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平定北方花了8年时间,为何刘备和孙权没有趁机北伐?

文诩历史 2024-04-20 16:58:04

官渡之战后,虽然曹操获得战事的胜利,但是实力仍旧不能完全撼动北方的袁绍。而在两年后,袁绍的离世,才让曹操真正踏足河北。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曹操一直将精力投入到河北之地,先攻破邺城,再消灭袁谭,之后拿下幽州,一直到袁家兄弟的首级被公孙康送来,曹操才算是真正拿下了河北之地。

而在曹操北征的几年间,为何刘备和孙权没有趁机北伐,拿下一些土地呢?

其实不是他们不想,只是各有各的难题。

从公元200年一直到公元208年,是曹操势力急速壮大的时间点,因为在这8年间,曹操拿下河北四州,统一北方,彻底成为当时天下第一的诸侯。

而在同时,刘备和孙权都在干什么呢?

首先说刘备。

刘备在官渡之战前脱离了袁绍,来到汝南收拢了刘辟、龚都等黄巾军,当时的曹操虽然主要精力在北方,但是也明白刘备的危害,因此不会让刘备壮大,派蔡阳前去追击,只不过被刘备反杀。

建安六年,曹操并没有北征,而是讨伐刘备,刘备惨败于是逃往荆州投靠刘表,刘备也因此被刘表安置在新野地区。

建安七年,当时曹操北上,刘备劝说刘表趁机北上,而守卫在后方的夏侯惇、于禁等人率军前去阻击,双方在博望坡相遇。此战,因为夏侯惇轻敌被刘备击败,但是刘备也因为兵力不足只能收兵。

在接下来的几年间,刘备一直在新野地区收拢民心,不少荆州豪杰都去归附刘备,再加上蔡瑁等人的谗言,因此刘表对刘备也是有着提防。正是如此,刘备在那几年只能在新野蹉跎岁月,因此才会发出“髀肉之叹”。

在建安十二年,曹操追击袁尚兄弟的时候,刘备曾向刘表提议北上,但是并没有得到采纳。也正是同一年,刘备为了寻求能人,三顾茅庐,求得诸葛亮出山相助。

不过此时,曹操已经将河北平定,刘备就彻底失去了北上的时机。

再说说孙权。

刘备因为客居荆州,再加上实力弱小,很多事情确实身不由己,没办法北上,那么作为江东之主的孙权又在干什么呢?

在建安五年,也就是官渡之战的那一年,江东正发生政权更替。因为孙策遭到刺杀,最终不治身亡,只能由孙权继位。

虽然当时的孙权名义上是江东之主,但是因为孙家刚刚统一江东时间不长,民心还没归附,更是有庐江太守李术反叛。因此这个时期的孙权只能稳固自身的地位,根本不可能对外扩张。

经过两年的统治,孙权算是基本稳定了江东之主的地位,但是这个时候,孙权的进攻方向并不是趁机北上,而是将目标定在江夏。因为江夏太守黄祖是孙权的杀父仇人,攻打江夏一方面可以报仇,另一方面扩张。

无论是鲁肃的榻上策,还是甘宁的二分天下的建议,都是要将荆州归于自己的手中,而江夏是必然要夺取的桥头堡。

正是如此,孙权从建安八年一直到建安十三年,三次进攻江夏,成功消灭黄祖,夺取大半个江夏郡。

除此之外,江东内部不稳定因素众多,尤其是山越人,因此如果不能稳定江东民心和世家大族,解决山越问题,孙权根本不会北上。

因此,孙权不北上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稳定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是因为荆州才是孙权的首要进攻目标,而不是北方。

后来孙权之所以一直北伐,就是因为与刘备结盟,没有对荆州用兵的理由,自然只能北上攻打合肥。

综上所述,在建安五年一直到建安十三年,无论是刘备还是孙权都有着各自无法北上的原因,刘备是有心无力,而孙权是志不在此。正是如此,让曹操在平定北方的8年间没有后顾之忧。

0 阅读:107
评论列表
  • 2024-05-17 18:24

    因为刘备和孙权的反应比袁绍还慢

文诩历史

简介:爱好历史,关注历史,尤其喜好三国时期与唐朝时期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