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蓝皮书发布!2024百次发射,六次载人航天大任务,能量餐助力

谦奇评论 2024-02-27 17:46:58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中国的航天蓝图正逐渐展开。

近日,航天科技集团发布了《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3年)》,揭示了2024年中国航天事业的宏大计划:全年预计实施约100次发射任务,将创造新的历史纪录。

据统计,在过去的2023年,国内共计发射火箭67发,航天科技集团48发,航天科工集团6发,民商火箭企业累计13发。

其中液氧甲烷大热,拿下全球第一箭,民商火箭大热,发射数量首次占到中国航天年度发射约五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SpaceX以96次的年度发射数,首次超过中国。

根据所有国家的发射数据,美国以108次发射占据全球第一(另有数据统计为116次),我国全年67次发射排名第二,俄罗斯以15次发射位居第三,其余实现轨道级发射的国家和地区,发射数量均在个位数。

除了发射数量,在2023年总发射载荷质量统计方面,SpaceX也以全年发射质量1286吨占据第一,所发射载荷质量占全球发射总质量的80%左右。

除SpaceX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全年发射载荷质量约316吨。

因为在发射数量和载荷方面仍有进步空间,因此去年航天科技集团发布了《自觉增强忧患意识…》一文,引起广泛关注。

光明网也发表评论员文章《当我们提出要对标SpaceX》,这两篇文章都指出我国航天科技“大而不强”。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这次发布的《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3年)》简称“航天蓝皮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射目标,2024年将是中国航天的“大年”,各项任务数据将创历史新高。

其中提出的2024年要执行一百次左右的发射任务,不仅是技术的挑战,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无限憧憬和追求。

在这100次的发射任务中,航天科技集团将承担七成重任,预计发射290余个航天器,实施一系列重大工程任务。

从长征六号丙和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的首飞,到空间站的常态化运营,再到探月四期工程的推进,以及“新一代商业遥感卫星系统”的推进,还有满足各行业要求的民用卫星,每一项任务都充满了挑战与机遇。

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这款新型全液氧/煤油动力液体运载火箭,以其高可靠性、低成本、强适应能力和短履约周期等特点,将成为未来航天发射的重要力量。

而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作为我国首型3.8米直径单芯级液体运载火箭,其强大的运载能力将为中国航天探索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在空间站方面,中国空间站将进入常态化运营模式,2024年内将完成两次货运飞船、两次载人飞船发射和两次返回共六次载人航天“大任务”。

除了在2024年1月17日22时27分已圆满完成发射任务的天舟七号,在2024年下半年还要执行天舟八号任务。

在载人飞船发射方面,2024年还有神舟十八号和神舟十九号两次发射,另外还包括神舟十七号和神十八的回收。

这也与杨利伟之前接受采访时透露的一致。

从时间上来说,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预计在2024年4月左右执行。

目前甲辰龙年的春节已经结束,我国的航天事业将进入大规模任务执行时段。

在载人航天任务执行的时候,按照惯例,曾随杨利伟一起遨游太空的航天员能量餐,作为航天员在神舟飞船及空间站专用的食品,也会再次升空。

航天员能量餐(又名太空早餐),因无添加、无反式脂肪酸以及防腐剂、容易吸收、能量持久、营养丰富、安全卫生、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等多种特点,自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以来,一直助力中国载人航天事业。

除此以外,在探月工程的推进方面,2月22日,将执行鹊桥二号中继星发射任务的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已运抵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

这就是说,之前披露的计划在2024年3月要执行的“鹊桥二号”中继星发射任务,已进入倒计时阶段。

除此以外,值得一提的是,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的着陆,将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采样返回。

这不仅是我国航天科技的突破,更是人类探索未知领域的勇敢尝试。

此外,海洋盐度探测卫星、电磁监测卫星02星、中法天文卫星、实践十九号等多颗民用卫星的发射,将满足各行业用户应用需求,推动中国航天技术的广泛应用。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文昌商业航天发射场将首次执行发射任务,这也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翻开了新的一页,多个卫星星座将加速组网建设,推动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进入快车道。

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已完成各项研制工作,也计划2024年在海南文昌商业发射场完成首飞。

2024甲辰龙年,对于中国航天来说,将会是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我们期待中国航天能够继续书写辉煌的篇章,为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插上翅膀,龙腾九霄,飞龙在天!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