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催生回暖苗头楼市内外信心回来了

凤凰说房产啊 2024-03-19 16:30:50

走出低谷,市场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3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3年前两月数据,全国商品住宅销售均价涨幅4.1%,结束了连续11个月的下跌态势,住宅销售额也同比增长3.5%,环比上涨的城市持续增加。

58同城、安居客发布的2月国民安居指数显示,购房者和经纪人信心指数双双上涨。四成购房者认为3月楼市成交量将环比略有上涨;近七成经纪人认为二手房需求将上扬。

“楼市在继续拉升,预计一季度全国房屋交易数据将正式由负转正,这是楼市复苏的最大标志。”知名地产专家严跃进表示。

当前不少消费者心态逐渐从“不敢买”转变为“敢买”,一些本就想买的购房者,也逐渐走出“买不买”的纠结和观望,开始靠近市场。

就像3月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年初我说对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很有信心’,现在我要回答‘充满信心’。”

开春之际,从上到下都在重振旗鼓,那么是什么让大家在房地产领域重拾信心?

发挥头部效应 交付数量与质量并进

倪虹答记者问时将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的基础定在“供求、预期、政策”三个支点,并将交付放到重要位置,指出“供给方面的积极影响是住房项目复工率大大提高”、“保交楼工作扎实推进,有力保障了购房人合法权益”等观点。

保交楼扎实稳进,离不开头部房企的努力。亿翰智库数据显示,2022年已统计房企交付数据中,TOP50房企交付面积占比超70%,交房超400万套。在50强中,TOP10房企交付超200万套,占据半壁江山,交付贡献度进一步向头部房企集中。

而在交付十强房企中,“关键先生”当属交房量第一的碧桂园,2022全年交付近70万套房,在十强的交付总量中占比约35%。其次恒大全年交楼30.1万套、龙湖交房28万余套、世茂交付12万套房。

交付超10万套的房企不多,但对保交楼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例如碧桂园,它一直走在保交楼的前列,2022年交房量约等于其后三家头部房企交付的总和。

据凤凰网房产统计,超过10家房企在相关部署中,都将交付的完成量和质量放在2023年任务的关键位置。

例如中海高层多次要求践行国央企责任,做好交付工作,今年中海也进一步对交付标准提升要求,并应用智能验房机器人将部分细节的测量精度提高到了1.5mm。

碧桂园则将“保交付”工作列为年度重点任务,对于交付工作要求“全力以赴保交楼、保质量,全力兑现对业主的承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同时从产品和服务上真正落实以客户为中心,实现有质量的发展。”

碧桂园2023年工作会议上,管理层也已经透露出很强的质量导向,可以发现,今年碧桂园围绕交付“从上至下”做了新的管理要求——既要求核心管理人员牵头、集团统筹提升产品力工作;也要求各层级、各区域思考产品、提升服务、做好工程质量等工作。

换句话说,目前碧桂园全局都在“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求全面提升基础产品力。相应的,在头部效应影响下,碧桂园此举也会将行业目光更加聚焦交付的品质和服务两个维度。

“这是喜闻乐见的。毕竟交付力本身就折射了产品从设计到落地的重要能力。当前房地产行业回归居住属性,人们对于居住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克而瑞专家孟音表示。

反观市场信心,交付正是购房者敢买房、想买房的关键。中泰证券指出,继续推动竣工端修复能够带动相关需求回暖。政策持续发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有望加速缓解当前地产资金紧张局面、稳定市场预期。

政策生效、回暖苗头 业内外信心回来了

去年以来房地产行业的重磅发声密集出现,政策正在落实、生效,预期不断改善支撑起了市场信心的另一翼。

当前中央不断提振房地产需求和供应,政策支持重点从开源调整为节流,即降低购房成本压力。中央多次强调“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持续引导实际利率和首付比例下行,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效果立竿见影,数据显示,自2022年10月1日起,五年期以上首套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已经下调至最低约3.1%,相较此前部分高达5%-6%的商业房贷利率,可谓减负不少。

信贷利好落实,叠加房企保交付、促销量等措施拉动,到今年2月重点城市新房和二手房成交已经出现大幅反弹,其中新房成交量同比实现21个月以来的首次正增长,增速达到37%;二手房成交同比增速达96%,并且交易量创下20个月以来的历史新高。

市场回暖带动百强房企销售业绩出现一定增长。克而瑞数据显示,2023年2月TOP100房企销售操盘金额总计约4615.6亿元,单月业绩环比增长29.1%、同比增长14.9%。

其中,保利、万科、中海、华润、招商等央国企业绩增长突出;碧桂园、龙湖、滨江等民企保持了销售韧劲,例如碧桂园今年前两个月权益合同销售额468.6亿元,位居行业前列,2月销售额环比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虽然2月楼市“双增长”有基数相对较低的因素,但回暖苗头已现,行业对于后市修复的前景仍抱期待。

招商蛇口总经理蒋铁峰在业绩会上直言,地产政策面上不会出太大变化,也不会再进一步打压。请大家呵护房地产来之不易的转暖局面,信心比黄金重要。

龙湖集团董事长陈序平认为,地产行业经历了深度调整,拐点已现。改善型住房成需求主导,客户对产品品质、服务质量及生活配套的要求不断提升。

碧桂园总裁莫斌也表示,房地产仍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市场一定会复苏,公司对此充满信心。但复苏的过程一定会分化,行业发展逻辑正加快从“规模”向“品质”转变,房地产转向新发展模式的趋势越发明确,碧桂园明确要紧紧抓住市场修复的机遇,践行新的发展模式,继续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并结合科技建造体系,持续提升全周期综合竞争力。

可以看到,房地产业内尤其是头部房企,都保有重振市场的信心,不遗余力为行业打气。

不少券商机构也持乐观态度。华通证券国际判断,2023年随着需求端因城施策的激励政策陆续推出落地,房地产销售或将企稳复苏。东兴证券也指出,随着供需两端全国性政策的加速释放,政策正在形成合力,走向新一轮宽松周期。

0 阅读:0

凤凰说房产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