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旭:感谢打击我的人,笑对人生

杨培川 2024-02-01 09:54:16

陈晓旭:感谢打击我的人,笑对人生

回首年少时遭遇的挫折,40岁的陈晓旭早已看淡,轻描淡写地说出了人生的种种磨难。

第一次是在1977年,12岁的陈晓旭,芭蕾舞之梦破灭。

陈晓旭出生在一个艺术家庭,父亲是鞍山京剧团导演,母亲是舞蹈老师,陈晓旭小时候就很喜欢芭蕾舞,并刻苦练习,在一家专业的芭蕾舞学校去鞍山挑选学生的时候,陈晓旭凭借过硬的功底,和另一名学生一起脱颖而出。

但是在政审的时候,老师给她的一句资本主义苗子的评语,让她的芭蕾舞梦想彻底破灭。

二十多年后回想起来,陈晓旭没有怨恨,而是对那个老师充满感激,因为如果不是那个老师,她可能无法成为那个红遍大江南北的林黛玉。

芭蕾舞之路断掉后的两年,14岁的陈晓旭进入了鞍山话剧团,艰苦练功,饰演一些小配角,她这几年的心境,契合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和悲伤抑郁,接触到了红楼梦书籍,并把林黛玉的诗词抄下来。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83年,红楼梦剧组进行全国海选,18岁的陈晓旭毛遂自荐,在几万封信中,她是唯一一个写了对红楼梦和林黛玉的理解的人,写了很多,还有自己的诗。

皇天不负有心人,导演王扶林让她立刻来北京,因为当时十几岁的少年中,很少有人看过红楼梦,并且有自己的理解,见面后,王扶林又刁钻地让她背妙玉的判词,即“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从小就喜欢语文的陈晓旭,很快就背下来了。

第二次挫折在爆红之后,那时候演员的薪酬还没有那么高,陈晓旭发现自己被和林黛玉划上等号了,无论演什么,大家都觉得她是林黛玉,她说自己不适合当演员。

此时她开始接触庄子,用道家的老庄来冲淡对前途的迷茫。

看到身边有些人开始出国,她也想要出国寻求发展。然而两次去美国大使馆,陈晓旭都被拒签,多年后,陈晓旭依然对拒签她的人充满感激,因为后来她明白国外并不适合她。

在被拒签后,百折不挠的陈晓旭又去德国转签,最终还是在美国见识了一番,她看到来此打工的同胞们,工作也很辛苦,她才想到,她在中国有粉丝基础,有名气,中国才最适合她发展。

陈晓旭做演员赚来的钱,在美国三个月就差不多花光了。

但有足够的努力做前提,幸运之神便也一次次地眷顾她。出国之前,陈晓旭就用两万块买了深圳原野公司的股票,是和万科同时上市的,她是第一批股民,回国后,她的股票涨了7倍。

1991年,25岁的陈晓旭下海创业,买股票得来的14万块钱,是她的第一桶金,创业之初是她的第三个挫折。

那个时候她每年要上交10万块的管理费,每天的工作室房租为100元,还要给员工发工资,她在三个月内都没有收入,后来她用自己的名气,吸引到客户,半年内上升到了二三百万的营业额,一年有四百万的营业额。

她的成功,一半有林黛玉的关系,但另一半,也脱离不开对行业的精准判断和自己的努力,那时候,广告公司较少,有前景,她做得也很用心,陈晓旭曾经用广告挽救了一家濒临破产的药厂和工人。

而促使她不断努力赚钱的驱动力,其实和现在的我们差不多,陈晓旭出生在辽宁,来北京只能寄居在姑姑家,所以她对房子特别渴望,想要买自己的房子。

2004年,陈晓旭被评为中国30位杰出女性广告人,2005年被评为中国年度经济人物。

当上老板后的陈晓旭,和很多老板一样,经常发脾气,停不下来的工作让她身心俱疲,在人生的最后几年里,她投资拍了《了凡四训》电影,接触了佛法,脾气慢慢变好,吃素时间长达7年,对红楼梦的理解,也达到了很高深的层次。

在北京大学演讲后的次年,2007年,陈晓旭因乳腺癌去世,享年41岁。

她聪慧通透,好读诗书,除红楼梦外,中年深受老庄学说、佛学和了凡四训的影响,相比林黛玉,她多了一份韧劲和淡泊。

她说黛玉不是含着怨恨去世的,而是完成了还泪心愿后,带着解脱而去的,她谈到的对黛玉的理解,又何尝不是对自己的理解,那是一种看淡世情人生之后的一种解脱,一种淡然。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