全球读者喜爱的科幻小说,《三体》的改编难度本身就很大。如何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将其中的复杂情节和深刻思想呈现在观众面前,是制作团队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虽然奈飞版《三体》在某些方面未能完全满足所有观众的期待,但它仍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和感受这部经典作品,也是我们对海外进行的一次成功地反向文化输出。

0 阅读:23

影视观察家

简介:关注影视圈资本运作,从财经视角观察影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