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一期(211)参加策动云南和平起义,国军中将——赵定昌

黄埔红蓝白 2024-03-18 15:39:35

黄埔一期(211)

参加策动云南和平起义,国军中将——赵定昌

赵定昌(1904-1998),别号踵武,云南顺宁(今凤庆)人。其伯父是滇军名将赵又新。早年入顺宁县立初级中学、四川泸州随军学校学习。曾任滇军第三军少尉副官,本县高级小学图画教师。1924年初赴广州,任江防司令部中尉差遣。同年5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四队学习。

毕业后历任军校教导第一团机枪连排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第四团连、营长,参加了两次东征和北伐战争,1927年1月在进攻浙江兰溪的游埠战斗中负伤。

伤愈后任收编的第三十一军政治部秘书长,同年9月,第三十一军被顾祝同部缴械后撤销,调任第一军第二师第一独立团团长 ,不久改番号为第二师补充团,仍任团长,驻防松江。同年底,原第二师第六团团长谭辅烈奉命赴日本留学,赵定昌接充第六团团长。

1928年与在第三十一军政治部结识的沈展华结婚,何应钦是主婚人,浙江省军事厅厅长蔣伯诚特意从杭州赶到上海为他证婚,看来关系好的不一般。

1928年4月,随军参加二次北伐,曾率部进入济南担任警备,与阻止我军的日军交火后,济南发生了日军屠杀我军民的“五三惨案”。

同年8月部队编遣缩编,调任第三师第八旅十六团团长,1929年12月开赴汉口,参加蒋唐战争。

1930年成立教导第二师,任第六团团长。1931年派赴第二十五路军(总指挥梁冠英)任政训处主任。这里必须多说几句,此时的第二十五路军总参议是当年黄埔一期被开除的著名共产党员学生宣侠父,两个老同学在此相遇,赵定昌必受到宣的影响,从他后来的经历看,再未参加过国共两党的内战。

1932年调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少将秘书长,后任军事委员会政训研究班主任。

1935年12月调任第三十三师副师长,1936年升任第三十三师中将师长,驻防湖北大冶、阳新。

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参加淞沪会战。血战“老人桥”后,伤亡过半,后转赴湖北整训,撤销第三十三师番号,另由云南新兵补充,成立了预备第十一师,仍任师长。

1938年春任第八军(军长李玉堂)副军长兼任预备第十一师中将师长,参加武汉会战。同年8月,在九江的姑塘与敌作战时失利,伤亡惨重,后开永修整顿,赵定昌被撤职,残部被编入预备第九师。1940年任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入中央训练团受训,内战爆发后,早已厌倦了内战的赵定昌,远赴缅甸,其叔叔是侨居缅甸的富商。

1948年秋应周恩来、陈赓之邀,返回昆明,从事上层策反工作,曾受托将地下党范子明以陈赓的名义写的策反信,亲手交给第二十六军军长余程万。凭着在国军和黄埔系中的资历和声望以及其家族在云南的影响力,为云南和平起义作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政协云南省一至五届委员,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顾问。1998年5月在昆明逝世。

0 阅读:4

黄埔红蓝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